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痹经验方(吴树棠方)

热痹经验方(吴树棠方)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证时,吴氏常将葛根、钩藤作为治疗热痹对药同时使用。用于治疗热盛阴伤之热痹证,尤为合拍。二药并用,对热盛阴伤、筋脉不利之风湿热痹,确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热痹之证,常见周身关节红肿热痛及皮下结节红斑,低热心烦,脉细数等营血热盛,热壅血瘀之症。上方服1剂,疼痛大减,关节肿胀减轻。原方生地黄减至20g,继服25剂,患者关节肿痛全消,活动如常。[杨平文,孙国明.吴树棠治疗热痹经验方介绍.山西中医,1999,15:21]

组成与用法:葛根30g,赤芍15g,紫草6g,钩藤30g,木防己15g,全蝎8g,竹茹18g,泽兰12g,黄芩15g。水煎,早晚分2次服。

功效主治:热痹。

方解:热痹系由风湿热邪相搏,流注于关节,痹阻于经络所致。吴氏认为:“四肢关节、肌肉肿痛者,里证不多。以其风湿热邪等,多著于肌表、经络,特别是热痹初起,卫分、肌表络脉受邪,其痹轻浅,故以轻清通络之剂,祛除肌表之外邪即可。”药用葛根、钩藤、竹茹之类辛凉轻清、透邪外出,又可清热滋阴,祛风止痛。再与祛风通络之全蝎及清热利湿之木防己合用,对清解风湿热邪,疗效尤著。临证时,吴氏常将葛根、钩藤作为治疗热痹对药同时使用。葛根味甘气凉,善于解肌透表。柯琴谓其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津脉而舒其牵引”。用于治疗热盛阴伤之热痹证,尤为合拍。钩藤苦甘微寒,既可轻清透热、息风解痉,又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二药并用,对热盛阴伤、筋脉不利之风湿热痹,确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热痹之证,常见周身关节红肿热痛及皮下结节红斑,低热心烦,脉细数等营血热盛,热壅血瘀之症。吴师一方面给予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另一方面又注重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在用药时,常选用泽兰、赤芍、紫草、生地黄、牡丹皮之类,并特别善用紫草、泽兰二味。紫草甘寒,《神农本草经》谓“其功长于凉血活血……血热毒盛,大便闭塞者可用之”。该药并具利水消肿,宣透外邪之作用。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神农本草经》谓其“可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二味与诸清热凉血药合用,可使热毒清,血热平,气血调畅,脉络畅通而痹证自除。

加减:关节红肿热痛,并有坚硬红斑或环形红斑者,加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连翘18g;以关节肿胀为主者,加萆薢15g,通草6g,苍术15g;高热口渴,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2g等;卫虚自汗者加黄芪30g,白术15g。

验案:张某,女,20岁,农民,1996年8月23日初诊。患历节痛一月余,膝、踝、肩、肘诸关节走窜作痛,痛处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溺赤热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拟诊风湿热痹,以辛凉宣透、清热凉血、祛风胜湿为法。药用:葛根30g,桂枝4.5g,赤芍30g,紫草4.5g,钩藤30g,木防己9g,全蝎4.5g,竹茹18g,甘草4.5g,泽兰12g,生地黄30g,知母12g。水煎温服。上方服1剂,疼痛大减,关节肿胀减轻。原方继服3剂,关节肿消痛减,已能下地行走,唯大便略稀。原方生地黄减至20g,继服25剂,患者关节肿痛全消,活动如常。[杨平文,孙国明.吴树棠治疗热痹经验方介绍.山西中医,1999,15(6):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