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报告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报告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简介我省于200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受益人口达2600多万。项目结果自项目实施以来,全省肺结核患者登记率较项目初期有较大的提高。项目期间,共对57万例肺结核疑似症状者进行了免费检查,胸透48万例,查痰44万例。7年共有5.9万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恢复了健康,消除了传染。解决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经费、设备缺口的问题。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报告

摘 要

项目简介我省于200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受益人口达2600多万。项目经费其中世界银行贷款707万美元,中央支持药品费用1771万元人民币,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3809万元人民币。

项目结果自项目实施以来,全省肺结核患者登记率较项目初期有较大的提高。2002—2009年上半年,涂阳登记率年平均为36.3/10万,新涂阳登记率年平均为30.7/10万,活动性病人登记率年平均为68.2/10万。

2002—2009年上半年,全省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577710例,胸透480388例,拍胸片为266226例,初诊痰检440772例,平均查痰率76.3%,查出涂阳患者75762例,涂阳检出率年平均为17.2%,其中初治涂阳病人64029例(占涂阳病人的84.5%),复治涂阳11733例,涂阴病人63426例。

2005年1月开始实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对非结防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转诊和结防机构对未到位的病人实施追踪。截止2009年2季度,全省非结防机构报告病人93130例,转诊到位33696例,转诊到位率为40.7%,结防机构追踪36033例,追踪率73.1%,追踪到位23916例,追踪到位率为48.5%,总体到位57612例,总体到位率61.9%。

项目实施期间,全省《规划》新涂阳病人发现数为64016例,2002-2008年发现率分别为28.3%、69.6%、73.9%、74.8%、70.0%、70.0%、70.4%,除项目初期2002年和2003年外,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均达到了规划指标70%的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了70%的项目目标。

主要成就

1.项目的实施成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1.1 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全省和项目县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DOTS覆盖率和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县为单位的DOTS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100%。项目期间,共对57万例肺结核疑似症状者进行了免费检查,胸透48万例,查痰44万例。项目期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万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7.5万例,初治涂阳6.4万例,复治涂阳1.1万例,涂阴病人6.3万例。平均痰检率、涂阳检出率分别达76.3%和17.2%。涂阳肺结核病人完成9万例的84.2%,涂阳病人发现水平较项目前提高。新发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达91.0%,复治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达到87.3%,均达到了项目要求的涂阳发现率70%和治愈率85%的工作指标。

1.2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2008年2季度,全省共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7.5万例,治愈率91%。7年共有5.9万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恢复了健康,消除了传染。按涂阳肺结核病人未治疗情况下,5年内死亡50%,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年传染10~15个健康人,其中10%发病来计算,估算项目实施7年,减少因结核死亡人数2.8万人,避免182~273万健康人受结核感染,减少发生结核病人18.2~27.3万例。项目的实施使结防机构能够免费诊治肺结核病人,结防机构发现治疗1例肺结核病人投入的经费不足500元,而医疗机构诊断治疗1例肺结核病人的平均费用约3000元,因此每例病人可节约2500元,该项目共为病人可节约1.4亿元的医疗费。

2.项目的实施引起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经费,对贫困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2.1 政府承诺加强:随着世行贷款/英国赠款707.5万美元(5872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带动了省、市、县三级政府配套经费3809万元的投入,政府对结核病疫情形势严峻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主管领导参与了项目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参加各种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强化了政府承诺,保证了配套经费的落实,基本满足了结防控制工作的需求。

2.2 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提高:项目的实施使各级结防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结防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各级结防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多年项目工作的实践锻炼有了明显的提高。省级每年向贫困县落实配套经费1万元,为贫困县的工作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项目支持的各种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及时到位,提高了全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医防合作明显改善。

3.项目先进的技术策略和管理模式为我省现行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1 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的工作模式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了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今后我们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累了成功经验。

3.2 带经费预算的计划制定把经费投入和防治目标紧密结合,掌握了年度经费的缺口,使有限的经费按时间进度完成各项工作。通过项目带有经费预算的计划实施,逐步在我省各级制定了带有经费预算的年度工作计划。

3.3 建立了严密的网络监控与评价系统,对于保证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工作考核与评估中学习和推广。

3.4 项目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管理系统使资金管理更加科学,对于我们今后把投入与结果紧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规范各种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支出起到了示范作用。

3.5 因项目经费支持和技术的支持,在特殊领域也取得了成绩。项目不仅对贫困县的常住人口进行了免费检查、治疗和管理,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人员的检查、治疗和管理,提高了病人发现率和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问题和建议

1.问题

1.1 疫情形式严峻,防治刻不容缓。

1.2 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

1.3 经费投入不足,硬件条件较差。

1.4 医防合作不够,发现率有待提高。

1.5 大众知晓率不高,健康促进有待加强。

2.建议

2.1 希望继续加大力度对西部贫困省份给予资金、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支持。

2.2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商,出台相关政策,将结核病的治疗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为农村贫困患者提供救助。

2.3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工作。解决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经费、设备缺口的问题。

2.4 加强医防合作,明确职责。培训医疗机构结核病首诊医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技巧,提高病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2.5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现病人。加强县、乡、村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加强病人追踪。

2.6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素质。制定合理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计划,定期选派相关人员赴境外、发达省份进行进修学习。

2.7 加强健康促进,提高知晓率。在3年内努力使每户人员至少有1人掌握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常识。

2.8 贯彻新《指南》,加强各级督导。

2.9 贷款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的项目单位应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查找原因,拿出方法,解决问题,争取在年底将资金合规有效的使用完。

可持续发展

1.项目结束后项目投入资金的可持续性项目结束后,项目投入资金结束,势必会给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规划目标的可持续性带来影响。从2005年起,中央经费主要保证了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的各项费用病人发现方面,经费缺口减小较小,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在培训、督导、健康教育等规划基本活动方面经费面临缺口较大。

2.各级人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按照我国结核病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还很少有激励,结防队伍不稳定。项目终止后,市、县、乡三级结防网络、队伍可能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保障。

3.设备物资配备的可持续性。设备的配置、更新和物资供应会遇到更大困难,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将大幅度降低,从而给结核病治疗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前 言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于2002年起在我省14个市、州87县、区全面启动,2010年3月15日结束。为了评价项目总体效果,根据《贷款协定》和《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拟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实施项目终期自评。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期评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评估工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根据部、厅要求,紧密结合为我省《规划》服务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WB/DFID)的实际,以及省项目办在4月26日召开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估会议”上的部署和安排。要求各市州予以高度重视,组织抽调业务熟练,敬业精神强的人员参与此项工作。评估工作以县为单位进行,自查为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抽查的方法对县(市、区)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一、背景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省份之一,总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000—3000米,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有1556个乡镇和17818个行政村。2008年全省总人口约2652.34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民族,农民人均GDP处于全国末位,是个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有国家级贫困县43个,省级贫困县8个,贫困县人口为167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3.5%。

