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心电监护三个电极位置图

儿童心电监护三个电极位置图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推荐胸前综合监护导联或改良的标准导联图形进行监测。新一代的心电监护仪胸部安置的7枚电极,通过专门的计算方法,可以获得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相同的心电图曲线以及ST段测量结果,提供翔实的临床资料。

【目的】

1.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 这是心电监护的主要目的。

2.及时发现心肌损害 动态观察ST段改变及Q波等改变,可及时发现病人有无心肌缺血,有无心肌梗死的发生等。

3.监测电解质紊乱情况 危重症病人由于原发疾病或应激反应,会出现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并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进而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出现心电图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

4.指导抗心律失常治疗 通过心电监护不仅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还能有效评价各种治疗措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术中监护 有许多手术,特别是在心血管手术的术前、术后、术中以及各种特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适时进行心电监护。

6.指导其他可能影响心电活动的治疗 当其他非抗心律失常治疗措施有可能影响到病人的心电活动时,也应该进行心电监护指导治疗。

【用物准备】

1.心电监测装置,如综合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携带式心电图长时间磁带记录装置。

2.电极3~4个。

3.导电膏或电极胶(已少用)。

4.乙醇棉球等。

【操作步骤】

1.解释说明。向病人说明监护的意义,消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合作。

2.连接电源。床边监测要先接好地线,再接电源线,然后打开监护仪电源开关。

3.选好电极安放位置。

4.清洁皮肤。有胸毛者应剃除,再用乙醇棉球清洁皮肤,尽可能降低皮肤电阻抗,保证电波形的记录质量。

5.导联选择。心电监测通常采用简化的心电图导联来代替标准体表心电图导联系统,其连接方式也有别于常规心电图12导联。

目前推荐胸前综合监护导联或改良的标准导联图形进行监测。该导联记录的心电图图形清晰、受肢体活动干扰少,但所描记的心电图不能按常规心电图的标准去分析QRS波形及ST-T改变,所以统称为模拟导联。

目前的心电监护系统通常能同时显示1~3个模拟导联的心电图,多为3个电极,也有5个电极,其基本原理是正极、负极和接地电极置构成一个三角形,分别形成改良的Ⅰ、Ⅱ、Ⅲ导联,或引出单极胸导联。导联放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综合Ⅰ导联: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正极位于左锁骨中点下缘,接地电极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此导联不影响常规心电图描记,但QRS波振幅较小。综合Ⅰ导联的波形类似标准Ⅰ导联。

(2)综合Ⅱ导联: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正极位于左腋前线第4~6肋间,接地电极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类似于V5导联,波幅较大,但电极较易脱落。

(3)综合Ⅲ导联:负极在左锁骨中点外下缘,正极位于左锁骨中线肋弓上缘,接地电极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近似标准Ⅲ导联。

(4)MCL1导联:负极位于左锁骨中点外下缘,正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隙,接地电极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或右肩。其优点为P波清楚,缺点是电极易脱落。

新一代的心电监护仪胸部安置的7枚电极,通过专门的计算方法,可以获得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相同的心电图曲线以及ST段测量结果,提供翔实的临床资料。

【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进入ICU后应立即做12导联心电图,作为分析心脏电位变化的基础。

2.放置监护导联的电极时,应不影响心电导联心电图,也不能影响除颤时放置电极板,因此必须留出并暴露一定范围的心前区。

3.放置电极前,应清洁局部皮肤,电极导线应从颈后引出后连接示波器,不要从腋下出,以免翻身时拉脱电极、折断导线,影响心电监护。

4.为获得清晰的心电图波形,要选择最佳的监护导联放置位置。应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通常为Ⅱ导联。QRS波群的振幅应有一定的幅度,足以触发心率计数。

5.注意避免各种干扰(交流电干扰、肌电干扰)所致的伪差。

6.胸壁综合监护作为心电监护,可用以观察心率及心律,但不能依次分析ST-T改变或试图详细解释心电图,也不作为诊断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7.操作过程中注意病人的保暖工作,监护时间超过72h要更换电极位置,以防皮肤过久刺激而发生损伤。对于皮肤过敏者来说,应选用透气性较好的低致敏电极,且每天清洁局部皮肤,更换电极贴膜,注意观察粘胶处有无皮疹。

(邵小平 张 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