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夸父逐日传说

夸父逐日传说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关于夸父的传说,在《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是出自《海外北经》,第二处是出自《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袁逮之于禺谷。  以上两处记载各有侧重点,第一处记载有比较强的文学性,刻画出了夸父逐日的经历;第二处的记载着重对夸父的出处、归宿等是做了一定的交代说明,从而有神话传说的信息。天水的南部就是赤帝与黄帝的故地,这里便就是神话“夸父逐日”的地理背景。
夸父逐日传说_甘肃民间传说与陇右文化

  关于夸父的传说,在《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是出自《海外北经》,第二处是出自《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袁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以上两处记载各有侧重点,第一处记载有比较强的文学性,刻画出了夸父逐日的经历;第二处的记载着重对夸父的出处、归宿等是做了一定的交代说明,从而有神话传说的信息。

  不过,从以上两处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夸父的形象:两只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双手各拿一条黄蛇,是一个巨人。夸父因为“不量力”等缘故,而追赶日影,后来终于在禺谷追上了太阳,但是太阳热量的蒸烤以及自身体液的消耗,从而夸父不得不放弃追太阳而寻水源解渴。他把黄河之水喝光,还没有解渴,于是又喝光了渭水,还是不解渴,于是只能奔向北方的大泽,结果还没到北方的大泽就渴死在半路了。

  夸父逐日的故事虽然以夸父的死而告终,但是关于夸父的遗迹在人间还能找到,那就是夸父所丢弃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树林,也就是邓林,或许,我们现今的桃树就是这么来的也未可知。

  有趣的是,作为夸父盟军的蚩尤,在被黄帝大军打败,被应龙擒获,应龙用桎梏将蚩尤杀死,之后桎梏被抛弃也化作一种树木即枫木。

  这些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夸父为何要逐日呢?

  关于夸父逐日的原因有诸多揣测:有的人认为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斗争,人想征服大自然;有的人认为是太阳与黑夜的争斗,最终以光明的太阳胜利而告终;有的人认为是古代人民对光明和真理的寻求;有的人认为是古人在探索宇宙的奥妙等等。近年来,还有人认为夸父族人是为了祈求祖先的庇佑,一定要到禺谷去。

  但是,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夸父是被应龙所杀,那怎么会是在半路上渴死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夸父也可能是人名即氏族或部落的首领,也有可能是氏族或部落的名字,关于这样的假设,在历史神话学与民族神话学的研究中是可以被允许的。何况在《山海经》中,有关于博父国就是夸父国的记载: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其为人大”与“夸”字从“大”,两手中的蛇虽然在颜色上有不同,但是同夸父“把两黄蛇”仍然很接近,或许夸父族的首领是“珥两黄蛇”又“把两黄蛇”,而夸父族人两手操蛇,但是有青色和黄色的区别,这种说法,也并不是不能接受。上文中的“邓林”与夸父弃杖所化邓林是同名的,可见博父国就是夸父国无疑。

  既然夸父有人名也有氏族名,那么夸父被应龙所杀与夸父逐日“道渴而死”的矛盾就可以解开了。在逐日的夸父指的是夸父族的首领夸父;而被应龙所杀的夸父则是夸父族的族人。值得一提的是,“杀”的含义有“消灭”的意思,如原文所说,杀指的并不是赶尽杀绝,还包括收容和改编,这是由黄帝代赤帝的天下总体趋势所决定了的。

  夸父逐日的故事既然与赤帝与皇帝争战的神话相关,那么从“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这段话来看,显然是黄帝族对夸父带有贬义的说法,如此一来,这里的“日”就是指黄帝而不是赤帝了。赤帝也被称为炎帝,在东汉《白虎通义》中说:“炎帝者,太阳也”。但是黄帝的黄,古代与“光”“皇”“晃”“煌”等字相通,在东汉的《释名》一书中说:“黄,晃也遥犹晃晃像日光色也”。可见,黄帝也被当作是太阳的象征。

  关于夸父在何地追上了太阳,在《大荒北经》记载中说“逮之于禺谷”, 《列子·汤问》中记载说是“逐之于隅谷之地”,关于“禺谷”的注释是“禺渊”,“隅谷”的注释是“虞渊”,此二地都是神话传说中太阳落山的深谷。但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崦嵫”山为太阳落山的地方,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说崦嵫与虞渊相连在一起的:

  日入崦嵫,经细柳,入虞渊之汜。

  禺、虞读音相同,谷地往往有渊,这也是注释者为何把禺谷当成是虞渊。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大多从《十道志》①中,认为崦嵫、禺谷在天水西南。相继经过学者全方位的比较,最终发现位于河西走廊山丹县的大黄山就是太阳落山的最后一山“大荒之山”,旧称叫“焉支山”也就是“崦嵫山”。“禺”和“隅”都有角落的意思,也有光线不足的意思,因此禺谷、隅谷也被人们称为“蒙谷”、“昧谷”,后来有转化为“卯谷”,再后来甚至写成“柳谷”、“细柳谷”等。这个山谷其实就是《搜神记》《汉晋春秋》中所说的张掖氐池县大柳谷,又称薤谷。

  汉代的甘肃是一个县名,在甘肃县东南大方向有氐道,在在天水之南的徽县北境,西北部有氐池,在山丹之西、张掖与甘肃东南的民乐县境内。汉朝设敦煌郡(出南羌中,东北入泽),也就是今天的敦煌市党河。天水的南部就是赤帝与黄帝的故地,这里便就是神话“夸父逐日”的地理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