(二)结核病疫情状况

我省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严重影响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近年来,全球乃至全国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加之流动人口的增多,导致我省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6.9/10万,涂阳患病率为122/10万。我省5个流调点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72.2/10万,涂阳患病率为92.7/10万,每年还有大量的新发病人。结核病是传染病中单一病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我省75%的患者为青壮年,是最具有生产和劳动能力的人群。结核病仍然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我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控制结核病流行的目的。

(三)结核病控制现状

1992—2001年,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卫V项目),覆盖14个市(州)和87个县,覆盖率为100%。目的在于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建立健全各级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专业人员培训,逐步完善归口管理和疫情登记报告系统,以初治涂阳肺结核为重点,加大病人发现力度,免费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并认真落实督导化疗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科普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使我省结核病控制技术达到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项目10年间利用世行贷款229.36万美元,各级政府配套资金1678万元人民币,共对458713例疑似症状者进行了免费检查,共发现和登记93361例病人,包括各类传染源60386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例42618例,涂阳新登记率由项目前1991年的7.2/10万增加到项目平均水平24.0/10万,涂阳病人发现水平是项目前的3.3倍,免费病人投药率达99.9%,新发涂阳病人的平均治愈率达96.9%,复治涂阳病人为94.2%,新发涂阳病人的平均治愈率比项目实施前的53.7%提高了43.2个百分点,病死率亦由项目前1991年的7.9%降到1.3%,下降了83.5%;估算每年可防止80万人感染结核,4万人免于发病,1万人免于因结核过早死亡。

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2年我省制定并下发了《甘肃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甘政办发[2002]48号),旨在指导我省今后10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2001—2005年全省《规划》的实施计划(甘卫疾控发[2003]29号)及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地的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目标,落实了各级结核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

我省于200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707万美元,中央支持药品费用1771万元人民币,配套资金3809万元人民币。其中省政府每年将提供配套资金208万元人民币,受益人口达2600万。该项目是目前为我省《规划》服务的援助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大,实施周期最长,覆盖面最广的结核病控制项目。

该项目实施以来,大部分市、县将“归口管理”做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考核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并要求进一步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拓宽归口管理思路,更广泛的利用资源,做到归口管理工作真实有效。与此同时,也积极力求在我省寻觅出一条适合解决归口管理问题的新路子。部分项目单位积极主动开发新的合作模式,结防业务人员经常到综合医院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加强交流与沟通,以实现提高归口管理工作质量目的。PPM-DOTS策略的实行,将会给综合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广泛合作开辟新的天地。

2004年开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央转移支付)分别为我省结核病控制提供专项防治经费。主要支持领域为: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检查、诊断和免费治疗;在1/3乡镇设立痰涂片检查点;根据网络直报线索对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健康促进及督导管理。除此之外,我省还利用全球基金项目援助项目一轮和四轮项目。目前,全球基金一轮项目在我省10个市、州,51个贫困县实施。该项目旨在提高各级结防人员及基层防痨专干的素质,加强培训,增强其治疗管理的肺结核病人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学校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全球基金四轮项目覆盖14个市、州和所有县、区,主要从解决医防合作开展病人发现和多部门合作开展健康促进提高全民结核病只是知晓率为出发点。各个项目的实施为我省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为提高我省结核病专业队伍素质给予了技术支持。

总之,我省结核病控制工作得到了卫生部及国家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卫生厅的领导下,在全体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了国家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三大目标,即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0%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

第一部分 评估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意义

该项目是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协商设计的全新的融资模式,是当时全球资金投入最大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对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执行结果以及对我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促进作用进行系统评价,对项目实施成果、经验、教训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充分展示我省结核病防治成果和经验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执行能力。

二、目的

1.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项目对各市、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影响,以及对弱势、贫困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怀。

2.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各市、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3.对项目结束后各市、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保障做出风险评估,向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评价内容

1.项目实施效果以及对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影响

1.1 项目指标的完成情况

1.2 项目对当地政府承诺的影响

1.3 项目对当地结核病防治政策开发的影响

1.4 项目对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的影响

1.5 项目对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的促进作用

1.6 项目对当地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7 因项目经费和技术支持,而在某些领域取得的特殊成绩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

1.行政部门领导的开发

2.带经费预算的防治工作计划的制定

3.监控与评价系统的建立及完善

4.财务和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化

(二)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

1.对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做出风险评估

2.对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影响做出评估

3.向政府提出拟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计划

四、组织与实施与方法

1.组织单位全省项目终期评估的总体工作由卫生厅项目办领导,省级结核病防制所组织和实施。根据国家级的指导意见制定全省工作方案;召开启动会并对市、县级进行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自评,同时上级对下级进行现场抽查,保证自评工作实施质量;省级组织实施机构抽查4—6个项目县(市、区),对自评估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级在现场检查时要制定详细的现场检查实施方案。

2.填写相关表格与录入各级填写自评工作调查表,收集、汇总评估数据;省级负责汇总、抽查和审核各级项目自评调查表,并按照自评工作方案要求统一录入软件,按规定时间上报至国家级组织实施机构。

3.撰写自评报告各级应根据自评工作报告框架撰写本级的自评报告,通过逐级审核保证评估工作质量。各级将本级自评工作报告上报到上级单位。

第二部分 项目描述(项目设计内容)

1.项目名称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2.项目背景

2.1 项目设计思路

2.1.1 项目设计思想

努力探索新的外资利用筹资模式,利用英国赠款软化世行硬贷款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

2.1.2 项目将全面支持《规划》的实施,是《规划》和《实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参与项目准备的部门

省级项目立项、准备和管理工作将由省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负责,项目由相关部门及单位参与。项目准备工作由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按卫生部的指导要求进行。

2.1.4 项目准备情况

我省积极争取贷款项目,并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积极参与省级项目计划书编写的培训工作,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项目计划。经过2000年5月、7月PIP的修改,8月进行项目评估。2002年初项目启动实施。

2.1.3 项目准备过程的产出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建议书及其附件;我省政府对项目的承诺;项目活动框架;项目实施指导原则。

2.2 项目实施前基本情况

2.2.1 项目单位结防机构现状

2.2.1.1 省级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2002年原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以及其他三所一站合并为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实施前有职工2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人,副高级职称以上5人。结防所是CDC中相对独立的机构。

2.2.1.2 地级机构:全省所辖14个地(州、市)均设立了结防机构,其中有一市为单独的结防机构,其余13个地(州、市)均在防疫站中设立结防所(科)。地级现有结防人员115人,平均每个地级机构有8人,大专以上学历为37人,占32.2%,中、高级职称49人,占42.6%。

2.2.1.3 县级机构:全省所辖87个县(市、区),其中设立卫生机构的有85个,设有结防机构85个,有一个县为单独的结防机构,其余84个在县防疫站内设立结防所(科),85个县级机构均开设了结防门诊,均能做痰涂片检查,90%以上的县级机构能做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85个县级机构均对所发现的病人进行以DOTS为主的不同形式的治疗管理。全省县级机构现有结防人员483人,平均每个机构6人,大专以上学历140人,占30%,中级职称以上134人,占27.7%。

2.2.2 结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2.2.2.1 部分政府领导重视不够。项目实施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估计不足,影响了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控制。

2.2.2.2 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但经费困难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省年人均结核病防治经费不足5分钱,远远不能满足结核病控制的需求,影响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项目成果的巩固。

2.2.2.3 各级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不足。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设备陈旧、业务经费不足等制约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

2.2.2.4 病人发现率低。目前项目地区的平均涂阳患病率为90/10万,而项目地区涂阳病人新登记率仅30/10万左右。尚未达到项目既定目标.

