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五 移心透镜的最小毛边确定
实训项目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设计棱镜眼镜的移心量。
(2)能够判断镜片是否合适对应被检者的处方和所选镜框的大小。
2.知识目标
(1)掌握移心透镜的最小毛边的直径计算。
(2)掌握移心透镜设计的考虑因素包括哪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实训项目相关知识
1.移心透镜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眼镜片的光轴通过观察眼的瞳孔中心,换句话说,眼镜片的光心位于瞳孔中心的正前方。我们将该眼镜片的光心位置称为“标准光心位置”。如果移动镜片使光心偏离“标准光心位置”,新的光心处就产生了一定的棱镜效果(图1-5-1),这一过程称为移心(decentration)。经过移心的透镜称作移心透镜。透镜移心的作用是控制一定的棱镜效果,即通过移心不仅可以产生所需的棱镜效果,也可以避免不需要的棱镜效果。
正球镜向下移心产生底朝下的棱镜效果,负球镜向下移心产生底朝上的棱镜效果,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法则:要求透镜移心产生预期的棱镜效果,正球镜移心的方向与所需棱镜底的方向保持一致,负球镜移心的方向与所需棱镜底的方向相反。因此,对于水平棱镜效果而言,要产生底朝外的棱镜效果,就应将正球镜光心外移,负球镜光心内移。
2.移心透镜的标记
移心透镜在等待切割、磨边装框之前,除了做好一般的镜片标记外,还应标出透镜光心的移位。可以使用光学量角规来标记镜片移心,光学量角规90°和180°轴线交点附近有一些垂直和水平刻线,它们的间距是1.5mm,因此可以以这些线条为基准作相应的光心移位,具体步骤如下。
(1)按常规方法找出光心并标记。
(2)定出透镜的正面,令正面朝上并置于光学量角规上。
图1-5-1 透镜的特点
(3)在光学量角规上调整镜片位置,使光心移至相应的棱镜参考点。
(4)通过十字中心画出分割线,并指明鼻侧和眼别。
3.Prentice法则
透镜上任一点的棱镜效果都可被看做是该点所具有的棱镜度,它对入射光线产生的偏折与透镜在这一点上产生的偏折相等。其棱镜度随着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增加而增加。一无限远的光束入射到屈光力为F的透镜上,入射点与光心的距离为C(以cm表示),光束通过透镜后发生偏折交于透镜的第二主焦点,假定偏折角为ε,并以棱镜度表示。如图1-5-2所示。
图1-5-2 透镜的棱镜效果
则
如果C的单位以cm表示,则P=FC,说明透镜上每一点的棱镜度等于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为cm)乘以透镜的屈光力,换句话说,透镜移心后所产生的棱镜效果等于移心距离(单位为cm)与透镜屈光力的乘积。
4.最小未切尺寸
通常镜片在被切割装片前需要作移心,因此未切割片必须有足够的大小以满足所需的移心。一般未切割片直径从47mm到65mm大小不等,实际大小依镜片的屈光度而定。最小未切割片大小取决于完成片的尺寸和形状。如果完成镜片要作移心,假定未切割片的光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那么未切割片所需的最小直径应等于完成片的直径加移心量的两倍。将这种未切割片的大小称为最小未切尺寸。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考虑留出磨耗量。
实训条件
1.实训设备
定中心仪、吸盘。
2.实训材料
眼镜片、眼镜架、直尺。
3.实训准备
(1)参加实验人员按照实验室管理规定,穿白大衣、清洁双手、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
(2)复习本次实验课程相关知识。
(3)专用光学实验室。
(4)有棱镜的眼镜处方。
实训项目操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提供一些屈光不正联合眼位不正被检者的验光处方。
2.发给每位同学眼镜片、眼镜架若干副。
3.同学通过棱镜公式计算相应的移心量X、Y。
4.让同学测量并记录眼镜架的几何中心距。
5.结合验光处方上的远用或近用瞳距,计算最小毛边镜片直径。
最小毛边镜片直径=镜框包络圆直径(最大对角线)+总移心量×2+磨边加工余量×2
6.让同学们检查现有的镜片是否符合移心距离的要求。
实训项目注意事项
1.用棱镜公式计算时候,一定要注意距离的单位是cm。
2.移心时,方向一定要正确。
3.一定要考虑加工余量。
4.测量镜架几何水平中心距时,一定要准确。
5.移心过大时,被检者的视觉效果差,因此,即使能达到加工者的要求,也不制作该眼镜。
实训项目考评标准
实训项目名称 移心透镜的最小毛边确定 时间 45 min 得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