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嬴”姓的始得者

“嬴”姓的始得者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上文中我们已经对秦人先祖大业的族系来源情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大业的儿子大费,也就是柏翳的情况了。大费和父亲大业相比,大费在秦人的历史上,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嬴”姓的始得者_—大费_甘肃民间传说与陇右文化

  上文中我们已经对秦人先祖大业的族系来源情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大业的儿子大费,也就是柏翳的情况了。大费和父亲大业相比,大费在秦人的历史上,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因为大费是秦人“赢“姓的第一个获得者,其次,大费的名字牵扯到秦人是源于东夷还是西戎。

  “大业”和“大费”父子二人的名字中都有“大”字,着显然就是指头人、酋首的意思。至于父子二人中的“业”和“费”字,则不太容易考证。今天人们大多都认为“业”就是“邺”,“费”就是山东费县或范县。关于“业”的含义很难考证,“费”古读bì (上古无轻唇音),也就是“柏翳”的急读。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秦本纪》开始看起: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

  “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乌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原文中“锡”“赐”是同一个意思,“皂游”就是皂斿,指的是皂黑色的旌旗飘带。皂斿与玄圭都是黑色,后来的秦朝自以为于五行中得其“水德”,与五色相配时属于“黑”,或许这与文中的皂斿有一定渊源。

  关于原文中“姚姓之玉女”,应该指的是舜所在的有虞氏之女。就是说舜之族是以“有虞”为氏而姓“姚”。舜本来是属于西戎的,因为奉伏羲的虎图腾之驺虞,所以被称为虞氏,后来受到四岳的推荐,于是被尧起用,经过尧的考验之后成了尧的接班人。关于“四岳”就是四岳族,指的是居住在四岳山上的民族,也就是因为在陇山山脉的四属山而得名。关于这种说法在《伏羲》篇中有这样的说明:

  “泾出薄落之山”,“蛲山崩而薄落之水涸”

  “薄落之山”指的就是泾水所出的陇山。由此可见,“尧”当因“蛲山”而得名了。看来,尧初期活动在陇山一带。等到了舜的时代,已发展到中原,甚至到了山东一带了。

  如果照孟子所说的“舜生于诸冯”而称“东夷”的说法。那么舜的父代已生活在东方一带了。诸冯,据考证得知是离山东菏泽市五十里的姚墟,也就是后人称作的姚域,或者是洮域。在《春秋·僖公八年》中称“洮”。相传是因为菏泽南古有桃园,姚域因产桃而得名。舜的姓氏是“妫”,是因为战胜象族而得名(“妫”旁“为”,繁文古写作手牵象形);但是也有“姚”姓的说法,或许这种说法是因为种桃的缘故。大概舜入赘于尧后,还是以姚姓称之的。

  关于大费又叫“柏翳”,在有的书中也写作“伯益”或“益”,而“益”按古代的写法是“释”,有人认为这是“燕”的异写。由于大费的父亲大业传说是玄鸟的化身,这么说大费是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翳”字下半部分是“羽“字,也是鸟的名字,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五彩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

  可见,大费与他的父亲大业一样,也是一位“鸟先生”。据说大费是为舜调驯鸟兽的,那么既然是调驯鸟兽就一定有官职,那么大费的官职是什么呢?

  在《书·舜典》中说大费是舜的“虞”官,也就是虞人,负责掌管山泽。因为鸟兽大多活动与山林湖泽之地,因而大费又“佐舜调驯鸟兽”。古代的动物都可以统称为“虫”,因而在晋朝的时候民间在祭祀大费的时候,称之为“百虫将军”。

  相传“伯益作井”,而“井“是水井的”井“呢?还是“八家共井”的井田制生产单位呢?如果是后者的话,则就可看出大费在舜的时期经营农业的事实。在古典书籍中经常会提到舜耕,而且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的记载。如此看来,舜时期的农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那么井田制的萌芽源于伯益是很有可能的。我们知道,炎帝也就是赤帝,也被称作烈山氏,而伯益也有烈山的称呼,那么如此一来岂不与我们前边考察的少昊系统应归炎帝羌系相一致吗?

  让我们先看一下舜赐伯益“嬴”姓的渊源流变。

  在《说文》中说:

  嬴,少昊氏之姓。从女,羸省声。

  上古的姓氏都是处于母系,因而在“姓“字中有“女”字作为偏旁,具体的各种姓氏绝大多数也都是“女”字作为偏旁,“嬴”字也是如此。因为早期的形声字声符兼义,因而有必要研究嬴字的声符到底是哪一个,其本义又是什么。

  在甲骨文中,关于“嬴”字,尚未认出有此字。但是金文并不罕见。从“嬴”字的通假情况来看,应该是与“熊”通假。其一是因为“熊”字原作“能”,在《说文解字》中说:“假借为贤能之能,后为借义所转。“能”的金文与“蠃”的古写十分相似,因而二者极有可能混淆。就说说,“嬴”、“赢”的声符应当是“能”而不是“蠃”。其二是因为在《春秋·宣公八年》有宣公母薨与葬的记载。其中《左传》的经文作“(文公) 夫人嬴氏薨”,“葬我小君敬嬴”,而《公羊传》《谷梁传》的经文于文公夫人却称“熊氏”“顷熊”。据何休对《公羊传》的注释说:“熊氏,楚女。”清·陈立《公羊义疏》又云:“楚以熊为氏,芈为姓……楚女或称芈, 《左传·文(公) 元年》‘江芈,是:或称熊,此‘顷熊’是也。”如今看来,顷熊为什么要以氏称?据有关学者研究得出这里的熊氏本来是鲁僖公的正室妻子,但是因为因鲁僖公同时聘的齐女虽然是妾但是比前面这位正妻先要过门,于是就有齐国“胁僖公使用为嫡”,从而导致了楚女反而成了鲁僖公的妾。鲁僖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文公继立王位,按照当时的习俗,熊氏又成了文公的妾。文公死后,熊氏与文公所生的儿子俀继立为宣公。因此后来宣公的母亲薨,宣公为了抬高自己母亲的地位,因以氏称又加一钦敬字作谥,也就是上面说的“顷熊” (“顷”通“敬”,“熊”通“嬴”,因又记为“敬嬴”)。

  在《史记·楚世家》中说: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我们前面就已经论证过,颛顼本属黄帝氐系,此族系中的互婚者早期主要是炎帝羌系,因而楚以熊为氏,又以芈为姓。“咩”字也写作“畔”字,与芈”音同,因此“芈”与羌有一定的关系。

  与楚国相比,秦人的先祖既然是帝颛顼的苗裔孙所生,那么,秦人应该要从遥远的母系所遗的熊图腾痕迹,这一点当即体现在“嬴”姓之上。换句话说,楚人的父系是出自于黄帝、颛顼,因此以“熊”为氏;秦人母系是出自黄帝、颛顼一系,因此是以“嬴(熊)”为姓。秦人在春秋的时候与姓姬的晋国互婚,在战国的时候又与姓熊的楚国有过婚姻关系,例如楚怀王、襄王父子的“迎妇于秦”,这些都应该是出于一种古老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