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聊斋志异》中的换头术说起

从《聊斋志异》中的换头术说起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陆判》的故事,讲的是一位秀才请判官将其妻子与美女换头。其实,换头术、换脸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已不再只是停留在幻想阶段。经数十年研究证实,脑的异种间移植也已获得成功。但是,同样脸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具有任何其他器官所不具有的社会属性,换脸术除了抗排异、配对、逝者死后才能捐献等技术层面的困难,与换头术一样面临着诸多社会、道德、法律、伦理问题。

从《聊斋志异》中的换头术说起

在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陆判》的故事,讲的是一位秀才请判官将其妻子与美女换头。听起来荒诞,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其实,换头术、换脸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已不再只是停留在幻想阶段。

1935年,梅达沃在揭示移植排异是免疫现象的同时,也发现了大脑的特免状态,即脑部免疫排异反应缺乏或不完全,提出脑及其他少数部位(如眼球)适宜组织和器官移植,并能避免排异反应的理论。经数十年研究证实,脑的异种间移植也已获得成功。1982年5月,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脑移植手术。瑞典神经外科教授贝克伦德等成功地将震颤麻痹病人自身的肾上腺髓质移植到脑内尾状核头部。1988年,我国外科教授刘承基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异体胎儿脑垂体移植手术。

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积极开展脑组织移植工作。全脑移植难度最大。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医疗中心已经进行了30多年头颅移植技术的研究。1970年,怀特和助手首次为恒河猴施行了换头术,术后猴子存活了8天,这8天中这只猴子不仅有意识,眼睛可以跟随物体的运动而转动,还能自如地进食。怀特教授指出,要在人体进行头颅移植手术,首先必须确保脊髓神经与相应的脑神经一一对接无误,物理功能上恢复如前,丝毫不差,以确保术后病人不会因为神经连接失败而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其次,如何对受体人脑进行不间断的输血供氧也是一个问题,大脑组织断氧断血超过8~10分钟就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死亡。另外,“换头术”还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换头之后,此人生物学上是大脑提供者,还是躯体提供者呢?

换脸术也已在临床开展试验,首先要找到肤色、肤质、脸形、面部肌肉等与受者相似的捐献者(死者)。 在捐献者去世6~8小时内,将其面部从发际线到双耳及下颌的脸部皮肤完整取下,将受体的受损血管及神经与移植的面部精确接合,再将“新脸”缝合,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二十小时的手术时间。术后,受赠者的新脸要保持正常形态,不影响吃饭、呼吸和视物等。但是,同样脸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具有任何其他器官所不具有的社会属性,换脸术除了抗排异、配对、逝者死后才能捐献等技术层面的困难,与换头术一样面临着诸多社会、道德、法律、伦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