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性消毒每平方米消毒液使用量

预防性消毒每平方米消毒液使用量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切断传播途径是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使环境无害化的措施。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因时、因地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属于主导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戴口罩等。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传播病原体的媒介昆虫,如杀灭蚊、蝇、虱、跳蚤、白蛉、螨、蜱等,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使环境无害化的措施。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因时、因地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属于主导措施。

(一)一般卫生措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3个卫生:即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对消化道传染病,尚应加强粪便、垃圾、污水的管理,消灭苍蝇、蟑螂等。对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戴口罩等。

(二)杀虫

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传播病原体的媒介昆虫,如杀灭蚊、蝇、虱、跳蚤、白蛉、螨、蜱等,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三)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1.消毒种类

(1)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采取的消毒措施,如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牛奶消毒、粪便垃圾的处理和饭前便后洗手,病室日常卫生处理等。

(2)随时消毒 对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随时进行消毒,以及时杀灭传染源刚排出体外的病原体,如病室环境消毒、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品后消毒双手等。

(3)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或死亡后,对原病室及用品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体,如病人出院后对病室、物品进行消毒。

2.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 法利用物理因素清除或杀灭病原体的方法。包括机械消毒(清扫、拍打、冲洗、过滤、通风、换气等)、热力消毒(焚烧、煮沸、蒸气、高压蒸气灭菌等)、辐射消毒(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微波、γ射线、高能电子束等)。

(2)化学消毒法 应用化学消毒剂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或失去活性而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表面活性消毒剂、酸碱类消毒剂和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等。根据消毒剂消毒效果不同分为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如碘酊、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甲醛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除芽胞外的一切微生物,如乙醇氧化剂、溴剂等;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对真菌也有一定作用,如氯己定(洗必泰)、季铵盐类、汞制剂等;含氯消毒剂和聚维酮碘(碘伏)的消毒效果介于高、中效消毒剂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