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把这两人救出后,放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狼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进步的样子。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某种器官的一种机能。因此,心理与脑的活动是直接相关的,产生心理的器官是脑。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是反射。因此,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任务2 心理的实质

案例引导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 000km的丛林中,发现了两名由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八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出生后半年内被狼叼去的。人们把这两人救出后,放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从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

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但不是人的声音。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白天她们一动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一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但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这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效果非常不理想。阿玛拉在来到孤儿院第2个月时,可以发出“波、波”的声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到第11个月时,就死去了。

卡玛拉在来到孤儿院2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4年后她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她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她竟花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使用四肢。经过5年的时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步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狼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进步的样子。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心理现象虽然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发生、发展着,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但是,它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有专门的产生器官?它同物质现象有怎样的关系,即心理的实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某种器官的一种机能。

经研究发现,人在睡眠和醉酒时,检测其心脏活动并无异常,但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生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也证明,当脑的某些部位受损伤时,相应器官的活动受阻。例如:大脑皮层的额叶受损,人的活动便失去了方向性,任何偶然的诱导性情况都会引起其不正确的行为;大脑皮层的顶叶受损,人的活动便失去了均衡性,甚至不能停止已经开始的活动,直到精疲力竭为止;大脑皮层的枕叶受损,人的视觉便会发生障碍甚至失明等。

列宁说:心理的东西,如意识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称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因此,心理与脑的活动是直接相关的,产生心理的器官是脑。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是产生心理的主要器官,那么大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呢?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是反射。当刺激产生时,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发放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系统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神经元的兴奋,大脑皮层经分析器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系统将信息传导给效应器,从而产生各种反应,这就是反射。

大脑皮层中不同区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不同的作用,当某部位受损伤时,相应器官的活动就会受阻。大脑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决定了大脑在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的心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功能分区如图3-1所示。

img1

图3-1 脑功能分区图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脑本身是不会直接产生心理的,脑的机能只是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物质前提。脑只有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脑具有反映的机能,但必须有一定内容才能实现其反映机能,这些内容就是客观现实。通过大脑的机能,把客观现实转化为主观的心理。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就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大脑这个“加工厂”就不能生产出任何产品。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就不能实现脑的反映机能。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的反映机能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能在客观现实中找到源泉,即使是各种虚构的形象,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形,这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应。对人而言,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条件,尽管他有着正常人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客观现实制约着人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因此,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对人来说,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包括的日月山川、飞禽走兽等是人的心理的源泉;而社会环境所包括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家庭、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等是人的心理的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源泉和内容。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在脑中形成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是在脑的物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和源泉及其发生方式来说,是客观的。由于每个人在生理遗传、发展成熟度、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世界观、需要、态度、个性特征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就必然使人的心理活动带上鲜明的个人色彩,表现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观性。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反映也不同。例如:同一次课程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理解各有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候阅读同一篇文章,也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因此,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并不是指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臆测或任意附加,而是指人是反映的主体,客观现实是反映的客体,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带有作为主体的具体人的特点。正是由于人对当前事物的每一个反映都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参与而起作用,才保证了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断深入。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像照镜子一样,是机械的、刻板的,更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不仅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且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现实。因此,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能力检测

1.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3.什么是心理学?

(张仲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