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针治疗痛经

火针治疗痛经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解剖部位上看,十七椎下有第5腰神经分布,与其他神经形成盆丛,组成子宫阴道丛等次级丛,分布于生殖器,故针刺十七椎治疗痛经可调节子宫收缩,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达到止痛目的。治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调和冲任,取穴中极、关元、次髎、十七椎,肾俞、脾俞用火针,配以毫针刺三阴交、水道、归来、地机用泻法,当即疼痛缓解,连续治疗3d后,行经,未见腹痛。

【穴位选择】 主穴为关元、次髎(双侧)、十七椎。

【随症加减】 寒湿凝滞:中极、三阴交、地机、肾俞。气滞血瘀:气海、太冲、三阴交。气血虚弱:肾俞、命门、足三里、加灸中脘。肝肾不足:肝俞、肾俞、血海、足三里。

【操作方法】 火针长2寸,粗0.8mm。用止血钳夹住若干个被95%酒精浸泡过的棉球,点燃后针尖在火焰上1cm处加热约5s,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刺入穴位,快速出针,全过程在1s内完成。腹部关元穴针刺深度为3cm,次髎穴深度为1.5cm,十七椎深度为0.5cm,配穴背俞穴针刺深度为1.5cm,其他配穴均以毫针施术。足三里、命门、气海用提插捻转补法,三阴交、太冲、中极、地机、血海用泻法,留针15~20min。月经前3~5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周期。

【功效主治】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经验心得】 方中关元穴是任脉经穴,为女子蓄血之处,可通调冲任脉气,通经行血,也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故可温补肝肾,益精调经。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肾经相表里,位居腰骶具有清利湿热,理气调经之用。但取穴要准确,深度以2~3寸为宜。十七椎又名腰孔,首见于《千金翼方》,从经络循行上看,十七椎虽为经外奇穴,但穴居督脉,与督脉关系密切。由于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之功能,故取之可通调诸阳,通而不痛。从解剖部位上看,十七椎下有第5腰神经分布,与其他神经形成盆丛,组成子宫阴道丛等次级丛,分布于生殖器,故针刺十七椎治疗痛经可调节子宫收缩,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达到止痛目的。

治验:胡某,女,20岁。病史诉自月经初潮起每次月经前3~4d开始小腹疼痛,连及腰骶部,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黯黑有血块,形寒肢冷,便溏。经妇科诊断为痛经,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近几个月来每次月经来潮前小腹剧痛不能坚持上班,今日小腹疼痛始作,精神不振,预计行经尚有3d,舌苔白腻,脉沉紧。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中医辨证为胞宫寒湿凝滞,血行不畅所致。治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调和冲任,取穴中极、关元、次髎、十七椎,肾俞、脾俞用火针,配以毫针刺三阴交、水道、归来、地机用泻法,当即疼痛缓解,连续治疗3d后,行经,未见腹痛。继续治疗1周,直至月经停止,第2个月行经前及行经期末见疼痛,随观1年,未见复发。

【方剂出处】 刘玲玲.火针治疗妇女痛经50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