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病理 急性胰腺炎分为两种病理类型。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因、病理类型及治疗是否及时,轻症急性胰腺炎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常发生休克,预后差,并发症多,严重者可于数小时内猝死。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尤为显著。2.淀粉酶测定 ①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检查项目。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和尿胰酶增高为特点,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重症者伴休克、腹膜炎等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本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多见于青壮年。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①胆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其中90%为胆石症,中老年肥胖女性多见,其次为胆道蛔虫病和胆道感染。胆道疾病引起壶腹部狭窄或(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胆汁排出不畅,当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时,胆汁可通过“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或反射性地引起Oddi括约肌松弛,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通过胆胰间淋巴交通支扩散到胰腺,从而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②胰管阻塞:胰管结石、胰管狭窄、肿瘤等使胰液排出受阻及胰管内压增高,导致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和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③酗酒和暴饮暴食:乙醇和暴饮暴食均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及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④十二指肠及周围疾病:如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憩室炎、十二指肠袢综合征等,伴有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和Oddi括约肌障碍,使十二指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⑤其他:如腹部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某些急性传染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高钙血症、高脂血症以及免疫因素等。

2.发病机制 正常胰腺能分泌多种酶,其中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是主要的消化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活性的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另一种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无活性的酶,如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磷脂酶A、激肽酶原等。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上述酶原被激活成具有活性的酶,使胰腺自身消化,发生组织水肿、坏死与溶血,甚至引起休克;进而累及如腹膜、胃肠道、胸膜等;激活的胰酶并可通过血行与淋巴途径到达全身,引起多脏器(如肺、肾、脑、心、肝等)损害和胰腺出血坏死。近年研究提示,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一系列炎性介质(如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等)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3.病理 急性胰腺炎分为两种病理类型。①水肿型:占90%以上;以胰腺肿大、分叶模糊,间质充血、水肿,少量脂肪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②出血坏死型:胰腺肿大变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分叶消失,有新鲜出血区,较大范围的脂肪坏死灶,镜下见细胞结构消失,坏死灶的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包绕;胰液外溢和血管损害,可引起化学性腹水、胸水和心包积液,并易继发感染。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有无胆道疾病如胆道结石、感染、蛔虫等和胰、十二指肠病史,有无腹部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急性传染病等;询问有无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情;了解发病前有无酗酒、暴饮暴食等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因、病理类型及治疗是否及时,轻症急性胰腺炎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常发生休克,预后差,并发症多,严重者可于数小时内猝死。

1.腹痛 本病最主要的表现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可呈钝痛、钻痛、绞痛或刀割样疼痛,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进食后加剧,且不易被一般胃肠解痉药缓解。轻症急性胰腺炎,腹痛一般在3~5d后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发生腹膜炎时疼痛波及全腹。

2.腹部体征 ①轻症急性胰腺炎:上腹部轻度压痛,无或有局限性轻度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无腹水征。②重症急性胰腺炎:上腹部压痛显著,出现腹膜炎时压痛遍及全腹,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可出现腹水征;并发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胰液渗入腹腔或经腹膜后间隙进入胸腔时,可出现血性腹水、胸水;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使两侧胁腹部皮肤出现暗灰蓝色(Grey-Turner征)、脐周围皮肤呈青紫色(Cullen征)等。

3.恶心、呕吐 多数起病后即有恶心、呕吐,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常同时有腹胀。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尤为显著。

4.发热 多数为中度发热,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温较高,一般持续3~5d;如持续发热1周不退或逐日升高伴白细胞升高者,应考虑继发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

5.低血压或休克 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在起病数小时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大多为逐渐发生,极少数突然出现,甚者可猝死。主要原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

6.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轻症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脱水、低血钾,呕吐频繁者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明显低钙血症所致的手足搐搦,偶尔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7.并发症 主要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全身并发症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及暂时性高血糖、慢性胰腺炎等。

8.心理状态 因起病急、进展快、自觉症状明显,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情绪。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10~20)×109/L,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超过20×109/L,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 ①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检查项目。起病后6~12h开始升高,48h后开始下降,持续3~5d。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Somogyi法500U)可确诊本病,但其升高的程度不一定反映病情的轻重,轻症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升高,而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时可正常或降低。②尿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比血清淀粉酶稍迟,常在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3~4d达高峰,下降较慢,可持续1~2周,尿淀粉酶(Winslow法)超过256U/L有诊断意义,适用于就诊较迟的病例。

3.血清脂肪酶 常在病后24~72h开始升高,持续7~10d,超过1.5U/L(Cherry-Crandall法)时有意义,适用于就诊较迟的病例,也有较强的特异性

4.血清正铁白蛋白 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72h内常为阳性。

5.生化检查 ①血钙:重症急性胰腺炎血钙可暂时性下降,低血钙的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血钙明显下降(血钙小于1.5mmol/L)且持续数天,提示预后不良。②血糖:暂时性升高常见,如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组织坏死,提示预后不良。③其他:重症患者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此外,三酰甘油、胆红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均可增高。

