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腰痛艾灸治疗

腰痛艾灸治疗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本病临床辨证可分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型。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灸法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则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本病临床辨证可分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壮腰。

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

1.寒湿腰痛 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2.瘀血腰痛 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3.肾虚腰痛 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二)治疗方案

1.治法 寒湿腰痛者温经散寒,瘀血腰痛者活血化瘀,肾虚腰痛者补肾壮腰。采用温针灸、隔姜灸治疗。

2.处方 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主穴: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辨证配穴:寒湿腰痛:关元俞、腰阳关;瘀血腰痛:膈俞、肝俞;肾虚腰痛:命门、志室。

3.疗程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方解 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寒湿腰痛灸关元俞、腰阳关温经散寒;瘀血腰痛灸膈俞、肝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灸命门、志室培补肾命。

【腧穴定位】(图30-1)

图30-1 腰痛艾灸穴位

【操作流程】

(一)温针灸

1.根据治疗取穴方便,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

2.患者先进行针刺(参见《中医针刺疗法教程》),行针补泻之后再在针柄上装上2~3cm长的艾条段。

3.艾条段与穴位皮肤相隔2~3cm,在针与皮肤之间隔上一厚纸片(或隔热材料)。

4.点燃艾条段下方,留置20~30分钟。

5.待艾段燃透之后,术者持镊子或血管钳夹住针柄下段,将带有艾灰的毫针迅速拔出,放在医用垃圾盘内。

6.取走隔热纸片,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穴位皮肤。

(二)隔姜灸

1.根据治疗取穴方便,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

2.切取生姜片,直径2~3cm,厚约0.3cm(约1元硬币厚),在姜片中心处用毫针穿刺数孔。

3.将姜片置于腧穴之上,再把中艾炷或大艾炷置于姜片上,线香或打火机点燃艾炷顶端待其燃烧。

4.当患者灼痛难忍时,医者提起姜片,稍待片刻后放下再灸。

5.艾炷燃尽,除去艾灰,另换一炷依前法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一般每穴灸5~8壮。

6.艾毕,去除姜片,局部用温水擦拭干净。

【重点提示】

1.温针灸法针刺时宜深浅适度,太浅则装艾后悬起过高,患者无热感;太深则装艾后容易烫伤穴位皮肤。

2.温针灸法留置过程中嘱患者勿移动体位,防止烫伤皮肤,烧坏床单等物品。

3.施隔姜灸过程中,患者灼痛时应及时提起姜片,防止灼伤。

【技术要领】(图30-2~图30-6)

图30-2 大肠俞、肾俞:温针灸20~30分钟

图30-3 委中:温针灸20~30分钟

图30-4 命门、志室:隔姜灸5~8壮

图30-5 关元俞、腰阳关:隔姜灸5~8壮

图30-6 膈俞、肝俞:隔姜灸5~8壮

【专家点睛】

1.灸法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有差异。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灸法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则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2.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按柔腰部,可减轻和防止疼痛。

3.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疗法。

参考文献

[1] 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2] 冯淑兰主编.刺法灸法学技能实训[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2-111.

[3]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