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来采集人体的肌电信号作为反馈信息,利用生物反馈原理来治疗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一种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肌电生物反馈仪是以人的肌电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利用生物反馈原理对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电子仪器,它一般由主机、导联线、电极、显示屏、耳机等几部分组成。就治疗目的而言,肌电生物反馈可分为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和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两种治疗方法。

任务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任务导入

杨某,女,76岁。于2011年2月17日吃早饭时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2h急送医院就诊。入院后,即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为脑梗塞,按照脑梗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第二日再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开始出现意识障碍。体格检查: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0级,左上肢肌张力正常,立即送抢救室进行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于3月2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同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给予运动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等治疗。一个月后再次进行体格检查: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上肢肌张力稍高。作为一名治疗师,请思考下列问题:①如何操作肌电生物反馈仪给患者做治疗?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技能实训16-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目的】

(1)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

(2)能熟练掌握人体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

(3)能根据具体疾病熟练完成治疗操作。

【素质要求】

服装整洁,仪表端庄;耐心认真,解释清楚;动作轻柔,操作规范。

【操作流程】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操作流程见表16-1。

表16-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操作流程

img213

续表

img214

续表

img215

释疑解惑

一、什么是生物反馈?

“反馈”一词,是由美国数学家Norbert Wiener提出来的,是指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以某种方式输回控制系统,以调节控制系统的方法。反馈控制技术常用于工程和电子技术方面,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反馈技术称为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Schwartz(施瓦兹)教授在综合以往各种不同的定义之后,对生物反馈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生物反馈是指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者。

二、什么是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肌电生物反馈(EMGBF)治疗技术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来采集人体的肌电信号作为反馈信息,利用生物反馈原理来治疗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一种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因为骨骼肌是随意肌,能够接受神经系统的随意支配,所以肌电自身调节比较容易学会,治疗方法也较易被患者接受,而且疗效可靠,是目前临床应用范围最广、最成功的一种生物反馈疗法。

三、肌电生物反馈仪有哪几类?

肌电生物反馈仪是以人的肌电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利用生物反馈原理对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电子仪器,它一般由主机、导联线、电极、显示屏、耳机等几部分组成。肌电生物反馈仪按功能来分,可分为普通肌电生物反馈仪和多功能肌电生物反馈仪。普通肌电生物反馈仪(图16-1,JD-2A型肌电生物反馈仪)功能单一,操作复杂,而且疗效较差,现在已经逐渐退出市场。多功能肌电生物反馈仪(图16-2,广州三甲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功能多样,操作简便,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在同一台仪器上,通过更换不同的电极,选择不同的治疗内容、治疗模式,测定脑电、心电、肌电、皮肤温度、呼吸、心率、血压等多个参数,把一台功能单一的生物反馈仪变成一个综合性的生物反馈仪。

img216

图16-1 普通肌电生物反馈仪

img217

图16-2 多功能肌电生物反馈仪

四、怎样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模式?

就治疗目的而言,肌电生物反馈可分为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和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两种治疗方法。就治疗模式而言,肌电生物反馈可有PBF模式(正反馈模式)、NBF模式(负反馈模式)、TENS(经皮电刺激)模式、ESFN(电刺激小脑顶核)模式、FNS(功能反馈神经刺激)模式等多种治疗模式。

1.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

多采用NBF模式(负反馈模式),主要针对肌张力增高、运动模式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师的辅助活动训练以及正确的体位、心理调节以达到逐步松弛的目标。治疗时依病情选择相应的肌肉,放置电极,检测肌电信号,让患者全神贯注于根据由EMG转变而来的视、听信号,并用意识控制放松肌肉,使之达到治疗目的。

2.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

多采用PBF模式(正反馈模式),可自动及手动调节触发阈值,主要针对肌张力低下、肌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治疗,包括改善及提高肌力水平、校正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其方法是将电极放置于被训练肌肉的体表,让患者根据转变来的视、听信号,努力提高肌电水平,达到增强肌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此外,多功能肌电生物反馈仪还有其他治疗模式,如TENS(经皮电刺激)模式,主要针对感觉异常(尤其是疼痛)进行治疗,经常用于面瘫、软瘫期痉挛预防治疗,神经促通治疗;ESFN(电刺激小脑顶核)模式,又称为“脑循环治疗”模式,主要针对脑组织的损伤进行治疗,直接刺激小脑顶核区,能够早期改善脑血管供血、激活脑保护机制、减少或降低中枢神经元衰亡的速度(经常同亚低温冰帽配合使用);FNS(功能反馈神经刺激)模式主要针对精细运动障碍进行治疗,能够进行神经肌肉功能性刺激,训练手的精细运动,如对指训练等。

五、怎样选择肌电生物反馈仪的治疗频次?

一般情况下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每日进行1~2次,每次20~40min,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有些疾病常常需要连续训练数周乃至数月。

六、怎样放置肌电生物反馈仪的表面电极?