2.2.2.5 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的部分地、县不能及时、足额地提供配套经费,有的特困县甚至提供不出配套经费,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DOTS策略的覆盖面。

2.2.2.6 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卫Ⅴ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估计,各级政府缺乏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真正关注和培植,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没有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考虑。按原设计仅为少数县级结防机构补充了少数质量不高的设备(如X光机、双目显微镜和督导车辆),因此卫Ⅴ项目还没有结束,原有的设备已经陈旧,甚至不能工作,新增的设备也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项目后期,有的县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更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项目的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采购的设备质量不高,项目已近尾声,有的设备才刚刚到位,影响了项目工作。结防机构的硬件建设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应引起足够重视。

3.项目总目标、目的与工作指标

3.1 总目标

提高全人口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水平

3.2 目的

全面实施DOTS策略,降低结核病疫情,预防多耐药结核病的产生。

3.3 工作指标

3.3.1 7年内(2002年—2008年)发现并治疗8万涂阳肺结核病人。

3.3.2 项目地区DOTS策略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

3.3.3 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达85%以上。

4.项目覆盖范围

项目覆盖全省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覆盖全省人口。

5.项目执行周期

项目执行期限项目执行期为7年,2002年至2008年12月31日,2009年6月31日关账。项目中调后延长一年,为2010年3月15日关账。

6.项目预算

全国项目贷款总额为1.04亿美元,其中给我省的贷款额度为707.5万美元(含世行6万美元先征费)。占我省项目总投资的51.3%。项目总经费预计为:11453万元人民币,其中除世行贷款707.5万美元(5872万元人民币)外,我省按5.1:4.9的比例安排省、地、县配套资金38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3%,其中省级配套1455万元,地级配套580万元,县级配套1774万元。另外中央财政还支持药品经费1771.65万元,占总投资的15.4%。

7.项目支持活动领域

世行信贷资金支付和采购的类别包括:病人诊断、报病、设备及维护、宣教培训、技术援助、实施性研究、督导等项目活动费。

8.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8.1组织管理

我省按项目要求已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项目领导小组,以卫生厅主管副厅长为主任的省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项目执行组。14个市(地、州)87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多部门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一般均在县疾控中心设立项目办公室。

8.2业务管理

项目采用的主要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为:政府承诺,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多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以传染性(涂阳)肺结核病人为防治工作重点,实施直接督导下的不住院短程化学疗法(DOTS),建立规范化的结核病登记、报告、监测和统计系统,实验室质控(EQA),药品管理。

9.项目执行期间当地结核病控制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等重大事件描述:

9.1 政策和措施

政府承诺,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多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贯彻以传染性(涂阳)肺结核病人为防治工作重点;实施直接督导下的不住院短程化学疗法(DOTS),建立规范化的结核病登记、报告、监测和统计系统,并以高质量的抗结核药品采购供应系统保证病人的治疗。各级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包括各级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要求,以项目工作指南和我省在卫生V项目中形成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各项管理程序作为范本,全面实施项目业务工作。

9.2 经费:项目实施周期内逐年的不同来源(中央、省、地、县、各项目)结防经费的情况

9.3 其他项目的实施起止时间、覆盖范围、活动领域等

全省实施的结核病控制项目有: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结核病控制项目、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第四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9.3.1 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结核病防治项目

2004年开始实施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结核病防治项目,2004—2006年每年下拨我省项目经费分别为784万元、839万元、959万元。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结核病防治专项资金1285万元,其中省卫生厅用于免费药品采购508万,省卫生厅工作经费20万元,省级592.9万元,直接拨付市县级结防机构结核病防治经费164.1万元。项目覆盖病人诊断和治疗、密切接触者调查、乡级查痰点、病人管理费、报病补助、追踪疫情病人、网络专报、工作督导、健康促进等领域。

体现国家惠民政策,为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药品:项目建立了不间断的药物供应体系,通过招标采购,保证为结核病患者免费提供合格药品。严格按照《抗结核药品管理手册》要求,做好药品计划,调节和分发等工作,药品供应做到了科学有序,防止病人因药品不足中断治疗,或药品过期造成浪费等现象发生。

2008年,项目招标采购免费药品508万,其中HRZE26000盒,HR61750盒,HRE9300盒,HRZ21050盒,SM10200支,注射器和注射用水各10200支,已按照病人发现数分发至各市(州)。

9.3.2 第一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9.3.2.1 2003年—2008年为期5年的第一轮全球基金甘肃结核病项目完成了终期评估工作,于2008年3月31日顺利结束。该项目在我省成功实施5年,较好的在项目支持领域完成了计划指标,达到了预期目的。省项目办依照全国所长会议精神,在3月召开的“全省结核病防治业务工作会议”上,全面安排布置了终期评估工作。各项目市(州)、县(市、区)按照省项目办的统一要求,汇总并认真填写了各级终期评估调查表并按时上报省项目办。省项目办依照国家的要求,于4月22日至25日召开了“第一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项目终期评估会议”。于5月底完成并上报了我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终期评估报告。该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省、市、县三级项目办认真落实全球基金中央执行机构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实施计划,努力提高病人发现率;积极开展以学校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为各级结防人员、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干、村医提供培训,增强其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的能力;各级加强对DOTS实施质量的监控与督导。

9.3.2.2 召开了第一轮全球基金甘肃结核病项目过渡期启动会议: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顺利结束后,为了使第一轮项目向滚动项目顺利过渡,全球基金批准了过渡期经费申请。为了高质量完成全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过渡期工作,省项目办于2008年4月22日,在兰州召开了“全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过渡期启动会议”。省疾控中心甘培尚主任、省疾控中心结防所相关人员、项目相关10个市(州)及51个贫困县的结防科(所)长共7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保证过渡期项目的顺利实施及2009年度项目后续滚动成功申请提供了保证。

9.3.2.3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2008.4.1—9.30):我省共接受全球基金项目赠款人民币771960.3元,向市、县项目办拨款705154.69元。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使用资金,使用率达到95%。

9.3.3 第四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四轮全球基金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自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已进入二期第一年,全省综合性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间的合作逐步加强,全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全省结核病传播和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9.3.3.1 加强医防合作,开展病人发现工作

