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解剖】 腓肠肌分内、外二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髁的后面。肌腹在比目鱼肌浅面下行,止于跟腱。腓肠肌内侧头较粗大,血液供应来自腘动脉发出的腓肠内侧动脉(动脉外径为3~5mm)。有一对伴行静脉(外径为3~5mm),位于动脉浅层,腓肠内侧静脉直接汇入腘静脉。动、静脉血管在腓肠肌内侧头的起点附近进入肌肉,血管蒂长2~5cm。支配腓肠肌内侧头的神经为胫神经在腘窝发出的分支,该肌支与血管同行进入肌肉。血管进入腓肠肌内侧头之后,动脉和伴行静脉紧贴肌肉深面下行,在行径中不断发出穿通支(肌皮血管)供应覆盖在肌肉之上的皮肤。
【手术指征】 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皮瓣由于营养血管有较大外径及较强的肌力,适合于同时修复肢体的皮肤缺损和肌肉功能丧失者。
【操作步骤】 见图14-5。
图14-5 腓肠肌皮瓣切口
(1)切取肌肉皮瓣的前缘应在胫骨的内侧面,后缘不超过小腿的中线,上界达腘窝,下至小腿中1/3。
(2)显露血管和神经:先作腘窝部切口,切开皮肤后,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留作备用。切开深筋膜后找到腘窝部的神经和血管,显露出腓肠肌的内侧头,分离出进入内侧头的腓肠内侧动脉和静脉以及支配该肌的神经。
(3)切取肌肉皮瓣:纵行切开小腿后侧中线皮肤,切开筋膜后。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劈开该肌,钝性分离腓肠肌内侧与其深面比目鱼肌之间隙,切开小腿后侧中段的横切口,将皮肤和肌肉(或腱)一起切开,然后绕到皮瓣的前切口。从下向上分离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隙至腘窝处,小心保护血管神经蒂。切断附着在股骨内髁上的腓肠肌内侧头。待受区准备就绪后再切断血管神经蒂。移植组织不进行任何液体灌洗。供区创面应予游离皮片覆盖。术中注意在皮瓣的前切口内,保留大隐静脉,该静脉还可供皮瓣血液回流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