(一)面部主要肌肉信号电极放置法

1.额肌 对两侧额肌,信号电极应放置在眼眉与发际之间。在进行放松治疗时,信号电极距离应加大,可左、右侧各放电极,以利于获得最大的额肌的肌电信号。

2.颞肌 颞肌的肌电信号检测,最佳位置是颞弓的正上方,相当于头维穴和太阳穴的中点,一般不需要精确定位,两个信号电极可水平排列,也可上下垂直排列。

3.咬肌 下颌角是咬肌部的明显标志,相当于颊车穴区。在多数情况下,信号电极以垂直放置为佳。

(二)颈及躯干主要肌肉信号电极放置法

1.胸锁乳突肌 两电极置于乳突下前方4横指胸锁乳突肌肌腹中心,或先从乳突(耳后骨隆起处)到锁骨中部隆起处画一条线,两个信号电极置于此线的中心位置。

2.胸大肌 两电极置于锁骨下4横指腋前褶处。胸大肌的胸肋头,信号电极置于乳房区上方,一般信息检测效果不好。胸大肌锁骨头,信号电极放置于锁骨中点下方约两指宽处,外侧电极放置位置可稍低一些,两极间距离大约为2cm。

3.背阔肌 电极放在肩胛骨下角附近的中部,即背阔肌肌腹外缘,恰在腋后褶内下方。

4.斜方肌 斜方肌上纤维,电极放在4cm长的卵形区域内,顺长轴方向,在肩峰角和第7颈椎之间。斜方肌下纤维,电极放在肩胛骨内下角与第7胸椎之间。

5.菱形肌和斜方肌中纤维 电极放置于肩胛骨内缘和第1~6胸椎之间的长卵形区中部。

(三)上肢主要肌肉信号电极放置法

1.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中头电极放置于一小卵形区中心,即从肩峰角到鹰嘴之间距离的60%处;肱三头肌外侧头,电极置于一小卵形区中部,中心定在肩峰角与鹰嘴间距离50%外侧1横指处;胸三头肌内侧头电极置于一小卵形区中部,其中心定在肩峰角与鹰嘴间距离的50%内侧1横指稍上方处。

2.肱二头肌 电极置于肌腹中点最高隆起处。

3.桡、尺侧腕屈肌 电极置于肱二头肌外侧与豌豆骨连线的中点处。

4.桡侧腕长、短伸肌 让患者前臂呈旋前位,从肘横纹外侧端到腕的中部画一条线,电极置于此线上1/3处。

5.肱桡肌 让患者手内转,肘弯曲,从肘横纹3/4处,到桡骨茎突画一条线,电极置于肘横纹外侧到桡骨茎突上1/3处的一卵圆形区域内。

6.旋前圆肌 从肱骨内上踝向下画一条垂线,电极置于与此线呈45°的线上,距交点5cm处。

7.指屈肌、指总伸肌 指屈肌从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画一条线,电极置于此线中间位置。用表面电极很难排除浅层指屈肌肌电干扰,而区分出深层指屈肌肌电。指总伸肌是从肱骨外上髁到尺骨茎突画一条线,电极置于此线1/4处。

(四)下肢主要肌肉信号电极放置法

1.臀大肌 电极置于臀部中心最突出部位,即骶骨和大转子间距约1/2处。

2.胭绳肌 胭绳肌外侧腱电极置于大腿外侧一竖长卵形区中部。胭绳肌内侧腱(半膜肌和半腱肌),电极置于大腿内侧与上述相似的另一卵形区内。

3.股四头肌 为了更好地检测到整个肌群的电信号,电极宜置于股直肌上一大卵圆形区内,其中下面的电极离髌骨最小应为10cm。股外侧肌电极位置为外下侧,股内侧肌电极的最好位置是内下侧卵圆形区域,对肌肉发达的患者,这些肌肉均有明显隆起。

4.胫骨前肌 电极置于一狭长卵圆形区中心,距胫骨粗隆1~2横指,但电极放置部位也可低于上述位置,可达胫骨体中部。

5.腓肠肌 电极置于腓肠肌的内侧头和外侧头的隆起部位。

6.比目鱼肌 电极置于小腿屈侧面1/2线下,腓肠肌腱缘内侧的一窄长椭圆形区域中部。外侧放置电极效果欠佳。

七、怎样进行患者的自我训练?

1.何谓自我训练

自我训练是指患者不在治疗室中脱离生物反馈仪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练习。要求患者把在治疗室内学会的放松训练的方法,脱离仪器独自重复训练2~3次,每次20min左右,目的在于强化条件刺激,巩固治疗效果。

2.自我训练的意义

通过一定的生物反馈训练之后,患者不仅在安静的环境中,而且即使在嘈杂的场合,只要默念指导语,在3~5min内就能进入指导语所暗示的感觉和精神状态。一旦达到这种训练水平,患者一进入治疗室,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性的情绪反应。此时若与仪器连接,就会发现,即使不用指导语,仪器信号也会向放松方向变化。当患者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一种固定的、随意的习惯行为之后,就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这种新的生活模式若已经形成,虽不易消退,但需不断强化。因此,要求患者对家庭训练能长年坚持,在适应长期变化的环境中巩固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

3.自我训练方法

自我训练是在治疗室训练基础上进行的。患者在治疗室训练时,要认真听从医生指导,背诵指导语,体会指导语的内容,注意每次训练的基线数值和放松程度,在家中要模拟治疗室训练原则和方法,认真做到每天早、晚各训练一次。患者应将家中训练的情况、感受写成训练日记,向医生汇报家庭训练效果,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患者对自我训练的重要性,必须有一定的认识。要认识到自我训练在整个生物反馈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重新塑造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要主动克服在家中没条件、时间少,或家人不支持等各种不利因素,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4.写好训练日记

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时,要求患者随身携带一个小日记本,逐日认真记录自己的生活、病情、治疗或训练情况。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