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泄泻(步玉如医案)

泄泻(步玉如医案)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诉:1个多月来,头痛身热,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颇多,大便泄泻,脘痞纳呆,烧心泛酸,口渴不思饮水。诸药合用,表里分消,故取效迅捷。二诊,表邪已退,故独治其里,加旋覆花、赭石,旨在通降胃气,使气机条畅、邪退病除。

姚某,男,47岁。

初诊1985年9月10日。主诉:1个多月来,头痛身热,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颇多,大便泄泻,脘痞纳呆,烧心泛酸,口渴不思饮水。诊查:舌体略胖,舌质微红,苔白腻中间黄,脉弦细。辨证:证属外感时邪,湿热郁阻。治法:治拟清疏芳化。处方:

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6克,甘草10克,竹茹20克,生姜10克,黄连8克,吴茱萸6克,百合30克,乌药15克,芦根3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香白芷10克,白菊花12克,荷叶3克。

二诊9月14日。前方药连进4剂,身热已退,头痛、泄泻已止,他症亦减;惟仍时感恶心,偶作脘痛、嗳气,胃中稍感灼热。舌脉同前。再为调理中焦。处方:

茯苓1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8克,竹茹20克,生姜10克,百合30克,乌药15克,焦六曲12克,枳壳1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

上方药续进4剂,诸症悉平。

【按语】 病发于8月,正值夏末秋初,湿热氤氲,起居不慎,触冒为病。外袭肌肤,正邪纷争则头痛、身热;内困脾土,气机被遏故见脘痞胃痛,纳呆嗳气;脾失升运,湿邪注下,则为泄泻。复因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留恋不去,故见病程缠绵,热稽不退。初诊之方用藿佩、白芷、菊花、荷叶、芦根,皆取其芳香清轻、因势利导,使邪从表解;用温胆汤清化湿热以绝内患;复有百合汤、左金丸,皆在宣通气机,则邪易去而正易复;此即宋·庞安常所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其中百合汤(陈修园方,由百合、乌药组成),步老用之最有心得,认为此方用于胃痛属气者,不分寒热虚实皆有卓效;原因在于百合入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降则诸气皆调,实有假道灭虢之妙;乌药行气止痛,其理易晓。诸药合用,表里分消,故取效迅捷。二诊,表邪已退,故独治其里,加旋覆花、赭石,旨在通降胃气,使气机条畅、邪退病除。

【出处】 《名老中医传略·学术·传人——孔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