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椎病是颈椎骨与椎间盘退行性病患。依据颈椎病的表现,应用芎芪桂葛汤加减治疗,对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尚属满意。张某某,女,73岁,2005年10月14日初诊。7剂,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500m l,分2次服用。颈椎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外在的劳损因素也可促进退行病变的发生。颈椎病属中医的“痹证”、“痿证”、“眩晕”以及筋骨的陈旧性损伤范畴。

九、芎芪桂葛汤(自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是颈椎骨与椎间盘退行性病患。其特征为颈部疼痛、僵硬不适、上肢麻木、肌肉无力;部分患者表现眩晕,或恶心呕吐,或猝然昏倒;或头痛(以顶枕部胀痛为主),或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等。依据颈椎病的表现,应用芎芪桂葛汤加减治疗,对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尚属满意。

基础方:川芎15g,黄芪、葛根、白芍、鸡血藤各30g,甘草、桂枝、当归骨碎补、鹿角(另煎)各10g。

如颈项僵痛、转侧不利加姜黄、羌活;肩臂、胸、背疼痛加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如痛处有冷感加附片、细辛、生姜以温通之;如疼痛较剧、持续不止宜加蜈蚣、全蝎、土鳖虫、乌梢蛇等虫类搜剔之品,行血逐瘀,通经止痛;眩晕者加天麻、生牡蛎、石决明;伴恶心呕吐加法半夏、代赭石、旋覆花;纳呆食少加砂仁、谷麦芽、鸡内金;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加熟地、故脂、女贞子、山茱萸;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加枣仁、合欢皮、五味子等。

病案举例:

案1 头痛

张某某,女,73岁,2005年10月14日初诊。头痛头昏半个月,当地医疗站打针、服药效果不佳,前来诊治。刻诊:头顶、枕部疼痛,颈项僵而不适,头昏胀闷,时欲呕,不思饮食,心烦胸闷,右肩部酸胀,右上肢时而发麻,微恶风、发热,舌苔白薄,脉弦。血压140/ 80mmHg。颈椎X线拍片提示:颈3~7椎体后缘上下角呈唇样骨质增生样改变,前纵韧带呈钙化影。患者年逾古稀,肝肾亏虚,筋脉骨髓失养,致颈椎骨质增生,加风寒外邪,侵袭太阳经输,痹阻络脉,故头痛项强。

拟用:葛根、白芍各30g,川芎、桂枝、甘草、白芷、延胡、丹参、生香附各10g,红枣5枚,生姜5片。2005年11月16日前来就诊,诉云:前服药后头痛等症消除,又因“感冒”,经治恶寒发热退,而头痛头昏,颈项僵痛不除,伴肢软乏力,心烦气短,纳呆食少,药用:葛根、白芍各30g,丹参、黄芪、川芎、酒制香附子各15g,白芷、桂枝、延胡、甘草、当归各10g,制乳香、制没药各5g。日1剂,6剂。复诊,2005年12月10日,头项强痛消失,精神转好,饮食增多,前方加鹿角10g(另久煎兑服)。随访至2006年3月,一切尚好。

[注]清代《本经逢原》在论述香附各种炮制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时指出:“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肥盛多痰,姜汁浸炒;止崩漏血,便制炒黑;走表药中,则生用之。”由此可见,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案2 眩晕

樊某某,男,48岁,2005年11月18日初诊,头昏目眩月余,经治症状时轻时重,友人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头昏闷重,时欲呕恶,脚常如踩棉花感,以晨起或摇头则加重,甚则呕吐痰涎。睡差多梦,胃脘胀痛,纳食稍差,时手指发麻,腰背酸痛,舌淡苔白,脉缓。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2005年8月2日,某医院X光拍片报告:颈椎第5、6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彩色经颅多普勒探查提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痉挛。张景岳云:“非风眩,掉摇惑乱者,总有气虚于上而然。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脑为之苦倾,头为之苦眩。”患者脾胃健运失司,气机阻滞,故胃痛纳呆;脾胃虚弱,化源亏虚,气血不足,脑窍失荣,筋脉失养,则头晕目眩,指麻背酸。