按照《甘肃省全球基金第四轮结核病项目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细则》,继续加大结防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规范了结核病疫情报告和病人发现、转诊、追踪、治疗和管理等工作。根据各级季报表统计,第三项目年全球基金四轮关键指标中:病人发现率为72.8%,病人治愈率为93.8%,医疗机构转诊、结防机构追踪总体到位率为72.3%,医防合作中基础培训班完成率为128%,扩大培训班完成率为94%,多部门合作健康促进激励费用发放人数完成率为67%,

9.3.3.2 加强多部门合作,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按照《甘肃省全球基金第四轮结核病控制项目多部门合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实施方案》,在省、市、县、乡、村逐级开展了结防人员、妇联、计划生育和相关人员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及宣传技巧等培训工作。各县结防机构与妇联相关人员组成活动小组,深入乡镇对村医、村妇女干部及村委会领导进行动员,妇联人员入户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结核病知识宣传,使更多的农村群众了解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效应显著。

2008年6月底,国家结核病项目办对我省利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2005年版和2006年学校版)开展相关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我省各级都积极利用资源库进行宣传,部分地区利用资源库的素材制作了宣传光盘,部分地区制作了宣传折页,年历招贴画,学生版资源库使用广泛,宣传效果良好。

9.3.3.3 加强经费管理

我省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第三项目年收到工作经费2974737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基础培训、扩大培训、项目研讨会、健康促进宣传材料费用、省级聘用人员的工资及工作经费、人员追踪、信息监测及村级多部门合作人员宣传激励费用等。全省各级共使用经费2620915.22元人民币,经费使用率为88.1%。

第三部分 项目组织管理

1.项目启动:启动大会、协议签署、项目计划等

省卫生厅于2002年6月2日至4日召开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会议,部署和安排了项目实施前的主要工作,全省统一印刷了项目所需的各种表、卡、册。配发了检验试剂等。由省卫生厅、计委、财政厅于7月3日共同召开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会议。莅临本次会议的省级领导有省政府吴碧莲副省长、省人大陈绮玲副主任、省政协杜颖副主席、省人大教科文委罗鸿福副主任、省政协教科文委汪晓萍副主任、省卫生厅侯生华厅长、马登科副厅长、省计委王泉清副主任、省财政厅陆代森副厅长、以及卫生厅、计委、财政厅有关处室、省疾控中心领导,全省14个地(市、州)卫生处(局)长、计委主任、财政处(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结防所(科)长等有关负责人共161人参加了项目启动会。吴碧莲副省长、侯生华厅长、王泉清副主任、陆代森副厅长等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项目启动会后,各地、县按全省统一部署,于7月上旬至8月分别召开了各级项目启动会。

2.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制定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省政府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协调会议制度,把结核病作为我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002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10年)》省卫生厅制定并下发《规划》2002—2005年实施计划,各市、县也相继制定转发和下发了《规划》及《规划》2002—2005年实施计划。2006年又在《规划》实施中期制定了2006—2010年实施计划。

3.组织机构

3.1 领导小组

我省成立了以吴碧莲副省长为组长的省项目领导小组和以省卫生厅马登科副厅长为主任的省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项目执行组,负责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14个市(地、州)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在疾控中心(防疫站)中设有办公室,各县(市、区)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

3.2项目办和人员设置

3.2.1 项目管理人员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全省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全面加强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建设,不断充实人员队伍,结防人员数量由2002年的558名增加到2009年的690名。同时,提高了对每年新进人员的学历要求,对新配备、调配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在逐年增加,中专及以下人员每年都在减少。随着学历的升高,中高级职称人员也在不断增多,对项目单位业务工作及时开展和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我省、市、县三级结防机构健全,2009年省、市、县共有结防专业人员达695名。其中省级25人,副高以上职称7人;市级99人,中、高级职称43人;县级571人,中、高级职称189人。

3.2.2 项目财务人员情况

按照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我省在项目初期就由专人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项目开支领域进行开展项目活动,目前省级有专职结核病项目会计4人,市县级也都有专门管理的财务人员,分别管理全球基金项目、卫十项目和转移支付项目,做到了专人、专账、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4.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政策的落实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项目启动以来,每年省结控项目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省结核病防治业务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了当年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通报全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的进展状况。将归口管理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考核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卫生工作目标。省财政将省级结核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002年起14个市、州,每年均将结核病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

4.1 落实配套经费

省政府支持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省本级配套经费每年208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及时到位。市、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对项目高度重视和支持,努力克服财政困难,各级承诺内配资金。

省级还及时印转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及《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会计核算实施细则》,并制定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结核病控制项目提款报账管理办法及二级账户报账程序。

第四部分 项目实施结果

1.项目和DOTS覆盖

1.1 项目县覆盖的进度

1992—2001年我省在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卫Ⅴ)期间,就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以县级为单位项目覆盖率为100%。

1.2 DOTS策略覆盖

2002年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以来,在保证DOTS覆盖率100%的同时,注重DOTS实施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重视全面提高乡、村级DOTS管理质量和水平(见表1)。

表1 以县为单位DOTS覆盖数和人口覆盖数

img186

1.3病人发现与治疗管理

对各项目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要求,进行了登记、治疗、访视、管理,免费病人均按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进行管理。

2002—2009年6月30日全省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577710例;胸透480388例,拍胸片为266226例;初诊痰检440772例;发现涂阳病人75762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64029例,占涂阳病人的84.5%,复治涂阳11733例;涂阴病人63426例。

2.患者发现

2.1 初诊患者就诊情况

2.1.1 来源

对各项目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要求,进行了登记、治疗、访视、管理,免费病人均按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进行管理。2002—2009年6月30日全省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577710例。疑似者就诊率平均为276.7/10万,由2002年的189.5/10万上升到2008年的330.0/10万,2009年上半年为203.3/10万,按照全年计算可达到406.7/10万,疑似者就诊率为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表2)。

表2 2002—2009.6年全省肺结核可疑者就诊情况

img187

img188

2.1.2 查痰及涂阳患者检出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截止2009年2季度接诊的疑似肺结核病人577710例,其中查痰440772例,平均查痰率76.3%。查出涂阳患者75762例,涂阳检出率平均为17.2%。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痰检率由2002年的55.8%,达到2006年80%以上,2007年以后达到了85%及以上。涂阳检出率项目初期20%左右,随着活动性病人不断的登记、管理、治疗,大量的肺结核病人得到了治愈,逐渐降低了传染性,涂阳检出率从2005年开始下降(见表3,图2)。

img189

图2 2002—2009上半年全省肺结核可疑者痰检及检出率

表3 2002—2009上半年全省肺结核可疑者就诊情况

img190

2.1.3 胸部X线检查情况

初诊患者接受胸部透视者480388例,拍胸片为266226例,胸透率为88.2%,拍片率平均为45.3%。自2004年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全面启动,2005年结核病信息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启动并逐步推进,疑似者报告也逐年得到了增加。胸透人数较多主要是项目初期结防人员还是习惯于卫V项目的通过透视进行初步筛选,胸透异常者再进行拍片(见表4)。

