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百药之王”的替代品

寻找“百药之王”的替代品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麝香作为传统中药材的第一瑰宝,有“百药之王”之称。据报道,1850年麝香价格为黄金价格的四分之一。麝香的疗效迅速,是临床上唯一可用作急救药的中药。人工麝香是人工合成品,其主要成分虽与天然麝香相似为麝香酮等,但天然麝香中的许多未知成分,人工麝香没有。这也就是国家为什么规定药品中使用人工麝香不能写成麝香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回避的市场阻碍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药理和药效上,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是存在差异的。

寻找“百药之王”的替代品
——我国人工合成麝香的研制之路

一、麝香危机

麝香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的《神农本草经》、明朝的《本草纲目》等诸多本草药典均将麝香列为诸香之冠、药材中的珍品。麝香作为传统中药材的第一瑰宝,有“百药之王”之称。

麝香从来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由于供不应求,麝香的市场价格昂贵。据报道,1850年麝香价格为黄金价格的四分之一。1870年是黄金的二分之一。1950年,麝香的价格已等同于黄金,1970年前后,已上涨到黄金的3—4倍。目前,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约为黄金价格的6—8倍。

麝香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也有着传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我国生产的麝香不仅质量居世界之首,产量也占世界的70%以上。然而,由于世世代代都在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尤其是北方原麝,已经在新疆、河北等地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有灭绝的危险。

按照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五部门要求,鉴于林麝、熊类野生动物资源面临资源危机,麝类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规定全面禁止野外猎捕,禁止出口天然麝香和熊胆粉。另外,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已出厂和库存的天然麝香、熊胆成分产品,需加贴专用标志才可进入流通领域。

麝香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具有芳香开窍、通精活血、消炎止痛三大功效,对中风、跌打损伤、惊厥、瘫痪有很高的疗效,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麝香在治疗肝病、癌症、心肌梗塞方面显示了很好的作用。麝香的疗效迅速,是临床上唯一可用作急救药的中药。除了在中医中药中使用外,在藏医药、蒙医蒙药中,麝香更是运用广泛。麝香在藏药中被称为药引子,相当多的药方中都要用麝香,不然疗效就大打折扣。

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组成了一个著名品牌的大家庭: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片仔癀、云南白药、麝香止痛膏无不是我国金牌中成药,国家的重点保护品种。这些中成药每年救治成千上百万群众,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今后此类药物要么寻找替代品,要么就将面临退市。

二、麝的危机

麝香当然来自于麝了。也并非所有的麝都能分泌麝香,只有雄麝才有值钱的麝囊,分泌麝香。所以通称“香獐子”,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5种,林麝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地。其中林麝体型小,体长70—80厘米,高50厘米,体重约9千克,是主要养殖种类。林麝前肢短、后肢长,能攀上斜树,其所产麝香为上品。

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我国将它们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均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麝类动物资源的总蕴藏量估计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1/5,其中林麝最多。

在麝香价格急剧上升的同时,麝资源的数量却在急剧下降。据粗略估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野生麝资源每10年减少一半。野生麝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的300万头,减少到20世纪末的5—10万头,麝资源的下降几乎以指数式的高速度下降。

麝数量的迅速减少,主要是人们对它过度利用。麝身上宝贵的麝香成了它灭顶的灾星。为了得到麝香,千百年来,人们想方设法猎杀围捕,各种手段都用上了。麝在强大的捕杀压力下,发展出高超的躲避敌害的能力。它既能在极其峭陡的山岩上奔跑,又能跳跃上树,躲避敌害,是鹿科动物中唯一有上树能力的种类。因此,猎麝难度极大,各地猎人中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传说,昂贵的价格也是由于它得来不易。但是,在人类的智慧面前,终于使拥有高超躲避能力的麝败下阵来。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全国的麝种群,目前已濒临灭绝。

三、人工养殖

现在我国对麝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仅在其分布区内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麝类资源。而且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发展了麝类养殖业,并改变了以往杀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从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学方法,3—8月,麝腺分泌旺盛时,可以活体取香二次,为减少破坏野生种群、扩大饲养规模、提高麝香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普通含麝香的中成药只能用人工麝香替代天然麝香,而且在说明书的成分上必须注明是人工麝香而不能写麝香。

由于资源日益稀少和禁止捕捉,现在是“一麝难求”,库存天然麝香的价格一路走高,且有有价无市的趋势。于是,有的麝香需求量大的传统药企为了可持续发展,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国家保护野生资源并开展养麝工作。

我国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大约有300多种,此外还包括化妆品行业的需求也很旺盛。但是,由于一头麝每年只产麝香一次,每次只有20—30克,即使是人工饲养的麝,其麝香产量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四、人工麝香

既然天然的麝不让捕杀,人工养殖又依然不能满足使用,科研人员便把出路转向了人工麝香。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与中国药材公司联手建立“人工麝香研究课题”,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济南中药厂、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作研究,在对天然麝香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人工麝香的研制,以解决天然麝香资源紧缺问题。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近2000例临床验证结果表明:人工麝香的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物理性状相似,临床疗效确切,可与天然麝香等同配方使用。

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批准人工麝香进行临床研究。

1993年,批准为中药一类新药,获得试生产新药证书,由北京协和制药二厂试生产。

1994年,投放市场。

并于2004年3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黑麝

麝香

人工麝香是人工合成品,其主要成分虽与天然麝香相似为麝香酮等,但天然麝香中的许多未知成分,人工麝香没有。尽管人工麝香在开发设计上,其化学成分力求与天然麝香最大限度保持一致,且进行20多项药理临床实验,表明有些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但人工化学合成的麝香酮由于不是出自生物体内,缺少起码的生物活性,且中药讲究的是整体观和配伍应用,为此其治疗范围和在某些疾病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人工麝香在某些方面不能完全等同于天然麝香。这也就是国家为什么规定药品中使用人工麝香不能写成麝香的原因。

尽管各方对于天然麝香和人工麝香在入药后是否能够在药理和药效上达到真正的“等同”仍存怀疑,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收紧对天然麝香的管理,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天然麝香广泛被人工代用品替代已是大势所趋,并且成分涉及麝香的中成药市场也在悄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这几年,我国麝香的总产量基本在5吨上下浮动,其中人工麝香占绝大比例。但一个不容回避的市场阻碍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药理和药效上,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是存在差异的。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人们的传统观念的惯性使然,人工的和天然的完全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经过这几年的实验和实践证明,人工麝香在药效上确实能够有效满足麝香的需求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