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椎性慢性咽炎

颈椎性慢性咽炎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椎性耳鼻喉科疾患有颈椎性眩晕、颈椎性后组脑神经瘫痪、颈椎性慢性咽炎、颈椎性过敏性鼻炎、颈椎性呃逆、颈椎性嗅觉异常、颈椎性耳聋和颈性耳鸣等。颈椎性耳鸣是颈椎的急、慢性损伤和继而引起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尤易发生在颈椎解剖位置改变时,

第十五章 颈椎性耳鼻喉科疾患

颈椎性耳鼻喉科疾患有颈椎性眩晕、颈椎性后组脑神经瘫痪、颈椎性慢性咽炎、颈椎性过敏性鼻炎、颈椎性呃逆、颈椎性嗅觉异常、颈椎性耳聋和颈性耳鸣等。

第一节 颈椎性眩晕

梅尼埃病,近称膜迷路积水,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与眼球震颤等,早期耳聋为间歇性,发作之前或发作时听力下降,反复发作,久之可呈持续性耳聋。近年来发现,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鼻喉科曾诊为膜迷路积水,实为颈椎病引起,故称为颈椎性眩晕。

第二节 颈椎性慢性咽炎

本节主要讨论颈椎病引起的慢性咽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外伤

外伤久之,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刺激咽部引起。

(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颈上节分出的咽支进入咽壁,与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咽支合成咽丛,颈椎急、慢性损伤及久后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失稳、小关节错位,直接或间接刺激、牵拉或压迫交感神经,发生功能紊乱,引起咽部黏膜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咽后壁呈多数颗粒状突起,腭扁桃腺及舌扁桃腺发生肿胀,咽壁诸肌肥厚改变,悬雍垂肿胀下垂,导致咽部不适。

二、临床表现

(一)咽部症状

常感咽部不适,咽部分泌物增多、稠浓,患者常以“吭、咯”欲将分泌物排除,重者可发生刺激性咳嗽或晨起作呕,常有咽部异物感、干燥、发痒或灼热感,有时出现咽部微痛,说话时间长后咽部更为不适。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舒张的血管围绕增生之淋巴颗粒隆起,纵横呈网状,腭弓及扁桃腺可有充血现象。

(二)其他颈椎病症状

颈部不适、疼痛、活动受限或头痛、头晕、耳鸣或心慌、心前区疼痛或背痛、肩痛或视物模糊或上、下肢麻、木、无力、疼痛或较少见的上肢节段性及下肢传导束性的感觉障碍

(三)颈部阳性体征及X射线所见

颈椎等3部5处11点压痛试验阳性或棘突偏歪或棘间韧带剥离及条索形成,X射线可见齿突偏歪、棘突向左或向右偏移、颈椎曲度变直甚至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两侧不对称等。

三、诊断

引起慢性咽炎的病因很多,须耳鼻喉科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鼻、咽、喉、食管、颈部的隐匿病变,如早期恶性肿瘤等,但是,目前多数临床医师还未认识到颈椎病亦会引起慢性咽炎这一临床事实。当耳鼻喉科医师在排除有关疾病之后,亦应想到颈椎病的可能,在颈椎等处的物理检查有阳性发现时,进行颈椎5位拍片,发现有异常改变,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依据颈椎异常改变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法复位及(或)颈枕及(或)牵引治疗,多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张长江等的典型病例治愈后,随访1年,疗效巩固。我们在治疗颈椎性头痛、头晕或背、臂疼痛时发现,伴有慢性咽炎者,其症状随着头痛、头晕等症状的缓解咽炎症状亦缓解,甚至随着其症状的消失后者症状亦消失。

第三节 颈椎性变应性鼻炎

颈椎病患者除了具有传统颈椎病症状之外,还可出现鼻塞、喷嚏、鼻溢液、鼻痒及嗅觉障碍等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故称颈椎性变应性鼻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颈椎病刺激、牵拉或压迫交感神经,引致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血管扩张,产生相应的鼻部症状;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造成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中枢神经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表现

(一)鼻部症状

鼻部症状起病急剧,起初觉鼻、咽部发痒、灼热感,随即出现阵发性喷嚏,继之偶尔或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增多,常为水样清涕,每天需数条手帕,夜间可将枕巾湿透。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暂时性,也可为持续性。