表4 2002—2009年上半年肺结核可疑者胸透拍片情况

img191

备注:2009年网络专报报告无胸透统计

2.2转诊和追踪

2.2.1 综合医疗机构转诊、结防机构追踪情况及总体到位情况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23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程序,2005年1月开始实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对非结防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转诊和结防机构对未到位的病人要实施追踪。截止2009年2季度全省的非结防机构报告病人93130例,转诊到位33696例,平均转诊到位率为40.7%;结防机构实施追踪36033例,追踪率73.1%;追踪到位23916例,追踪到位率为48.5%,总体到位率55.3%(见表5)。

自2005年结核病网络专报启动以来,肺结核病患者或疑似肺结核病患者报告数在逐年增加,由2005年12621例,上升到2008年的27824例,转诊到位率由2005年的38.7%提高到2008年的43.9%。同时结防机构也逐年加大了对报告未到位的肺结核病患者或疑似肺结核病患者德追踪力度,追踪到位率由2005年29.8%增加到2008年的67.5%,追踪到位率是网络报告启动初期的2.3倍,总体到位率也由2005年的57.0%增加到2008年的72.4%(见图3)。

表5 2005年—2009年上半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及追踪到位情况

img192

img193

图3 2005—2009年上半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率

2.3 结核病患者登记

2.3.1 患者发现任务完成情况

我省始终以《规划》指南为依据,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按照指南化疗方案,对涂阳病人采取全程督导管理或强化期管理。2002年—2009年6月,共发现初治涂阳病人64029例,复治涂阳11733例,其中初治涂阳完成总任务的87.0%。从2005年开始按照《规划》70%的病人任务数,每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完成率均达到了100%,预计2009年全年能完成病人发现任务(见表6)。

表6 2002年—2009年上半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完成情况

img194

2.3.2 新涂阳病人发现率

截止2009年6月,全省新涂阳病人发现数为64016例,2002—2008年发现率分别为28.3%、69.6%、73.9%、74.8%、70.0%、70.0%、70.4%。除项目期初2002和2003年外,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均达到了《规划》指标70%,同时提前一年完成了70%的发现率,实现了规划的中期目标。

2.3.3 结核病患者登记率:涂阳、新涂阳和活动性

自项目实施以来,全省肺结核患者登记率都较项目初期有较大的提高。其中2002—2009年上半年,涂阳登记率平均为36.3/10万,新涂阳登记率为30.7/10万,活动性病人登记率为68.2/10万。2003年—2008年新涂阳登记率均达到了30/10万以上较项目初期16.6/10万提高了一倍多(见表7)。

2.3.4 新涂阳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2002—2009年2季度,全省登记新涂阳患者64016例,其中男性40213例,女性23803例,分别占新涂阳病人数的62.8%和37.2%。55岁以下为37672例,其中0~14岁年龄组为552例,只占0.9%,15~54岁组为37120例,占新涂阳病人的58.0%,55岁以上年龄组为26344例,占41.1%,新涂阳病人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组男性(见表8—1,表8—2,图4—1,图4—2)。

表7 2002—2009年上半年全省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变化情况

img195

表8—1 2002—2009年上半年新涂阳病人男性年龄分组情况

img196

表8—2 2002—2009年上半年新涂阳病人女性年龄分组情况

img197

img198

图4—1 2002—2009年上半年新涂阳病人年龄构成比

img199

图4—2 2002—2009年上半年新涂阳病人性别构成比

2.3.5 初、复治涂阳患者登记比例

2002—2009年2季度,全省共登记初治涂阳病人64029例,复治涂阳病人11733例,初、复治比例平均为5.5。随着项目的实施,大量新病人治愈,复治病人在不断减少,所以全省初、复治涂阳患者比例在不断增大由2002年的4.1到2009年2季度的7.8(见图5)。

img200

图5 2002—2009年上半年涂阳病人的初、复治比例

2.3.6 涂阳、涂阴患者比例

2002—2009年2季度,全省共登记涂阳病人75762例,涂阴活动性病人63426例,平均涂阳、涂阴患者登记比例为1.2(见图6)。

img201

图6 2002—2009年上半年涂阳、涂阴病人的比例

3.治疗管理

3.1 治疗管理方式

以《规划指南》为依据,我省对142359例活动性免费病人全部按化疗方案落实了治疗,并按督导程序进行管理。各市(州)、县(市、区)对发现的病人都严格实施DOTS管理,不断完善DOTS质量。病人能够在村医的面视下规范服药,实行DOTS管理,真正提高了DOTS管理的质量。

3.2 2、3月末痰菌阴转情况

3.2.1 初治涂阳病人2002—2009年1季度,全省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计61761例。2月末痰菌阴转57461例,阴转率为93.0%,3月末阴转数位58579例;3月末阴转率为94.9%,2、3月末阴转均达到了90%以上(见图7,附表1)。

img202

图7 2002—2009年1季度登记初治涂阳病人2、3月末阴转率

3.2.2 复治涂阳病人2002—2009年1季度,全省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计11443例,2月末痰菌阴转10442例,阴转率为91.3%,3月末阴转数位10723例,3月末阴转率为93.7%,2、3月末阴转也均达到了90%以上(见图8,附表2)。

img203

图8 2002—2009年1季度登记复治涂阳病人2、3月末阴转率

3.3 治疗转归

3.3.1 治愈率、完成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

2002—2008年2季度,全省登记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55378例,治愈50393例,平均治愈率为91.0%,治疗成功率为93.8%。登记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10515例,治愈9184例,平均治愈率为87.3%,治疗成功率为91.9%。(图9-1,图9-2,附表,附表4)。

img204

图9-1 2002—2008年2季度登记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

img205

图9-2 2002—2008年2季度登记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

3.3.2 死亡、丢失与迁出率

2005—2008年2季度,全省共登记初治涂阳患者55378例,治愈50393例,治愈率构成为91.0%。死亡1110例,死亡率构成为2.0%。丢失193例,丢失率构成为0.3%,迁出205例,迁出率为0.4%。登记复治涂阳患者10515例,治愈9184例,治愈率构成为87.3%。死亡254例,死亡率构成为2.4%。丢失43例,迁出25例,丢失率和迁出率构成分别占0.4%和0.2%(见图10-1,图10-2)。

img206

图10-1 2002—2008年2季度登记初治涂阳病人转归构成比

img207

图10-2 2002—2008年2季度登记复治涂阳病人转归构成比

4.实验室工作情况

按照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省级制定全省实验室工作计划及质量评估计划,各级重视人员培训、督导、质量评估。为我省规划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4.1 查痰情况

2002—2009年2季度全省可疑者就诊577710例,初诊查痰440772例,痰检率为76.3%,发现涂阳病人75762例,涂阳检出率17.2%。

4.2 培养、药敏和菌型鉴定

省级参比实验室2005—2009年一季度,开展涂片416人份,检出涂阳病人47例。培养371人份,培养阳性96例。药物敏感及菌种鉴定1535人份。5个市级实验室和1个县级实开展培养工作。

