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广泛接受被引用的且适合于新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于1976年在《医学道德问题》上发表的题为《医生—病人关系的基本模型》一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模式。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应当采用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来组织诊疗。

所谓医患关系模式,即某种事物、关系的标准形式或可以效仿的标准样式,是客观的反映。医患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科学知识、风俗习惯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不同,医患交往和模式是不同的。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广泛接受被引用的且适合于新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于1976年在《医学道德问题》上发表的题为《医生—病人关系的基本模型》一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模式。它主要是依据医疗实践中医生和病人的主动性大小而确定的(表5-1)。

表5-1 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

摘自:何伦.现代医学伦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1.主动-被动型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模式,是在目前仍为广泛接受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医患双方不是双向作用,而是医生对病人单向发生作用。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权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处于主动地位;病人处于昏迷、休克、严重精神病、严重智力低下及婴幼儿等某些难以表达主观意志的病人,其要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主动—被动型”的医患关系犹如父母与婴儿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医生的积极作用,但它完全排除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影响诊治效果。

2.指导-合作型 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种医患关系。其特点是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处于主动状态,医生处于指导地位,病人处于合作地位,可以为治疗效果提供信息,提出意见与要求,其要点是强调“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这种关系犹如父母与青少年的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医患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无疑比主动-被动型前进了一步,是目前我国提倡发展的。

3.共同参与型 是一种完全双向的关系,“共同参与”是这一模式的显著特点。在医疗过程中病人不但要合作,而且要参与,医务人员与病人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动性与同等的权利,共同参与诊疗的决定和实施,这种模式多适合于慢性病人,其要点是“帮助病人自疗”,这种关系犹如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对于提高诊治水平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上三种模式在它们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都是正确有效的。在临床实践中采取何种模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人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二是医务人员对医学模式的观点和心理状态。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应当采用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来组织诊疗。在医疗实践中,医生要注重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但不能在诊疗上放弃自己的意见,听任病人自流。医生在听取病人的反映和意见之后,应给病人适当的指导,以达到诊治上优质高效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