(二)颈椎病其他症状

其他有颈、肩、背痛,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流泪,上肢或手部麻、痛、心慌或胸痛等症状。鼻部症状多与颈椎症状轻重一致,随其减轻、加重而缓解或加剧。

三、诊断

此病多到耳鼻喉科就诊,自然须与其他各种鼻炎鉴别,应考虑到颈椎病有引起之可能,尤其是无明显过敏源者,更应想到此病,先做颈部物理检查,有阳性发现,再拍照C5位片。由于变应性鼻炎无特异性治疗,因此,只要发现颈椎有异常改变,就应按颈椎性鼻炎治疗,经正规治疗效果较好,更有助于确诊,问题是专科医师应亲自阅读X射线片,不能只看报告单,实践证明有些影像学医师由于受传统颈椎病概念的约束或缺乏临床经验,对于颈椎椎体螺旋式移位引起的棘突偏歪不予报告,齿突偏移及椎间孔小不是特别明显者亦很少报告,甚至有项韧带钙化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还报告为“颈椎正常”或“颈椎未见异常”,若不自己熟练掌握阅片技术,必然会造成漏诊。

四、治疗

本病的治疗,可依据颈椎异常改变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多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四节 颈椎性呃逆

呃逆为膈肌痉挛现象,功能性者多为暂时性的,如精神受刺激或进食过快等,器质性者见于中枢神经疾患、消化道疾病及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本节主要叙述颈椎病引起的持续性呃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膈神经由C3、C4、C5神经前支组成,在颈部前斜角肌前面自上外向下内斜行,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之间入胸腔,向下越过肺根前方,经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降入膈肌,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部分腹膜和胆囊,另有分支经膈肌孔的下腔静脉孔在膈下与交感神经的分支联合成丛,因此,当颈椎的急、慢性外伤及伤后继发退行性变导致膈神经受累则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综合型障碍,亦可在此病变基础上,再受到不引起注意的轻微外伤而发生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神经痉挛,出现持续性的呃逆;重者,合并呼吸急促,肩、颈部疼痛。

二、临床表现

(一)呃逆

呈持续性连续不断,可伴有呼吸急促、胸痛,肩、颈部和胸部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多与颈部活动有关,亦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

(二)其他

常伴有传统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三、诊断

凡持续性呃逆首先要排除中枢性或消化道等其他器质性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消化道出血时常呈现顽固性呃逆,须一一排除,而后,再进行颈椎等物理检查,有阳性发现,拍照颈椎5位片,当显示下颈椎,尤其是C3、C4、C5有棘突偏歪等异常改变,有助于诊断,经正规治疗立即有效者可以确诊。

四、治疗

手法纠正棘突偏歪为主,偏歪棘突纠正后呃逆可立即停止,另外,依据颈椎其他异常改变,配以牵引等其他疗法,以求纠正颈椎的整个异常改变,解除其全部症状,如呃逆频繁,不能坚持牵引等治疗,可先服中药。属于中医虚寒症者可先服用丁香柿蒂汤[丁香9g,柿蒂6g,党参12g,干姜9g,旋覆花(布包)6g,吴茱萸6g,陈皮9g,良姜6g,川朴6g,枳壳3g]。属寒而正气不虚者,去党参为柿蒂汤;兼有气郁痰滞者,加橘皮、竹茹、良姜、沉香、半夏;理气化痰、降逆止呕,胃虚型者用:党参12g,旋覆花6g,代赭石12g,半夏6g,茯苓9g,甘草3g;胃热型用生石膏15g,麦冬9g,竹叶6g,半夏6g,柿蒂9g,沙参9g。

亦可先服西药丙戊酸钠或肌内注射华蝉素。

第五节 颈椎性耳鸣

引起耳鸣的病因诸多,当耳鼻喉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多认为是功能性的,实际上不少仍为器质性,即颈椎性耳鸣。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颈椎性耳鸣是颈椎的急、慢性损伤和继而引起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尤易发生在颈椎解剖位置改变时,可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或椎动脉,交感神经的鼓室丛受到刺激后可产生耳鸣,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尤其是迷路动脉反射性痉挛,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也可引起耳鸣,耳鸣的产生往往与颈部的活动有关,颈椎病发生或复发时,可产生耳鸣,当颈椎病经治疗缓解后,耳鸣即随之消失。