4.3 全省痰涂片室间质量控制工作

4.3.1 2002年—2004年上半年按照旧的质控方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省市两级抽检县(区)级痰片15127张,其中阳性痰片5792张,阴性痰片9335张,阳性符合率98.38%、阴性符合率98.26%、制片观察各项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5.87%(见表9)。

表9 2002—2004年上半年省市两级对县区痰涂片室间质控结果汇总

img208

4.3.2 2004年下半年积极推行痰涂片室间质量评估(EQA)。从2004年下半年起每年EQA均覆盖率达到100%。2004上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省市两级抽检87个县(区)级痰片67443张,不合格实验室87个(次),不合格实验室比例为16.67%,上级实验室对其中76个(次)实验室进行督导,督导率为87.38%(见表10)。

表10 2004年下半年—2009上半年省市两级对县区及盲法复验结果汇总

img209

4.3.3 省结核病参比室对县区级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价2004上半年—2008年共对185个(次)县(区)级实验室现场评价:44个达到防治规划要求、131个基本达到、10个没有达到。评估不达标实验室比例5.40%(见表11)。

表11 省对县区现场评价结果汇总

img210

4.3.4 省结核病参比室对全省痰检人员进行批量测试,测试286人(次),162人100分、99人80分以上、25人低于80分,不合格人员占8.71%(见表12)。

表12 省对全省痰检人员批量测试结果汇总

img211

5.结防机构能力建设

目前,全省现有结防人员695人,在编650人,非在编45人;专职人员695人,同时又兼职206人/职。省级机构:甘肃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现有专职人员2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大专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6.0%;正高职称4人、副高3人、中级职称4人,中高级职称占44.0%。

市州机构:全省14个市州疾控中心均设立了结防所(科),市州现有专职结防人员99人,平均每市州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78.8%,中高级职称占43.4%。

县级机构:全省87个县(市、区)疾控中心有85个设有结防科(股),其中设独立结核病防治所1个,各县结防机构均设有结防门诊,能够开展痰涂片检查及胸部X线透视、拍片。县级有专职结防人员571人,平均每县6人,中专以上学历510人,占89.3%;中高级职称189人,占33.1%,初级职称290人,占50.8%(表13,图11-1,图11-2,附表5,附表6)。

表13 结核病防治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img212

img213

图11-12 002—2009年结防人员学历情况

6.培训

img214

图11-2 2002—2009年结防人员职称情况

6.1 各级培训的期数、人数及培训类别

2005—2009年2季度省级各级共举办各类结核病防治培训班13期,培训专业人员1075人次,其中省级项目管理班4期,182人次,财务3期,培训人数为242人次,检验班5期,受训人数达186人次,还有统计监测、药品、放射等培训班各一次,共培训基层结防人员440人次。同时,选派省级专业技术骨干接受国家级培训2人次。

7.督导

7.1 对机构的督导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省级每年年初制定督导方案,每次督导均有针对性的督导计划和督导清单,并举办督导前培训,定期每年两次结合临时不定期对各市州进行督导,同时每次抽1/3以上的县进行督导。督导内容涉及病人发现、治疗管理、药品管理、项目管理、结防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健康促进、实验室痰检质控和政策落实等。省级基本上保证了每年对地市级督导2次,同时每次抽查2—3个县;地市级每季度对所辖县督导一次;县级每1—2月对所辖乡镇卫生院督导1次。并且各级在每次督导时,都深入到县、乡、村和病人家中,掌握《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真实情况,研究解决办法。

每次督导中都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现场反馈,督导结束后督导组及时写出督导报告,并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反馈督导意见,指导基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2007、2008年上下半年省级督导结束后都召开了全省结核病防治督导经验交流会,对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005—2009年上半年,全省累计督导市州310次,市级督导县1350次,县级累计督导乡级22366次,村65024次,访视免费治疗病人110753例。2005—2009年上半年接受国家级专项督导7次(见表14)。

表7 2005—2009年上半年全省督导情况

img215

8.药品的采购与管理

8.1 药品采购和分发

全省建立了不间断的药物供应体系,保证了全省所有病人的药品供应。建立健全了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抗结核药品管理手册》要求,做好年度药品计划、调节和分发等工作。药品管理做到了有专人、专柜、专账,尤其是完善了项目免费药品的发放程序,保证了药品的持续供应。药品在每一批发货前均根据各市州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调整,尽量避免出现药品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杜绝了病人因药品不足中断治疗,或药品过期造成浪费的不良现象。

充分利用药品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掌握全省的药品库存使用情况,对药品库存过少、破损量过多、库存使用预测时间过长等问题突出的市州,进行了个别指导,进一步协调与规范了药品管理系统。

2002—2007年共收到中央经费药品HRZE;128800盒,HR;196800盒,HRE:61700盒,链霉素注射液:306900支,注射用水:309600支,一次性注射器:309600付,已全部按计划及时下发到各市(州)、县(市、区)项目执行单位。

9.健康促进

省级配备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省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结核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将经常性宣传工作与“3·24”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每年围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省卫生厅都要组织召开全省结核病防治情况新闻通报会,由卫生厅主管厅长、疾控处长、省疾控中心主任等参加,还有中央广播电台甘肃记者站、省电视台、省广电总台新闻中心、人民日报社、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通报。通报全省结核病防治基本情况、主要措施与成效、存在问题和困难及今后工作重点。同时,回答记者提问。

每年“3·24”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联合省市在兰州各大医疗单位、解放军驻兰医疗单位、兰州疾控中心、三区疾控中心、省妇联、省总工会等单位,在兰州市中心广场、流动人口较多的兰州火车站、农民工集中的工地,举行大规模的结核病宣传、咨询义诊活动。有主管省长、卫生厅领导、省疾控中心领导参加宣传,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极大地推动了全省结核病知识的普及。当天,各市州、县区都要在当地组织大型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

2002—2009年上半年,全省各级电视宣传2906次、报刊236次、发放传单2278178份、折页7328000份、张贴标语26380幅、宣传栏2607期、街头宣传1058次

10.激励机制

10.1 工作人员补助(报病费、治疗管理费等)

我省对推荐和转诊可疑肺结核患者的单位或个人,经结防机构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由结防机构发给转诊费每例10元,以激励转诊者工作的积极性。初治涂阳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并定期查痰者,对其化疗督导员给予每例100元(县级20元、乡级20元、村级60元)工作奖励;复治涂阳患者给予每例120元(县级20元、乡级20元、村级80元)奖励,涂阴患者60元(乡级20元、村级40元)以鼓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中期调整后,新增三项项目活动为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防治人员、非结防机构临床及X县诊断专家补助费以及贫困肺结核病人交通补助费的实施方案,我省积极争取落实,其中结防人员补助全省于2008年7月1日开始已按照新增项目活动实施指导原则进行了发放,极大的激励了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10.2 患者困难补助

