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要点与预防

治疗要点与预防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防止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急性期应进行隔离,要求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行抗病毒治疗。3.重型肝炎 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健康人献血前应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对带脓、血、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处理。严防血液透析、介入性诊疗、脏器移植时感染肝炎病毒。

四、治疗要点与预防

(一)治疗要点

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和心理调节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应防止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

1.急性肝炎 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急性期应进行隔离,要求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应休息1~3个月,随访1~3年。给予适合病人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并保证摄入足够热量和维生素B和维生素C,摄入适量蛋白质(每日1.0~2.0g/kg)。厌食者可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C。

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行抗病毒治疗。如给予IFN-α300万U,隔日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为24周,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1 000mg/d,可增强疗效。

2.慢性肝炎

(1)一般治疗 活动期应静养休息,辅以适当药物;稳定期时可从事较轻工作,劳逸结合。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原工作,随访1~2年。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助于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肝脂肪变性。

(2)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尽可能精简,避免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1)非特异性护肝药 ①非特异性护肝药,如维生素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促进能量代谢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等)、还原性谷胱甘肽,肝泰乐、氨基酸等;②非特异性降酶药,如联苯双酯类、甘草酸类、苦参碱类、垂盆草、齐墩果酸等,均具有降低ALT的作用,但部分病人在停药后有ALT反跳现象,注意显效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③退黄药,如门冬氨酸钾镁、腺苷蛋氨酸、丹参、茵栀黄等。

2)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素或胸腺肽、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2等。LAK细胞回输,左旋咪唑涂布剂,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也有免疫调节功效,可以试用。

3)抗纤维化药 中药如丹参、冬虫夏草及细胞因子,如IFN-γ等,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4)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选用α-干扰素(3~5)×106U,每周3次肌内注射,一个疗程4~6个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亦可选用。慢性丙型肝炎血清HCV-RNA阳性者可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疗效较好,也可用普通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3.重型肝炎 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难以用药物治疗恢复的病例,有条件时可积极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

(1)一般支持疗法

1)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情绪稳定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2)饮食 给低蛋白质饮食,控制肠内氨的产生。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液。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K。静脉输入新鲜血浆和人血清蛋白,加强支持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3)促进肝细胞再生 ①肝细胞生长因子:160~200mg/d静脉滴注,疗程为1个月。②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胰高血糖素1mg及普通胰岛素10U,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1~2次/d。

(2)并发症的防治

1)肝性脑病 ①低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每日30~60mL,或用食醋30mL加水100mL灌肠,酸化肠内容物,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新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等措施以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②静脉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门冬氨酸钾镁有一定的降血氨作用。③维持支链/芳香氨基酸平衡,可用以支链氨基酸成分为主的氨基酸注射液,如肝安或支链氨基酸注射液等静脉滴注。④有脑水肿病人,采用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剂治疗。

2)上消化道出血 可使用适量止血剂及输入新鲜血浆,必要时输入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防止消化道出血可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等止酸药,用心得安等降低门静脉压力。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以口服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可以奥曲肽、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可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必要时在内镜下直接止血(血管套扎、电凝止血)。

3)防治肾功能不全 应及时排除导致肾功能不全的诱因,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可试用多巴胺、前列腺素E2、呋塞米等。

4)继发感染 重型肝炎极易合并感染,应严格消毒隔离。感染多来自胆道、腹膜、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一旦出现,应及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5)免疫调节治疗 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甘草甜素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或胸腺肽(素)静脉滴注治疗,可有一定的疗效。

6)抗病毒治疗 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药物对乙型重症肝炎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7)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 人工肝可清除病人血液中毒性物质并补充生物活性物质,对重型肝炎病人有一定疗效。肝移植是晚期重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我国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30%~40%。

4.淤胆型肝炎 治疗同急性黄疸型肝炎。如黄疸持续不退,可加用强的松(30~60mg/d,分次口服)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2周后如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可逐步减量,并于1~2周后停药。

5.肝炎肝硬化 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治疗可参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治疗。

(二)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隔离传染源 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病人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饮用水供应、托幼保育等工作的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原职工作。

(2)观察接触者 接触甲型、戊型、乙型、丙型肝炎者应医学观察45d。

(3)献血员管理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严禁献血,有肝炎病史及肝功能异常者亦不能献血。健康人献血前应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

2.切断传播途径

(1)普及肝炎防治知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水源管理和粪便管理,做好饮水消毒和食品卫生工作。加强托幼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餐具、用具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理发、美容、洗浴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防止医源性传播,医疗和预防用的注射器材,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各种医疗器械和病人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对带脓、血、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处理。严防血液透析、介入性诊疗、脏器移植时感染肝炎病毒。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1)对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阴性的易感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2)凡HBsAg和抗-HBs阴性者可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①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接种,5μg/次,共3次(出生后、1月龄和6月龄);②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不要超过出生后24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100U,同时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保护率可达90%以上;③学龄前儿童接种5μg/次;④成人中各类高危人群接种20μg/次。全程接种均为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新生儿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流行最关键的措施,而且可有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

目前对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还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2)被动免疫

1)密切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应在接触后7~14d内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2)对由各种原因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U,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