首页 理论教育 简述胆道超声检查常用扫查方法

简述胆道超声检查常用扫查方法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特殊检查如下。2.X线胆道造影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剂和静脉注射胆道造影剂现已较少应用,目前已被B超检查及下列造影方法所取代。造影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行碘过敏试验。PTC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包括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等,有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ERCP可诱发胆管炎和胰腺炎,术后应密切观察。

任务二 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胆道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改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特殊检查如下。

1.B超检查 B超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B型超声显像(简称B超)检查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易行、可多次重复、经济而准确的检查方法,现已经在各级医院用作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管蛔虫、黄疸的鉴别及胆囊癌变的普查和诊断。超声探查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可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及原因。由于进食后胆囊排空及肠内积气会影响观察,故检查前1d晚餐应进清淡饮食,常规禁食12h,禁水4h,检查时多取仰卧位,但左侧卧位有利于显示胆囊颈及肝外胆管病变,坐位或站位可用于胆囊位置较高者。此外,也可利用特制探头放置在肝和胆管表面进行手术中直接检查,因其不受其他脏器组织和胃肠气体的干扰,可提高肝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及时发现残留结石,指导手术取石,减少手术后结石残留率。

【课堂互动】

在做胆囊的B超检查前应注意什么?

2.X线胆道造影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剂和静脉注射胆道造影剂现已较少应用,目前已被B超检查及下列造影方法所取代。

(1)术中胆管造影和术后经T形管胆管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经胆囊管置管或胆总管穿刺注入造影剂,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了解胆管内病变,以便决定是否需探查胆道。手术2周后经T形管注入造影剂造影,可以判定有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胆道T形管拔管前应常规做胆道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管造影,可观察有无术中胆管损伤。造影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行碘过敏试验。造影后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发生,如见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整个肝胆道系统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PTC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包括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等,有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有胆管扩张者更易成功,结果不受肝功能和血胆红素浓度的影响,且并发症少。但PTC是有创检查,如果胆道内压增高可能会出现胆漏、内出血、急性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及注射维生素K 2~3d,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常规行碘过敏试验,并做好造影后即刻行剖腹探查的各种准备工作。造影后病人卧床4~6h,定时测血压、脉搏,注意有无内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是在PTC的基础上,借助导丝向扩张的肝内胆管置入导管以行胆道减压并引流胆汁的方法,既可明确诊断,又可术前减黄,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病人还可作为永久性的治疗措施。

(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将导管插入胆管或胰管内进行造影。ERCP不但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部有无占位性病变,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还可以进行活检,同时还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进行理化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也可经内镜做括约肌切开取石、胆道蛔虫病取虫或向胆道内插入支架引流胆汁,本方法也可作为术前减黄或作为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非手术治疗手段。ERCP可诱发胆管炎和胰腺炎,术后应密切观察。注意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及淀粉酶升高等现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的处理。

3.CT检查、MRI检查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此类造影方法具有成像无重叠、对比分辨率高的特点,能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肿瘤的部位、大小,胆管梗阻的水平,胆囊病变等,但诊断胆结石的效果不如B超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是无创性诊断方法,简单、安全、准确,但费用较高,主要适用于B超检查诊断不清而又怀疑为肿瘤的病人。检查前2d应进少渣不易产气的食物,以减少肠道内气体的产生;检查前1d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12h禁食,检查前4h禁水;近期曾行钡剂灌肠检查的病人,应在钡剂排空后再行CT检查,以防钡剂形成伪影;准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以便过敏反应或休克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

4.术中及术后胆道镜检查 胆道手术中由胆总管的切口插入胆道镜,使用胆道镜不仅可以检查胆总管下端的病变,还可以将其向上导入肝内,检查Ⅱ、Ⅲ级胆管的病变,如发现结石可通过胆道镜用网套、冲洗等方法取出。手术6周后可经T形管瘘道等途径置入胆道镜,在胆管内进行窥视、取石、取虫、冲洗、灌注抗生素及溶石药物。有胆管或胆肠吻合狭窄者可置入气囊扩张治疗。胆道出血时,可在胆道镜下定位后,采用电凝和局部用药止血,还可经胆道镜采用特制器械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检查后观察病人有无发热、恶心、腹泻和胆道出血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