积极启用激励机制,对于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病人就诊检查、复查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费。

近年来,一些地市还积极探索将结核病门诊治疗纳入新农合补助范围,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患者的经济困难。

10.3 其他激励

利用省级配套经费,以市(州)为单位在完成全年《规划》新发涂阳指标的50%以上者,每增加1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给结防机构奖励20元(县级15元、市级5元)。并明确规定必须将这些经费落实到具体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手中,尤其向痰检人员倾斜。对激发广大结防人员爱岗敬业,提高工作积极性,保证项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实施性研究

11.1 实施性研究课题开展情况

项目资助的我省《贫困地区结核病发生和管理中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机制的研究》课题已结题。通过实施课题,课题实施单位非结防机构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明显提高,新涂阳病人发现有所提高。

11.2 论文发表

项目期间省级共发表论文32篇,其中项目资金资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12.资金使用与管理

12.1 项目资金分配:计划、下拨机制、各级独立账户的设置情况

全省各级严格按照卫生部贷款办制定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各级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财务报账、审核、资金回补及结算工作的能力,强化项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了项目贷款支付进度及提款报账速度,做到了按时上报财务报表。省级制定了《甘肃省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财务自查评分标准》和自行编制了《甘肃省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财务手册》,要求各级认真学习,对全省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12.2 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项目贷款资金支付类别严格按照项目开支领域进行支付,主要用于物资、培训、咨询服务、规划支持。建立健全了省级二级专用账户,专人管理。截止到2009年3月31日,我省累计提款报账34次,进行了6次债务分割,总累计分割已使用资金额度4416235.6美元。其中,已分割包括土建153444.9美元、货物(不包括贵阳会议批复的已招标采购设备货物在内)2012435.1美元、培训489426.3美元、规划其他项目活动共分割1760929.4美元,资金使用率为72.92%。

12.3 配套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

全省计划卫Ⅹ项目7年间省、地、县配套经费为共计3809万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的33.3%,其中省级配套1455万元,地级配套580万元,县级配套1774万元。2002年至2008年,共落实配套经费1455万元,配套经费落实率为100%。其中省级落实配套经费1455万元,落实率为100.00%,市级实际落实234.87万元,落实率为40.49%。县级落实配套经费591.54万元,落实率为33.34%。我省项目办为了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工作,2002—2005年每年下拨省级配套经费75.5万元,2006—2008年每年下拨省级配套经费100万元来弥补市、县级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经费的不足。

12.4 年度财务报告审计

我省按照项目要求每年各级均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相结合。

13.项目设备采购、使用与管理以及土建建设

13.1 项目设备采购和分配情况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计划给项目执行单位配备了项目督导车、显微镜、X-光机、电脑等基本设备,使各级结防机构的工作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结核病服务的技术质量,项目共采购:救护车8辆、客货两用车30辆、越野车30辆、体检车1辆、200mAX线机88台、模拟复印机85台、数码复印机18台、计算机107台、传真机102台、显微镜130台、温箱103台、低温冰箱1台、快速培养仪1台、无菌箱15个,合计人民币2586.5万元。

第二批货物采购于2009年7月完成,共采购便携式计算机43台、台式计算机88台、复印机18台、传真机16台、自动洗片机21台、生物安全柜2台、双目显微镜5台、漩涡振荡器2台、恒温培养箱4台、高压灭菌锅3个,共合计金额246.9万元。

这些设备的采购和良好运转,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治疗管理、督导和疫情报告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保证了结核病防治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13.2 设备使用与管理情况

省级配备专职药品、设备管理人员一名,市级和县级也配备专职或兼职药品、设备管理人员一名,负责药品、胶片及实验室耗材的管理及下发。各级均设有专门的药品库房和设备库房,库存药品、胶片、耗材实行分类摆放。库房内照明、防火、防潮、防盗、防鼠设施齐全。

全省建立健全了药品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了项目免费药品和设备的发放程序,杜绝了项目药品的违规操作。按照免费抗结核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和设备下放均采用统一三联调拨单,药品和设备出入库有明细账目,出入库单,账物相符。项目所配大部分设备运行正常,个别因超负荷运转已经无法正常使用。

现有的库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省级拟定在2008年完成新库房的建造,使药品的存放和管理更科学,随着国家CDC结核病防治中心在全国推行《抗结核药品管理手册》(SOP),2009年一季度在全省范围内分三批举办了《SOP》手册培训班。

13.3 土建建设

由于我省各市(县)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参差不齐,已完成工程的33家项目单位所采取的施工方式虽大多为小额工程,但仍有差异,致使部分市(县)上报材料不全。已完成工程的33家项目单位中自营工程11家,占完成项目单位的33%。小额工程22家,占完成项目单位的67%。

第五部分 主要成就

1.项目的实施成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1.1 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全省和项目县的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该项目在我省的实施,DOTS覆盖率和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县为单位的DOTS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100%。2002—2009年2季度,共对577710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了免费检查,胸透480388例,查痰440772例;项目期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2359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75762例,初治涂阳64029例,复治涂阳11733例,涂阴病人63426例;平均痰检率、涂阳检出率分别达76.3%和17.2%;涂阳肺结核病人完成9万例的84.2%,涂阳病人发现水平较项目前有所提高;新发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达91.0%,复治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达到87.3%;均达到了项目要求的涂阳发现率70%和治愈率85%的工作指标。

1.2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2008年2季度,全省共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7.5万例,治愈率为91%。7年共有5.9万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恢复了健康,消除了传染。按涂阳肺结核病人未治疗情况下,5年内死亡50%,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年传染10~15个健康人,其中10%发病计算:项目实施7年,减少因结核死亡人数2.8万人,避免182—273万健康人受结核感染,减少发生结核病人18.2—27.3万例。项目的实施使结防机构能够免费诊治肺结核病人,发现治疗1例肺结核病人投入的经费不足500元,而医疗机构诊断治疗1例肺结核病人的平均费用约3000元。因此,每例病人可节约2500元,该项目共为病人可节约1.4亿元的医疗费。

2.项目的实施引起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经费,对贫困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2.1 政府承诺加强:随着世行贷款/英国赠款707.5万美元(5872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带动省、市、县三级级配套经费3809万元投入,各级政府对结核病疫情形势严峻的认识不断提高,省、市(州)县(市、区)主管领导参与了项目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参加各种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活动,强化了政府承诺,保证了配套经费的落实,基本满足了结防控制工作的需求,保证了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检查和免费治疗的政策得到落实。

2.2 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系统能力的提高:项目的实施使各级结防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结防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各级结防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多年项目工作的实践锻炼有了明显的提高。省级财政每年向贫困县落实配套经费1万元,为贫困县的工作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省项目办人员不定期的到贫困地区为基层结防人员在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耐药结核病诊断和实验室痰检提供技术支持。不仅解决了因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缺少医疗服务条件等原因而未被发现的病人的就诊问题,而且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卫生资源,缩小了服务半径,扩大了病人发现工作的覆盖面,也提高了病例发现数量和质量。项目支持的各种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及时到位,提高了全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医防合作明显改善。