6.影像学检查 ①腹部B超检查: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用作常规初筛检查,可查及胰腺增大、胰内及胰周回声异常和胰管扩张,并可发现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以及诊断有无腹水、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②CT腹部扫描:对胰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要点

治疗目标:抑制胰液分泌、减轻疼痛、抑制胰酶活性和防治并发症。

1.减少胰腺外分泌 ①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的重要的基本治疗方法,通过减少食物及胃液刺激胰腺分泌的作用,可减轻疼痛、呕吐及腹胀。重症急性胰腺炎需绝对禁食数周,禁食期间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胃肠负担和补充代谢需要。②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可通过抑制胃酸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及类似物,可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的合成和分泌。

2.减轻疼痛 及时缓解剧烈腹痛十分重要,可避免加重休克和发生胰-心反射而导致猝死。常用哌替啶加阿托品肌内注射、山莨菪碱(654-2)等;不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病情;最有效的止痛措施是应用自控镇痛泵(PCA)进行疼痛自控治疗。

3.抑制胰酶活性 常用抑肽酶、加贝酯等,适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

4.营养支持 胃肠蠕动恢复、腹胀消失后,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进行空肠插管,实施肠内营养(EN),以维持肠道黏膜功能,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引起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营养底物的搭配为:脂肪乳占总热量供应的60%、氨基酸占供热量的10%、葡萄糖占供热量的30%。

5.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每24h补液量应达到2500~3500mL,补液速度和量应根据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反应进行调整,同时给予氯化钾3.0g/d、10%葡萄糖酸钙10~30mL/d,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溶液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必要时给予白蛋白、血浆代用品和输注鲜血。休克者,在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

6.抗感染 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预防和控制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早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宜选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并联合应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7.中医中药:单味中药生大黄,复方制剂清胰汤、大承气汤等,均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有一定的疗效。

8.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可紧急进行胆道减压、引流和去除胆石梗阻,这是治疗和预防胰腺炎发展的重要非手术疗法。

9.外科治疗 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下述病情者,包括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胆道梗阻或感染,诊断未明确且疑有腹腔脏器穿孔或肠坏死。

10.并发症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高血糖或糖尿病,给予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急性肾衰竭,采用透析治疗。

三、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腹痛) 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坏死有关。

2.体温过高 与胰腺炎症、坏死和继发感染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恶心、呕吐、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4.潜在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心功能不全、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和体位: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代谢率,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弯腰、屈膝侧卧,以减轻腹痛;对剧痛导致患者辗转不宁时,要防止坠床,保证安全。②饮食护理:急性期严格禁食、禁饮1~3d,以减少胃酸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并可减轻呕吐和腹胀。禁食期间应补液2000~3000mL/d,胃肠减压时补液量需适当增加,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痛和呕吐基本消失后,可恢复进食,从少量流质、半流质、渐进为普通饮食,先给予对胰腺刺激小的糖类,慢慢增加蛋白质及少量脂肪(不超过50g/d),切忌暴饮暴食及酗酒。禁食期间一般不能饮水,口渴可含漱或用水湿润口唇,对胃肠减压患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以减轻胃肠减压管造成的口腔不适和干燥。

2.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体贴患者,介绍本病有关知识,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3.对症护理 ①腹痛:指导患者通过变换体位,或谈话、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病痛;应用阿托品时应注意有口干、心率加快、加重青光眼和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腹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地西泮、哌替啶以缓解疼痛。②发热:随时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出现高热时给予头部冰敷、乙醇拭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并观察降温效果,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用药护理 ①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时,给药时速度不宜过快,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注意有无血压降低等异常反应和不适主诉。②使用抑制胰酶活性药时要注意:抑肽酶可产生抗体,有过敏可能;加贝酯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勿将药液注入血管外,多次使用时需更换注射部位,药液应现配现用,有药物过敏史者、妊娠妇女和儿童禁用。③准确、及时地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药效和副作用。

5.抢救配合 ①低血容量休克:安置患者取休克位或平卧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静脉输液,必要时输血或血浆以纠正低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按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随时调整输液的量和速度,必要时输血或血浆以纠正低血容量。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时,立即高浓度给氧,并配合做好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

6.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变化,体温持续超过39℃,提示重症胰腺炎胰腺组织继续坏死;心率达到或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不足90mmHg、脉压不足20mmHg时,提示血容量不足或休克;呼吸达到或超过30次/分时,应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②观察呕吐物或(和)胃肠减压时引流物的性质和量,观察皮肤弹性,判断脱水程度,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③观察腹痛程度及性质有无改变,注意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水等。④定时留取血、尿标本,观察血、尿淀粉酶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五、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及疾病过程,教育患者积极治疗与急性胰腺炎发生有关的疾病,如胆道疾病、十二指肠疾病等。

2.宣传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方法,强调饮食卫生,有规律地进食,摄取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糖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食物,强调戒除烟酒的重要性,以预防复发。

3.指导患者按医嘱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出现剧烈腹痛时,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