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伤发热(刘渡舟医案)

内伤发热(刘渡舟医案)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午后发热,体温38℃左右,饮食衰减,腹内有灼热之感并向背部及大腿放散。刘老辨为气虚发热。其病机为脾虚清阳下陷,升降失调,李东垣所谓“阴火上乘土位”所致。对于这种内伤发热,当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 本案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阴”,在这里是“内”的意思,此为内伤气虚之发热证。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大热”的典型方剂。诸药共伍,力使元气充盈,阴火下降,而发热随愈。

马某某,女,74岁。

午后发热,体温38℃左右,饮食衰减,腹内有灼热之感并向背部及大腿放散。手心热甚于手背,气短神疲。然口不渴腹不胀,二便尚调。舌质红绛,苔薄白,脉大无力。刘老辨为气虚发热。其病机为脾虚清阳下陷,升降失调,李东垣所谓“阴火上乘土位”所致。对于这种内伤发热,当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疏补中益气汤加生甘草

黄芪20克,党参15克,炙甘草5克,生甘草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8克,升麻3克,柴胡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

服5剂,食欲增加,体力有增,午后没有发热,腹中灼热大减。续服5剂,午后发热及腹中灼热等症均愈。

【按语】 本案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由脾胃气虚,不能升清降浊,阴阳失调所致。早在《内经》对本证的病因病机即有了深入的认识,《素问·调经论》指出:“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阴”,在这里是“内”的意思,此为内伤气虚之发热证。有关气虚发热的机理,李东垣阐发甚详,《脾胃论》认为,饮食不节、劳倦、七情等所伤,均可损伤脾胃,使脾胃的元气下陷,导致下焦肝肾的相火离位,反上乘谷精的开发之位,干扰心包,袭及心君,将君火取而代之,从而蟠焰焦灼,使“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热气熏胸中”,导致发热。李氏将此病理机制高度概括为“阴火上乘土位”。因“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阴火盛,则更伤脾胃元气,元气虚,则阴火更上而不下,形成一病理循环。其治疗之法,当用甘温之药以补为泻,以升为降。

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大热”的典型方剂。方用黄芪、炙甘草、人参(即保元汤)大补脾胃之元气,以复脾胃升清降浊之功;白术健脾除湿;陈皮和胃降浊;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降阴火;当归补血而润燥。加生甘草,在于补脾气之中而泻心火。诸药共伍,力使元气充盈,阴火下降,而发热随愈。

【出处】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