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让传言扰乱生活

别让传言扰乱生活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可怕的是,有些无知的传统媒体推波助澜,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找来作材料,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上,土豆所含的淀粉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而牛肉等食物中因含有蛋白质,可延缓淀粉进入小肠的速度,从而避免了血糖过快上升。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会产生致癌物。消费者更应关注如何正确使用微波炉,如不能加热时间过长,不能将普通塑料容器、塑料袋等放入微波炉加热。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一些既无权威出处,又无科学支持的健康“警告”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有些说法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甚至被传成了“真理”;还有些新的传言则打出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披上养生或保健的外衣迅速传播。更可怕的是,有些无知的传统媒体推波助澜,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找来作材料,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人有酸碱体质之分。近几年,“人有酸碱体质之分,只有呈弱碱性才健康”的养生新说法持续火热。它标榜用碱性食品去中和体内的酸性,最终改变亚健康状况。而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之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不存在酸碱的差别。人体有几大平衡系统,它们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并且这种平衡状态不会被单纯的食物所影响,比如吃酸性食物不会使身体变成酸性。不少优质蛋白、谷物都被归为酸性食品,人们不敢食用,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大家在选择食物时完全没必要从酸碱性的角度考虑。

食物搭配忌相克。“土豆牛肉不能一起吃、火腿配牛奶致癌、小葱拌豆腐没营养……”在网上盛传的“食物相克表”中,罗列的食物搭配禁忌有数百种之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饮食上的顾忌也有很大差异,这种绝对、统一的相克说不具备科学性。比如传言“土豆牛肉相克”,说两者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会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最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实际上,土豆所含的淀粉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而牛肉等食物中因含有蛋白质,可延缓淀粉进入小肠的速度,从而避免了血糖过快上升。还有一些“食物相克”是由于不恰当的解读造成的。比如“豆浆鸡蛋相克”,主要是由于生豆浆中含有妨碍蛋白质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果豆浆煮透,和鸡蛋、牛奶同吃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必太过拘泥一些生拉硬扯的“良配”,最要紧的是针对自身体质进行调整。

吃东西能“以形补形”。“吃鱼眼补眼、吃羊腰补肾、喝牛奶丰胸……”这些“以形补形”的说法在坊间甚为流传。其实,这些都应该辩证地看,比如核桃能补脑是因为其中含有营养物质,而不是因为形似大脑,只是简单地把形状与功能挂钩的说法并不科学。此外,还有很多食物被明显夸大了效果,如常说的“喝骨头汤能补钙”,实际上骨汤里的含钙量非常低;吃鱼眼也不能补眼,因为在加热状态下,鱼眼所含营养素的细胞分子已经被破坏,根本起不到作用。

各种各样的“食物致癌说”。“喝普洱最易得胃癌、喝豆浆可导致乳腺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吃某种食物致癌的说法。这些食品可能致癌的说法多半经不起推敲,因为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三种,对于常吃的、新鲜的、单纯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人类都吃了几千年了,几乎不存在致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些食物在特定情况下确实会产生毒素,加工类食品中的一些非法添加剂也存在致癌争议,但毒素的积累需要到一定剂量才会对人体产生作用。需要提醒的是,生活中确实有三类食物要远离,一是腐败变质的食物,二是煎炸烧烤类食物,三是含有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食物掉色一定是染的。生活中洗草莓时水呈红色,洗黑米时水变黑,人们不禁怀疑这一定是被染过色了。实际上,食物掉色是种很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食物中色素溶解引起的。首先,黑米、紫米、桑葚、草莓、蓝莓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色素,这些紫黑色食物遇水掉色,并不一定说明是被染色。其次,食物的完整程度也会影响掉色程度,比如完好的草莓基本不掉色,破损的则掉色严重。第三,水温越高色素溶出也越快。不过,生活中有些食物掉色要特别注意,比如干海带等干菜过分翠绿要小心;西红柿、红辣椒如果在水中发生掉色,则说明含有人工色素。辨别食物是否染色,首先要看外观,黑米、黑芝麻等天然食物的籽粒颜色深浅不太均匀,染出来的黑色则深浅一致,表面没有自然光泽。其次要剥掉外皮看颜色。黑色粮食类食物除去种皮,里面应该是浅色的。另外,还用黑芝麻、黑豆等在纸上划一道,如果颜色很浅或没有,就说明没有染色。

微波炉加热能致癌。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会产生致癌物。消费者更应关注如何正确使用微波炉,如不能加热时间过长,不能将普通塑料容器、塑料袋等放入微波炉加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