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病机制与病理

发病机制与病理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侵入肠道黏膜复制,然后入血经短暂病毒血症侵入肝细胞内,其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认为与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有关。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尚末完全明了,一般认为,HBV导致的肝细胞病变主要由细胞免疫反应所致。丙型、丁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认为可能是免疫应答与直接损伤共同作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所见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理变化相似。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侵入肠道黏膜复制,然后入血经短暂病毒血症侵入肝细胞内,其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认为与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有关。戊型肝炎可能与甲型肝炎相似。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尚末完全明了,一般认为,HBV导致的肝细胞病变主要由细胞免疫反应所致。肝细胞的病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HBV后,多表现为急性肝炎,通过免疫反应清除HBV,则可痊愈;当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多成为为无症状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或病毒发生变异时,则导致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状态;当免疫反应亢进,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知识链接

HBV感染的自然病程

①免疫耐受期: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滴度较高,ALT正常,肝脏无明显病变。②免疫清除期:血清HBV DNA滴度低于免疫耐受期,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脏有坏死炎症等表现。③非活动或低复制期: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

丙型、丁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认为可能是免疫应答与直接损伤共同作用。肝炎的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增生为基本特征。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点状坏死与再生,门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及肝血窦内皮细胞增生。慢性肝炎主要是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和点、灶性坏死,常发生肝细胞碎屑样坏死和桥状坏死,门管区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肝小叶及门管区内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大块坏死,坏死细胞占2/3以上,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亦无明显的肝细胞再生。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坏死面积小于1/2。可见肝细胞再生和门管区或小叶内结缔组织增生。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所见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理变化相似。淤胆型肝炎除有急性肝炎病变外,常因胆汁代谢、排泄障碍而有肝细胞内胆色素滞留、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及门管区水肿和小胆管扩张等病变。

肝细胞坏死导致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而出现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肝细胞坏死至ALT释出而在血中增高。

大量肝细胞坏死使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硬化使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重型肝炎时合并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均可引起出血倾向;肝脏解毒功能降低,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潴留,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形成,以及电解质紊乱,合并感染、使用镇静剂、大量放腹水均可导致肝性脑病。

在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致肾血管收缩、肾缺血、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肝肾综合征;由于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致醛固酮分泌增多,肝细胞坏死使利钠激素合成减少导致钠潴留,是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增多则是后期腹水生成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