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意义和原则

创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意义和原则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创建工作,其意义深远。创建健康城市通过政府承诺、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及个体、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保障人群健康。健康城市让人们理解并接受健康理念,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帮助市民进一步掌握增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 创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意义和原则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全球战略目标,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发起了“健康城市”运动。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创建工作,其意义深远。

一、创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意义

(一)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从20世纪后半叶起,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发生改变,一些由生物因子所致的疾病已被控制,而另一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据估计,在2001年,全球5 650万例死亡中,约60%死于慢性病;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6%是由慢性病所致。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死亡的75%、全球疾病总负担的57%将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解决这些疾病中显得束手无策。因为这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由多因素(如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遗传等)所致。因此,医学模式需要从单一的疾病模式转变到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同样的,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多重的健康危险因素,仅由卫生部门单独承诺人民健康问题已然不可能,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多部门合作共享资源,社区参与,共同提高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创建健康城市通过政府承诺、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及个体、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保障人群健康。

(二)提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繁荣、各种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空气污染、资源耗竭、交通拥挤、绿地减少等现象十分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无可避免面临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上海市市长韩正曾指出:“必须确立以健康促现代的理念,不健康的城市,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完善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保障人民健康的客观需要。健康城市让人们理解并接受健康理念,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帮助市民进一步掌握增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果实惠及全体人民。[5]健康城市从概念的提出,到指标质量体系的确认,以及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体现城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观。“SARS”过后,民意调查显示有70%的北京市民认为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城市是人民群众最大、最真实的需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优渠道。

健康城市是一个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全面追求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问题的优化解决、和谐相处,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健康城市就是不断地营造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升。

二、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原则

(一)多部门合作原则

WHO的“人人健康”策略认为,社会的不同部门应该相互合作以确保人们能获得健康的必需条件和避免环境危害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所涉及的问题牵扯许多部门,并不是单一的机构就可以解决处理的。健康城市必须体现所有部门的合作,交通、住房、教育、劳工等各个部门必须参与进来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通过健康城市项目创立的组织机制,使得城市各部门和其他机构共同协商为健康城市作贡献。充分集聚部门合力,依托其资源优势深化各个层面的社会推进活动,有助于分享更多技术资源、充分意识到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同时,部门合作有利于增加城市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包括环境的和社会的突发事件。除了多部门合作,国际上还有“多城市共同参与计划”(MACP),即多城市合作互相分享实践经验,并相互学习,从而避免了城市建设中无休止的重复和浪费。通过处理相同问题,城市间可相互给予相关的支持,可使新生的城市变得更有经验。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二:一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二是同代人之间要实现社会公平。城市发展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在经济发展上不顾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等会严重危害城市的后续发展。建设健康城市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度关注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重视环境和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受能力,注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实现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在社会、经济和物质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可以维持的城市,其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持久供应,能够维护持久的安全,避免可能威胁发展成果的环境危害。

(三)公平原则

WHO“人人健康”策略的原则表明,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人之间健康的不平等应该消除,因为人人健康意味着平等。健康城市的卫生保健体系必须以公平为原则,任何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可以活得更长寿更健康。在关注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应关注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健康生活品质的改善。克莱泽尔博士表示,那些被边缘化的人群必须在健康决定因素,如住房、交通、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得到特殊的照顾。历史已经表明,城市中最贫穷的和被边缘化了的社区能严重扭转在公共卫生方面获得的积极成果。政府应通过综合各种不同但能相互补充的措施如立法、财政、税收、组织等来保证各项政策的公平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如,在鹿特丹,健康城市项目致力于不公平方面的工作已被认为是一种提供在各个地区实现社会创新战略的方法。

(四)高效利用能源原则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全球正面临着或即将面临能源危机。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气候的变化正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健康城市项目必须能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尽一切努力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引导市民采用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建成一个节能模范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交通、住房和环境)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城市的节能目标。克莱泽尔博士认为,像中国上海这样越来越富裕、人口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能源的需求正在增长,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出台地方性政策,鼓励对混合燃料汽车的使用;发展“智能建筑”等。

(五)科学决策原则

突出市民群众在建设健康城市当中的主体地位。健康是通过城市中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健康城市必须给人民增权,即他们的所有权及对自身努力及命运的控制。健康城市项目应建立灵活的体制提高公众参与健康事务的积极性,使市民能主动提出对健康问题的看法、参与创建工作、利用卫生服务等。城市政府施政必须开明,多听取并尊重群众的意见,对医疗卫生公共政策进行严格论证,以保证所有个体和社区都走上健康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