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蛛网膜囊肿和脑脊液一样吗

蛛网膜囊肿和脑脊液一样吗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指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散发,冬、春季可流行。一般脑实质不受累,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实质,称为脑膜脑炎。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依据。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危重,称为暴发性流脑,依据其临床病理特点,可分为暴发型败血症和暴发型脑膜脑炎。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指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散发,冬、春季可流行。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和淤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呈阴性,具有荚膜,能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产生内毒素。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加热至50℃或一般的消毒剂均易使其死亡。该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黏膜,细菌可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等由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但大多数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量过多、毒性过大、在体内大量繁殖时,可引起短期菌血症或败血症,再侵入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二、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根据病情进展,本病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细菌在鼻咽部黏膜繁殖,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败血症期:出现败血症症状,此期血细菌培养可呈阳性。

(3)脑膜炎症期:

①肉眼观察:脑脊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沟、脑回表面,导致结构模糊不清;边缘病变较轻的区域,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图18-10(a))。由于渗出物阻塞,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室扩张。

②镜下观察: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见大量脓性渗出物(图18-10(b))。一般脑实质不受累,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实质,称为脑膜脑炎。此期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细菌。

img255

图18-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注:(a)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沟、脑回表面,导致结构模糊不清;

(b)脑实质表面蛛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临床病理联系

除一般化脓性炎症的全身症状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颅内压升高症状

患者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联征。小儿前囟饱满。这是由于脑膜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渗出物堆积,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而影响脑脊液的吸收所致。

2.脑膜刺激征

由于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及软脑膜,致使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处受压,当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可引起疼痛,患者出现颈后疼痛、颈项强直(即保护性痉挛反应)。腰背部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可引起角弓反张(opisthotonus),多见于婴幼儿。由于腰骶节段脊神经后根受到炎症波及而受压,当屈髋、伸膝时坐骨神经受到牵拉出现屈髋伸膝征阳性,也称克氏征(Kernig sign)阳性。

3.脑脊液的改变

脑脊液压力升高、混浊不清,含有大量脓细胞,蛋白质增多,糖减少。经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病原体。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4.颅神经受损及麻痹

第Ⅱ、Ⅲ、Ⅳ、Ⅵ、Ⅶ、Ⅷ对脑神经受损,这是由于脑基底部脑膜炎累及由该处出颅的神经所致。

四、结局和后遗症

由于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如治疗不当,病变可转为慢性,可留有以下后遗症。①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②颅神经受损麻痹:主要累及第Ⅱ、Ⅲ、Ⅳ、Ⅵ、Ⅶ、Ⅷ对脑神经,引起相应的神经麻痹征,如斜视、视力障碍、耳聋、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等。③脑底部动脉炎致脑缺血及脑梗死。④局限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危重,称为暴发性流脑,依据其临床病理特点,可分为暴发型败血症和暴发型脑膜脑炎。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五、防治与护理原则

(1)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败血症等临床表现;防止中毒性休克发生。

(3)有高热者,应积极配合物理降温;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