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部传布研索五百年的域外汉籍

一部传布研索五百年的域外汉籍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考察和研究中国明代海禁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以及两国关系,堪为一部很有参证价值的典籍。此后,有关研究崔著的论文及相关文章时常见诸学术刊物与报端。1997年韩国KBS电视台制作了崔溥漂海录专题片;1999年金翰奎《韩中关系史》设专节论述崔溥《漂海录》并将崔著与明代董越《朝鲜赋》相提并论。朴元熇《崔溥漂海录译注》、《崔溥漂海录研究》更是崔著研究集成者。在半岛境外,日本对崔溥《漂海录》的评价与研究最早。
一部传布研索五百年的域外汉籍_韩国研究丛书53:韩国研究(第12辑)

再读崔溥《漂海录》

北京大学 葛振家

五百年过去了,人们还记住崔溥,还研读他的《漂海录》。

距今524年前、公元1488年(明弘治元年、朝鲜成宗十九年),朝鲜人崔溥用汉文写下一部漂流中国行记。其内容以他及同船42人遇风变,从朝鲜济州岛漂至中国浙江地界沿岸。在中国滞留135天,由南北(杭京)大运河北上,再经陆路返国的经历为中心,日录所见所闻,关涉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诸多方面情形。对于考察和研究中国明代海禁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以及两国关系,堪为一部很有参证价值的典籍。

崔著原是写给朝鲜国王的“中朝闻见日录”。难得的第一手资讯深受朝鲜朝廷重视,愿见者众但流布未广。时至崔溥死后70年(1573年),由其外孙柳希春以校正本锓刻刊行,定名《漂海录》,得以行世。

在崔溥的国度,其《漂海录》在刻板印刷年代先后印行六版之多,并以它的文献价值作为重要典籍收入朝鲜《海东文献总录》及《文献备考》。崔著理所当然成为学界研究的专题,1964年,史学家、原首尔大学校长高柄翊发表《成宗时期崔溥之漂流及其漂海录》论文,该文是当代韩国学界研究崔溥《漂海录》之先。此后,有关研究崔著的论文及相关文章时常见诸学术刊物与报端。1997年韩国KBS电视台制作了崔溥漂海录专题片;1999年金翰奎《韩中关系史》设专节论述崔溥《漂海录》并将崔著与明代董越《朝鲜赋》相提并论。曹永禄、金在先等资深学者长期关注崔著并进行系列研究。朴元熇《崔溥漂海录译注》、《崔溥漂海录研究》更是崔著研究集成者。在朝鲜,1968年平壤刊行崔溥《漂海录》朝汉文对照本,收入《朝鲜古典文学选集》第29册。但节选文本,不甚完整。

在半岛境外,日本对崔溥《漂海录》的评价与研究最早。1769年(明和元年),清田君锦将崔著译成日文,改名《唐士行程记》,与晚于崔溥52年赴明的策彦周良撰著的《入明记》互为参证,成为日本了解中国、研究明史的必读参考书。1959年,日本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牧田谛亮撰著《策彦入明记研究》,将崔溥《漂海录》收入该书,把两部同时代记述中国的典籍归并一起,方便翻检比照。

东方著述引起西方学者瞩目者,崔溥《漂海录》是其一例。196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约翰•迈斯凯尔将崔著《漂海录》译成英文,并把译介崔著作为学位论文。

本人有机缘读到崔著是24年前。1988年夏,在平壤第一次读到崔溥《漂海录》不完整抄本。1990年,在高丽大学辛胜夏教授帮助下,读到这部古籍完整文本。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出版了崔溥《漂海录》中国点注本,这部“摹写中原之巨笔”[1]终于展现在它所摹写之地。

崔溥(1454—1504)字渊渊,号锦南,朝鲜全罗道罗州(祖籍耽津)人,朝鲜文士。崔氏先后在校书馆,成均馆和弘文馆任职的经历,得以博览饱读中、朝历代典籍。著有《东国通鉴论》,参与编纂国家志书《东国舆地胜览》。精通汉文,熟谙中国历史文化,是朝鲜时代中国通。因不测风云漂海,有幸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但是漂流人的身份使其滞留中国期间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能按规定时间和路线,由专人护送返国。加之身处居丧期不得寻幽览胜,只令下属陪吏逐日观察,旁问地方。在这些制约条件下,在135天行程8000余里的日录中,记述了包罗万象的内容和时人未悉的讯息,难能可贵。

崔著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文学虚构层层叠叠的故事,所记述的都是历史真实细节(时间、地点、人物俱详)。即使亲历目睹也往往证引古籍,参证比勘,质问求答。有些记述是耳闻所得。凡耳闻内容均注明“以上(内容),皆(某某)所与臣说话”或说明“臣又传闻……然未可的知”。还有,则是转述或印证典籍所载述。亲历、见证、细节,是崔著文献价值所在。

注释

[1]《柳希春跋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