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哑铃型肿瘤切除术

脊髓哑铃型肿瘤切除术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静脉球体瘤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或化学受体瘤和鼓室体瘤等。颈静脉球体瘤外观与血管性肉芽组织相似,一般无明显包膜,色深红,略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血管丰富,血管壁无收缩能力,质脆、易出血。大部分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少数发生于鼓室。临床又按肿瘤的原为部位将其分为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球体瘤2类。该肿瘤血管丰富,放射治疗可引起动脉内膜炎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甚至可使肿瘤缩小。

第十七节 颈静脉球体瘤

【概述】

颈静脉球体瘤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或化学受体瘤和鼓室体瘤等。颈静脉球体瘤外观与血管性肉芽组织相似,一般无明显包膜,色深红,略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血管丰富,血管壁无收缩能力,质脆、易出血。大部分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少数发生于鼓室。临床又按肿瘤的原为部位将其分为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球体瘤2类。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但亦有迅速发展者。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及发展情况的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鼓室球体瘤症状出现一般较早,而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的颈静脉球瘤可于疾病晚期方出现明显症状。

1.早期症状 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轻度传导性耳聋和耳部闷胀感,耳鸣与脉搏一致,如压迫患侧颈动脉,耳鸣立即消失,上述症状可持续多年,如肿瘤长到外耳道,可有出血,继发感染后则出现血脓性耳漏。

2.疾病晚期 邻近组织、脑神经等受累,出现眩晕,面瘫,Ⅶ、Ⅸ、Ⅹ、Ⅺ、Ⅻ脑神经瘫痪和Horner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具有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耳鸣、传导性耳聋的长期病史,鼓膜呈深红色或蓝色,或伴有耳内出血、尤其是外耳道内有触之极易出血的息肉样或肉芽样组织者,均应考虑本病。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需行颈内静脉孔断层摄片、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肿瘤部位、大小、供血等情况。

【治疗】

根据病变范围,采用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或手术加放疗。

1.手术治疗 可行鼓室切开术、下鼓室切开术、乳突根治术、颞下窝径路肿瘤切除术。

2.放射疗法 凡病变范围广泛,难以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不满意者,或全身情况不良不能手术者,均可采用放射治疗。该肿瘤血管丰富,放射治疗可引起动脉内膜炎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甚至可使肿瘤缩小。部分病例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