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八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test
一、实验目的
掌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原理、临床意义。会规范操作、能正确判断结果及报告。
二、实验原理
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Ⅻ和Ⅺ,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三、实验器材
水浴箱、硅化玻璃试管或塑料管、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秒表等。
四、实验试剂
部分凝血活酶试剂、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蒸馏水。
五、实验方法
1.取试管1支,加入0.109mol/L枸橼酸钠0.3ml,受检血液2.7ml,立即混匀,以3000r/min,离心5~10min,获乏血小板血浆。
2.部分凝血活酶试剂1支,每支加入蒸馏水1.5ml,摇匀溶化,置37℃水浴,预温备用。
3.取试管1支,加入受检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液各0.1ml,混匀,置37℃孵育3min。其间轻轻振摇数次。
4.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立即开动秒表,不停振摇并观察出现纤维蛋白丝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进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采血要顺利,血样与抗凝剂要充分混匀。
2.采血后应尽量在2h内测定。
3.血液离心时尽可能除去血小板,离心后血浆血小板计数应<20×109/L。
4.血浆加APTT试剂后孵育时间不应少于3min。
5.由于生产厂家和批号的不同,部分凝血活酶活性不同,故每次测定时须做正常对照。
七、结果报告
记录APTT时间。
八、临床意义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Ⅺ水平减低;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纤溶活性增强;抗凝物质存在。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附:病例解析答案
临床特点包括:男性、年幼起病;母系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以软组织、关节及内脏出血为突出表现,伴关节畸形;APTT明显延长,PT、TT、FIB均正常;凝血因子Ⅷ明显减低;经冷沉淀或新鲜冷冻血浆治疗有效。诊断为血友病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