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桑菊饮加味

桑菊饮加味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作君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作使药之用。临床上与银翘散相比,二者都出现在《温病条辨》中。其中桑菊饮被称为辛凉轻剂,方中菊花、桑叶质地轻盈,以轻疏风热,适用于初感风热兼有咳嗽,外邪初犯卫表的患者。银翘散被称为辛凉平剂,方中重用双花连翘疏散风热,并用竹叶,淡豆豉,薄荷等透营转气,以劫其转营分之势,多用于风热之邪在气分的阶段。

【组成】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6克,桔梗6克,甘草9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证】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姜氏临证心得】 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以清肺为法。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作君药。臣以辛凉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一升一降,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用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作使药之用。诸药配合,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但药轻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减法选药。

【解读赏析】 本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若痰稠,难咯出者,以瓜蒌、浙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生藕节以凉血止血;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热邪较盛,气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热。如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是兼气分有热,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热甚”咳嗽较频,可“加黄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此外,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者,可加白茅根、藕节、牡丹皮之类,凉血止血;若有痰黄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浙贝母之类,清化热痰。至于原书还有“入营”“在血分”之加减法,相去已远,且另有治法,可置之不议。

本方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之轻证者。

《温病条辨》说:“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咳成痨者,不一而足。”

临床上与银翘散相比,二者都出现在《温病条辨》中。其中桑菊饮被称为辛凉轻剂,方中菊花、桑叶质地轻盈,以轻疏风热,适用于初感风热兼有咳嗽,外邪初犯卫表的患者。银翘散被称为辛凉平剂,方中重用双花连翘疏散风热,并用竹叶,淡豆豉,薄荷等透营转气,以劫其转营分之势,多用于风热之邪在气分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