拟用:葛根、黄芪、白芍各30g,桂枝、甘草、党参、当归、广木香各10g、川芎12g、威灵仙、丹参各15g。7剂,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500m l,分2次服用。

二诊:2005年11月28日,胃痛消失,饮食增加,眩晕等症状明显好转,前方减广木香、当归加生牡蛎50g(先煎)、白芷10g继服7剂。药后告愈。2006年3月随访,未再复作。

案3 项痹

叶某某,女,44岁,2008年12月23日初诊。颈项酸痛,强而不舒,肩胛酸胀,手指时常发麻,左侧甚于右侧,时轻时重3个月。伴头昏、肢软、乏力,睡差多梦,舌苔白,脉弦。血压130/70mmHg。颈椎侧斜位拍片报告:第3椎体下骨质欠连续,椎体5边缘示骨质增生;左斜位示第3椎间孔明显变窄,颈椎2/3椎间隙狭窄。提示:①颈椎3陈旧性骨折;②颈椎退行性变。证属项痹。

拟用:葛根、白芍、黄芪、鸡血藤各30g,川芎、丹参各15g,桂枝、羌活、姜黄、当归、甘草、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生姜50g。日1剂,6剂。

二诊:2009年1月6日,症状减轻,宗前方加蜈蚣2条,7剂。

三诊:2009年1月20日,诸证明显好转,要求巩固疗效,继服7剂。嘱勿受凉,勿高枕;注意站、坐、卧及改变体位时姿势。2009年7月随访,恢复正常。

【按】颈椎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发现,正常椎间盘的髓核含大约80%以上的水分,而椎间盘又没有直接的供血,靠吸收椎体的水分及营养来维持它的功能和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头部的重力及颈部肌肉纵向收缩力的作用下,使椎间隙变窄,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同时髓核中所含水分也逐渐减少,组织发生退变,变成瘢痕样组织,失去了原有的可流动性,纤维环也可发生退变,失去了原有弹性并在反复压迫下逐渐变薄甚至破裂,髓核可由破裂处突出即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往往都要将韧带、骨膜掀起,造成局部微血管撕裂、出血而形成血肿,即无菌性炎症,血肿又逐渐的机化、老化和钙盐沉积,而形成骨质增生。外在的劳损因素也可促进退行病变的发生。

颈椎病属中医的“痹证”、“痿证”、“眩晕”以及筋骨的陈旧性损伤范畴。《内经》云“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五八肾气衰”。人到中年,肝血、肾精由盛到衰,骨髓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骨,故骨髓萎弱而发生退行性病变。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在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外因影响下,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发病。而局部的病变又可进一步影响到脏腑的功能,产生眩晕、麻木、痉厥等复杂证候。

“本病中药治疗,配合手法、针灸、牵引等有效率大约95%左右,治愈率20%~30%。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是今后治疗研究的新课题”(《现代中医内科学》573页)。

芎芪桂葛汤,方中黄芪甘温益气,为补气之要药,现代药理证明:黄芪“能明显扩张脑血管”改善血行,配当归养血和营,补气生血;川芎行血活瘀,搜风止痛;鹿角补肝益肾,活血散瘀;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骨碎补补肾温经,入骨祛风;葛根起阴气,升津液,以治颈项挛急。实验证明“葛根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及外周血管作用,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可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突发性耳聋、偏头痛等发挥疗效”(《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17页);桂枝温经祛风,活血通络“桂枝还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背、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用药心得十讲》);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阴和营,柔肝舒经,使筋脉拘急疼痛得以缓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有镇静、抑制末梢神经的作用,可直接用于平滑肌和骨骼肌,使其弛缓,消除挛急;芍药则对疼痛中枢和脊髓反射弓有镇静作用。二药配伍对于平滑肌和骨骼肌的痉挛,不论是中枢性的或末梢性的均可起到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当代医家论经方》587页)诸药共奏补肝益肾,补气行血,温经通脉,舒筋活络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