二、临床表现

耳鸣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极少单独出现,且多与颈椎病的其他各种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失眠、视物模糊与上肢麻、木、无力等并存,尤其常为颈椎性神经症群的症状之一。颈椎急性损伤引起的耳鸣,音调较低,属于感音性耳鸣,多伴有重听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而慢性损伤引起的耳鸣,多呈持续性,时轻时重,继而出现重听,常为双侧,或一侧较重。

三、诊断

1.首先须耳科检查排除外耳道炎、耵聍栓、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耳硬化症以及听神经瘤、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耳聋等;另外,腭帆肌痉挛与鼓膜张肌、镫骨肌等强烈收缩时引起的肌源性耳鸣,他人亦可听见“咯咯”声与“卡塔”声,属于客观性耳鸣,易与颈椎性耳鸣(亦属于主观性耳鸣)相区别。

2.对于颈椎性耳鸣的诊断,应注意有头、颈部外伤史或传统颈椎病史,耳鸣与颈椎病其他症状同时发生,间或继其后而发生;耳鸣的轻重与颈椎病的轻重有直接关系,且多与颈椎病单侧损伤的部位同侧;随着颈椎病的手法复位或牵引治愈后耳鸣亦明显减轻或消失,后者更能证实颈椎性耳鸣的诊断。

四、治疗

依据颈椎异常改变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纠正棘突偏歪,恢复脊柱内外平衡,以解除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耳鸣症状也随之消失;有齿突偏移者牵引下手法整复更好;生理曲度消失者加用颈枕;部分患者配合益脉康80mg,3次/d,口服,效果更好。

第六节 颈椎性耳聋

颈椎性耳聋是指颈椎病引起的听力减退或丧失,属于神经性耳聋的范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与产生耳鸣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相同,当急、慢性头颈部外伤或久之产生的退行性变,可直接刺激、牵拉或压迫椎动脉,使其分支即内听动脉供血障碍,亦可因影响了交感神经的功能,继而致内听动脉供血障碍,而发生神经性耳聋。

二、临床表现

耳聋可在头颈部外伤后突然发生,还可逐渐发生,亦可时轻时重,常与颈椎病的其他症状轻重相一致,耳聋多为一侧性,亦可为两侧性,急起病者多伴有耳鸣、头晕,少数可有恶心,甚至呕吐,过去诊断为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不少患者有颈椎病,而诊断为脑外伤后遗症(PCS),实际上多为颈椎病引起的眩晕、耳聋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其诊断要点:

1.有头颈部外伤史。

2.有传统颈椎病的其他症状,耳聋症状与颈椎病其他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亦有少数先出现耳聋,耳聋轻重与传统颈椎病的病情变化有直接关系。

3.须排除传导性耳聋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

4.按颈椎病治疗,随着颈椎病其他症状的缓解而耳聋亦明显缓解或消失,但听力丧失已久者例外。

四、治疗

依据临床症状及颈椎正、侧、双斜、张口5位片的显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亦可配服血管扩张剂及抗凝药物,如培他定、藻酸双酯钠及益脉康等。可服中药通气散:柴胡31g,香附31g,川芎15g,共研成末,早晚开水冲服,每次9g。

第七节 颈椎性失音

颈椎病引起的发音障碍,称为颈椎性失音。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颈部外伤、劳损以及久之发生退行性变,尤其是C2、C3颈椎病变可直接或因影响交感神经出现功能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系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喉返神经功能不全,引起声带瘫痪(麻痹)。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发高音费力,发音不持久,重者声音嘶哑,或完全不能发音;检查常可发现C2、C3棘突偏歪,相应的棘上韧带及椎旁压痛明显,进行3部5处11点压痛试验C1、C2、C3及双枕大神经压痛点多有压痛。颈椎片可有C2、C3棘突偏歪,C2~3、C3~4椎间孔变小,寰枢椎半脱位等。

三、治疗

手法复位纠正偏歪的棘突,前倾15°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在症状尚属可逆性时,症状可很快缓解或消失;若为急性外伤引起,两周内先用颈托固定,配合理疗,待急性水肿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等治疗更稳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