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汪履秋经验

汪履秋经验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药主张温通,温则祛寒,通则痹痛自除。痹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汪氏认为,病理是风湿痰瘀痹阻经络,治疗原则是祛风宣湿,化痰消瘀。朱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熔此法于一炉,对本病甚为合拍。药后患者并无出汗过多现象,相反出汗后感周身轻松。[何映.汪履秋教授治疗痹证经验.河北中医,2006,28:565]

汪氏提出“无热即寒”的观点,寒主收引,易伤阳气,“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论》)。又因痹证以疼痛为主症,“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痹论》)。且病家常诉因气候寒冷而疼痛加剧,喜温怕冷,昼轻夜重,说明痹证寒邪为主。用药主张温通,温则祛寒,通则痹痛自除。

温药轻则麻黄、桂枝、细辛等;重则附子、乌头。通药则枝藤、虫蚁之品,其性走窜灵动,可搜剔络中之邪,常用乌梢蛇、白花蛇、全蝎、蜈蚣、蜣螂、土鳖虫、蜂房、地龙等。

痹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汪氏认为,病理是风湿痰瘀痹阻经络,治疗原则是祛风宣湿,化痰消瘀。朱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熔此法于一炉,对本病甚为合拍。在此基础上汪氏制定了基本方:麻黄、苍术、防风、桂枝、防己、威灵仙、制南星、桃仁、红花、鸡血藤、全蝎、雷公藤。全方以攻邪为主,“诸痛为实”,“邪去正安”,以温通为主旨。汪氏曾于炎夏酷暑仍用生麻黄10g,其观点认为痹证者属湿家,平素出汗较少,或出汗不畅,暑天亦是如此,经常使用麻黄者也有了耐受性。对阴虚血少者佐以地黄、白芍等阴柔之品即无碍。药后患者并无出汗过多现象,相反出汗后感周身轻松。

按照本病病理变化,具体止痛法有 ①温经:麻黄、附子、细辛等;②搜风:蜈蚣、全蝎、白花蛇、乌梢蛇等;③通络:乳香、没药、三七、穿山甲、皂角刺等;④祛痰: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等;⑤除湿:威灵仙、木鳖子、马前子等;⑥清热:石膏、知母、虎杖等;⑦祛风:白芷、羌活,其中祛风解毒用雷公藤。同时中药的配伍及剂量也十分重要;痹证的止痛中药中有些具有毒性,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遵循《素问·五常政大论》古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何映.汪履秋教授治疗痹证经验.河北中医,2006,28(8):5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