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痹(陈瑞春医案)

胸痹(陈瑞春医案)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电图及胸X线片未见异常。其中以胸阳不足,气机痹阻不通为关键。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日久而致血瘀;气虚不能敷布津液而致痰浊阻滞;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而成胸痹。故治胸痹证当以通阳益气为主,使胸中气机通畅,推动血液运行,运化水湿,宣散寒邪,令血脉得以濡养而缓解痹病。究其病因,乃因感受外邪,损伤肺气,致胸阳痹阻不通而成。

罗某,男,30岁。

患者于1993年患感冒,经用抗生素治疗后一直感胸部闷痛,气短,常欲大口呼吸,全身乏力不能持久行走或运动,常感鼻塞,夜寐不安,时作恶梦,舌质淡红,苔薄白,两寸脉沉,关尺脉细弦。心电图及胸X线片未见异常。辨证:胸阳痹阻,肺气不足。治法:通阳益气。方药:自拟通阳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20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龙牡各15克,瓜蒌皮2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

共服药10剂,诸症消失。

【按语】 通阳益气汤是由《伤寒论》中的桂枝甘草汤加黄芪、党参而来,也就是《医宗金鉴》保元汤改肉桂为桂枝而成。一般用量为:生黄芪15~30克,党参(或用生晒参、红参)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5~10克。如胸阳痹阻,阴寒凝滞较重者,可合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阳虚明显者,可加制附片10~30克;阴阳俱虚者,可合用炙甘草汤;血虚者,加川芎、丹参。

陈老认为胸痹之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虚为气、血、阴、阳俱虚,实为气滞、寒凝、血瘀、痰阻。其中以胸阳不足,气机痹阻不通为关键。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日久而致血瘀;气虚不能敷布津液而致痰浊阻滞;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而成胸痹。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说:“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通接,前后不能贯通,而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气等证见矣。”故治胸痹证当以通阳益气为主,使胸中气机通畅,推动血液运行,运化水湿,宣散寒邪,令血脉得以濡养而缓解痹病。进而再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或活血或化痰或养阴或补血,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中以党参(必要时可用生晒参或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桂枝温通胸阳,得甘草相配,辛甘化阳更能添温通胸阳而益气之效。药味简练,但取效最捷。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其效果亦令人满意。

本案患者正当而立之年,外观形体壮实不似有病之人,但两寸脉几不可及,关尺脉细弦,与《金匮要略》“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相合。究其病因,乃因感受外邪,损伤肺气,致胸阳痹阻不通而成。如单用瓜蒌薤白剂似益气之力较缓,而合用通阳益气汤则恰能解决这一难题。再加龙牡、郁金、菖蒲安神开窍,更增稗益,数剂而愈。

【出处】 《冠心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