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员或重力劳动者,足跟与鞋底急骤持久摩擦,引起毛细管破裂,红细胞沉积于角质层内而致,而血小板减少者更易发病。
第十五节足跟淤斑
本病又名“黑踵”。
一、病因病机
运动员或重力劳动者,足跟与鞋底急骤持久摩擦,引起毛细管破裂,红细胞沉积于角质层内而致,而血小板减少者更易发病。
二、临床特点
(1)多见青少年、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常穿狭窄不合脚高跟鞋的女性等。
(2)多发于一侧或双侧足跟后面或侧缘角化边缘上方。
(3)皮损为簇集性蓝黑色或紫黑色的斑点,形态大小不一,边清干燥皮粗。
(4)无自觉症状。
三、实验检测
采用过氧化酶和联苯胺试验黑点处,呈(+)反应,可证明为血红蛋白。
四、病理变化
角质增厚,有陈旧性出血;真皮乳头层可见血管外红细胞存在。
五、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黑色素瘤、足跟外伤瘀血、色袜染色、足跟局封后遗症等相鉴别。
六、西医疗法
(一)内用疗法
急性期,可口服强的松片;慢性期可口服安特洛新片、复方芦丁片、维生素K4片等。(二)外用疗法
外搽海普林霜剂。
七、中医疗法
(一)内用疗法
可口服云南白药、断血流片等。
(二)外用疗法
紫甘油(紫草10.0g,甘草10.0g,芝麻油100.0g煎煮去渣存油)外搽。
八、护理要点
(1)青少年,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员,防止足部受伤。
(2)脚与鞋合适,避免鞋小鞋高,减少摩擦。(王业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