3.项目先进的技术策略和管理模式为我省现行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1 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的工作模式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了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今后我们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累了成功经验。

3.2 带经费预算的计划制定把经费投入和防治目标紧密结合,掌握了年度经费的缺口,使有限的经费按时间进度完成各项工作;通过项目带有经费预算的计划实施,逐步在我省各级制定了带有经费预算的年度工作计划;在项目的要求下,各级定期对项目的执行进行总结,使我省的结核病防治形成了定期自查、尽早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模式,对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计划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3.3 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与评价系统,对于保证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工作考核与评估中学习和推广。

3.4 项目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管理系统使资金管理更加科学,对于我们今后把投入与结果紧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规范各种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支出起到了示范作用。

3.5 因项目经费支持和技术的支持,在特殊领域也取得了成绩。项目不仅对贫困县的常住人口进行了免费检查、治疗和管理,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人员的检查、治疗和管理,提高了病人发现率和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六部分 问题与建议

1.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结防工作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我省具体实际,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1 疫情形式严峻,防治刻不容缓。我省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峻,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排在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两三位,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耐多药结核病、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等多个结核病控制难点。

1.2 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按结核病控制规范要求,省、市、县三级均未达到人员编制,特别是大多数县区级结防机构专业机构人员数量不足5人,且多数未能取得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诊治和管理能力有限,面对医疗纠纷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逐年增加,基层专业人员工作任务重,但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待遇没有改变,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队伍不稳。

1.3 经费投入不足,硬件条件较差。我省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无结核病专项经费,各级政府没有建立长效的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机制,配套经费到位率低,县级累计到位率71.53%,市级累计到位率86.63%。世行贷款/英国赠款项目即将结束,虽有中央、全球基金两个项目的支持,但结核病控制经费缺口依然较大,使项目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巩固受到影响。由于我省地域辽阔,山大沟深,项目督导车辆远不能满足工作所需。部分县、乡两级实验室设施简陋,全省实验室主要设备已损坏11.28%,造成痰检人员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还不到位。部分县级X光室土建防护工程未做或者达不到防护要求。

1.4 医防合作不够,发现率有待提高。部分综合医疗机构登记、报告制度不健全,全省医防合作和病人系统管理工作开展还不平衡,一部分市、县医防合作工作执行不力,与综合医疗机构协调工作不畅,登记、报告、转诊工作方面有漏洞,转诊及转诊到位率低,病人地址和有关信息填写不详,结防机构追不到病人。项目期间涂阳病人的发现率虽达到70%,但与项目特定目标七年内(2002—2008年)发现并免费治疗约9万涂阳肺结核病人的要求有差距。

1.5 大众知晓率不高,健康促进有待加强。据我省2006年调查,公众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2%,3条信息知晓率20.24%,由此可见许多病人对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常识了解不够。影响因症就诊、规范治疗、转诊到位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监狱、学校等聚集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有待加强。

2.建议

2.1 希望继续加大力度对西部贫困省份给予资金、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支持。

2.2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商,出台相关政策,将结核病的治疗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为农村贫困患者提供救助,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2.3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职能,加强政府承诺力度,确保配套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解决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甘肃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经费、设备缺口的问题。力争每年财政解决结核病专项经费500万元。

2.4 加强医防合作,明确职责。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紧紧抓住全省疾病控制进医院的大好机遇,加强医防合作,明确医疗机构在结核病控制中的公共卫生职责,制做登记报告流程,制做诊室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牌,使全省结核病报告率达到100%,提高转诊率、转诊到位率。培训医疗机构结核病首诊医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技巧,提高病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一步转诊率、转诊到位率。

2.5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现病人。加强县、乡、村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加强病人追踪。充分利用现行的其它项目,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在我省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病人发现率。

2.6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素质。制定合理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计划,定期选派相关人员赴境外、发达省份进行进修学习,定期对市、州和县、区的结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2.7 加强健康促进,提高知晓率。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工作策略,充分利用大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和各种媒体,继续在农村进行“拉网式”入户宣传,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常识,在3年内努力使每户人员至少有1人掌握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常识。积极争取经费,加大流动人口、监狱、学校等高危人群的结核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2.8 贯彻新《指南》,加强各级督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定期督导检查,加强对基层的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并整改新《指南》、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重点地区的督导,找出影响规划执行的障碍,尽快解决,促进10年规划指标的完成。

2.9 贷款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的项目单位应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查找原因,拿出方法,解决问题,争取在年底将资金合规有效的使用完。

第七部分 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

1.对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做出风险评估

1.1 卫Ⅹ项目在我省实施,证明了以痰涂片发现涂阳病人为重点,采取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的现代化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高发现、高治愈的项目宗旨,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首要素是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保障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解决我省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做出了贡献。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项目结束后项目投入资金结束,势必会给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规划目标的可持续性带来影响。从2005年起,中央经费主要保证了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的各项费用病人发现方面,经费缺口减小较小,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在培训、督导、健康教育等规划基本活动方面经费面临缺口较大。项目终止后,各级政府如不再给予相应的持续有效的经费保障,中央经费和其他国际项目支持为1617.8万元,只占总经费需求的29.0%。这无疑将对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和重大损失,《规划》各领域重要活动,如督导评价、培训、健康促进、疫情监测等都将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影响现代结核病控制基本策略的贯彻落实,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2.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做出评估

按照我国结核病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人力资源特别是县级人员明显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还由于结核病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激励,结防队伍不稳定。项目终止后,市、县、乡三级结防网络、队伍可能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保障。同时,设备的配置、更新和物资供应会遇到更大困难,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将大幅度降低,从而给结核病治疗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3.拟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计划,向政府提出的建议(如政策、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设备投入、技术策略等方面)

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是我省实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项目期间,我省的各方面工作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项目结束后,即2008年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的实施成果,并保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1 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措施

项目工作为我省多渠道筹集结核病防治经费打开了思路。因此,7年的项目工作结束后,我省将继续筹集资金,维持项目成果,保持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省将做好以下工作:

3.1.1 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的法制法规,加大结核病法制化管理的力度;

3.1.2 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经费筹资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省的政策扶持;

3.1.3 保持结防机构与队伍的相对稳定,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1.4 添置和配备相应的结核病防治专用设备和设施;

3.1.5 项目结束后,省级每年208万元的配套经费将转为我省结核病防治的专项经费;

3.1.6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结核病防治的专项经费;

3.1.7 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慈善机构、民间组织的赠款;

3.1.8 积极争取其他项目。

附表1 初治涂阳患者治疗第2、3个月时痰涂片转阴情况

img216

附表2 复治涂阳患者治疗第2、3个月时痰涂片转阴情况

img217

附表3 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和治疗转归情况

img218

附表4 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和治疗转归情况

img219

附表5 结核病防治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img220

附表6 各类结防人员数量

img221

img222

img223

img224

img225

img2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