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抗原生物细胞免疫疗法

新抗原生物细胞免疫疗法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螺旋体、寄生虫等对机体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临床上常用抗毒素对相应疾病进行特异性治疗及紧急预防。有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某些组织具有共同抗原成分,是引起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人类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有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球蛋白遗传标志抗原和血型抗原。人类红细胞上有一种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称为Rh抗原。主要的胚胎抗原如下。超抗原与某些食物中毒、自身免疫病、肿瘤及AIDS的发病有关。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螺旋体、寄生虫等对机体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病原生物是一个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天然抗原复合物。如细菌就有表面抗原、鞭毛抗原、菌毛抗原、菌体抗原、荚膜抗原等多种抗原成分,寄生虫的抗原结构则更为复杂。

病原生物的一些代谢产物也是典型的抗原,如细菌外毒素(exotoxin)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毒素(antitoxin)。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可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toxoid)。类毒素可作为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在预防相应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动物免疫血清

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如马、羊等)后,动物血清中可含大量相应的抗毒素抗体,即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常用抗毒素对相应疾病进行特异性治疗及紧急预防。这种来源于动物血清的抗毒素,既含抗毒素抗体,又含免疫血清。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向机体提供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细菌产生的相应外毒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人而言又是一种具有免疫原性的异种蛋白质,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动物血清的抗体,当机体再次接受此种动物血清时,有可能发生超敏反应。

三、异嗜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有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某些组织具有共同抗原成分,是引起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和蛋白质抗原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可有共同抗原存在,当机体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后,可以与含有异嗜性抗原的上述组织细胞结合,通过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

有些异嗜性抗原的存在可以协助疾病的诊断。例如某些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之间有异嗜性抗原,临床上可用变形杆菌OX19、OX2和OXK菌株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进行斑疹伤寒的辅助诊断,称为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四、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是指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由于人类遗传基因的不同,细胞表面的抗原结构也存在差异,所以不同个体的细胞或组织之间存在同种异型抗原。人类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有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球蛋白遗传标志抗原和血型抗原。

(一)红细胞抗原(血型抗原)

1.ABO血型抗原

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A、B抗原的不同,可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不符的血液在体外混合可出现凝集现象,如输入人体内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输血前均要进行交叉配血(供血者红细胞加受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加供血者血清),以防止错误输血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目前在A、B血型抗原中均发现有亚型存在,在临床配血工作时应予以注意。

2.Rh血型抗原

人类红细胞上有一种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称为Rh抗原。根据红细胞表面Rh抗原的存在与否可将人类红细胞分为Rh阳性(Rh+)和Rh阴性(Rh-)两种。人类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抗Rh抗体仅在接受免疫的情况下产生。例如将Rh的血液输给Rh-的受者;或Rh-的母亲妊娠而胎儿为Rh,导致体内产生抗Rh抗体,如输入Rh红细胞或再次妊娠Rh胎儿时,则可能产生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症。

(二)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是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该抗原是产生移植排斥反应的基因群。因为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在白细胞上发现,故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该抗原存在于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一切有核细胞表面,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并与移植排斥反应及某些疾病相关。

五、自身抗原

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即免疫耐受。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自身成分结构改变、隐蔽抗原暴露、自身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等),自身成分可成为抗原物质,引发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主要包括隐蔽抗原和被修饰的自身抗原。

隐蔽抗原如脑组织、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眼晶体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不能激发免疫应答,当相关部位被感染或发生外伤及手术后,这些成分可进入血液,引起自身免疫应答。被修饰的自身抗原是自身组织成分在感染、烧伤、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出现新的抗原表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六、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为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近年来已在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表面检测到肿瘤特异性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肿瘤相关抗原为非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但在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胚胎抗原是其中之一。胚胎抗原是指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细胞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发育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残留极微量,而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重新生成。主要的胚胎抗原如下。

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甲胎蛋白是胎儿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成年人几乎检测不到,肝细胞癌变时可大量表达。

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如肠癌细胞等产生的癌胚抗原。

AFP和CEA在胚胎时期已出现,机体的免疫系统已对其产生免疫耐受,不会产生免疫应答,但可作为肿瘤标志,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AFP和CEA水平,有助于原发性肝癌和结肠癌的诊断。

七、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的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的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super antigen,SAg)。

超抗原既可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MHCⅡ类分子结合,也可与TCR Vβ链结合。超抗原不需经APC加工即可直接与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而不是与抗原结合槽结合,因此无MHC限制性。在与T细胞作用时,超抗原只与TCR Vβ片段的外侧结合,并使具有同一Vβ区的多克隆T细胞活化。因此超抗原的作用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

超抗原主要有外源性超抗原和内源性超抗原两类。前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gp120等;后者有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等,其表达于细胞表面,作为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超抗原与某些食物中毒、自身免疫病、肿瘤及AIDS的发病有关。

知识链接

甲胎蛋白与肝癌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它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每升20μg。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如在血中可查到甲胎蛋白的含量明显增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患者等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时甲胎蛋白的高。在利用甲胎蛋白诊断肝癌时要排除这些情况。另外,有些肝癌甲胎蛋白值可为正常,故应同时行影像学检查,增加诊断可靠性

小 结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抗原或完全抗原;只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包括异物性、理化特性、免疫方法和机体因素。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表位。抗原根据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淋巴细胞辅助可分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抗原按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异嗜性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主要有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及肿瘤抗原等。

能力检测

1.简述抗原的特性和分类。

2.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3.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张凯波 吴松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