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烧伤病人的护理

婴幼儿烧伤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面积的烧伤,婴幼儿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休克。对于中小面积烧伤,生命体征平稳者,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清创。会阴部烧伤,不能固定体位时,需仰、俯卧交替翻身,以防止创面长时间受压。单纯性臀、会阴部烧伤最好以俯卧为主,适当翻身。

一、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体温容易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轻微的损伤或感染即可引起患儿持续高热,甚至惊厥,特别是炎热夏季时更容易发生。

2.皮肤娇嫩,真皮层薄,皮肤附件少,热力容易穿透至组织深层,造成深度烧伤。

3.呼吸功能较成人差,肺泡发育至2岁才成熟,肺容量、气道通气量都比成年人小。若发生缺氧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靠增加呼吸深度来代偿,只能靠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通气量,但呼吸增快易引起呼吸肌疲劳而致呼吸衰竭。另外,小儿气管、支气管相当狭窄,且比成年人短,潮气量小,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4.循环总血量较少,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血量较成年人低,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同样面积的烧伤,婴幼儿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休克。

5.肾脏浓缩和稀释能力较低,对水的负荷利尿反应较差,肾血容量低,肾小球滤过率也低,当血容量减少时,易引起肾脏损害。

6.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胃酸分泌能力较差,消化功能不足,而婴幼儿不断生长发育,营养需要量大,消化系统负担较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又未发育健全,胃肠运动能力较弱,调节功能也不稳定,故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sIgA含量少,胃肠道抵抗能力低,易致胃肠道感染。

二、 婴幼儿烧伤的护理

(一)静脉输液的护理

1.遵医嘱按照胶体、电解质溶液、水分三者交替输入。切忌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单一液体。

2.各种液体按规定时间均匀分配输入,按液体总量计算出每分钟输入的量或滴数,并用输液泵匀速滴入,避免时快时慢。

3.根据各指标调节补液量,如意识、尿量、末梢循环、心率等。如患儿意识清、安静,尿量在1~1.5ml/(kg·h),肢端温暖,肤色正常、毛细血管充盈好,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心率140/min,说明补液合理。

4.选择和保护静脉,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如为重症烧伤患儿,应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头皮静脉、颈外静脉首选。

5.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各项记录,如出现躁动不安,应分辨是否为血容量不足、缺氧(呼吸道梗阻)或脑水肿。休克期对躁动不安的患儿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并做好急救准备。

(二)创面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温湿度适宜,夏季室温26~28℃,冬季室温28~32℃,相对湿度50%~60%。

2.若为大面积烧伤或已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做处理。对于中小面积烧伤,生命体征平稳者,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清创。

3.清创前,根据医嘱给予镇痛、镇定药,并先剔除烧伤部位及其附近的毛发。若创面污染重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创中,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精神、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4.面部、会阴部创面常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避免创面受压、潮湿;外展四肢使会阴部暴露;并适当约束、固定肢体。会阴部烧伤,不能固定体位时,需仰、俯卧交替翻身,以防止创面长时间受压。单纯性臀、会阴部烧伤最好以俯卧为主,适当翻身。

5.四肢、躯干创面常采用包扎疗法,要保持外层敷料的清洁干燥;抬高患肢;观察包扎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情况,若出现青紫肿胀等,及时报告医师。

6.观察创面的生长情况,如发现创面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或出现坏死斑等,及时报告医师。

7.婴幼儿大、小便时易污染创面,特别是会阴部、臀、背部烧伤患儿,要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可帮患儿定时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大便后立即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和被服。

8.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创面感染。

(三)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度,有无憋喘、呛咳等;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助其咳出。

(四)使用镇静止痛药的护理

1.不能盲目使用药物镇静、镇痛,以免掩盖病情,若为1岁以内小面积烧伤患儿不需使用。

2.鉴别患儿哭闹的原因,若为环境陌生所致,一般不用药,应尽快帮助患儿适应环境,熟悉工作人员,建立亲切感。因创面疼痛引起患儿哭闹、烦躁,可考虑使用镇静止痛药,药量按患儿体重计算。

3.用药前首先排除患儿是否有休克,若休克存在,首先应积极纠正休克。

4.用药后应观察患儿的意识、呼吸、脉搏等情况,避免镇静药过量引起呼吸抑制。

(五)高热患儿的护理

1.体温在38.5℃以下时一般给予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有冰袋冷敷、温水或乙醇擦拭。

2.若物理降温效果欠佳,体温超过38.5℃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药物降温,可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静脉壶入赖氨匹林等,用药后密切观察病情。如患儿出现大汗淋漓,需补充水分,防止发生脱水;同时注意保暖,及时更换衣服,防止着凉感冒,30min后复测体温。

3.高热伴惊厥时应立即按压人中穴,遵医嘱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解痉,用牙垫防止舌咬伤,给予吸氧等。

(六)饮食的护理

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2.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煮熟煮烂,生吃的蔬菜或水果,应用开水烫后方可食用。

3.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或给予静脉高营养,同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因高渗、脱水而致管饲综合征。

4.鼻饲营养液时注意温度、速度以及成分,以免引起腹胀、腹泻、胃肠痉挛。

5.保持胃管通畅,操作时轻柔,执行无菌技术,预防胃肠道感染。

(七)心理护理

烧伤后创面的疼痛和陌生的环境,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常常哭闹不止,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主动亲近他们,尽量消除幼小心灵中的陌生及恐惧,以取得患儿在治疗和护理中的配合。

(八)恢复期的护理

恢复期由于瘢痕挛缩,可造成身体各部位的畸形。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故更多见。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免怕患儿疼痛而不坚持必要的治疗和锻炼。一般休克期平稳度过后,即可进行关节功能活动,在创面愈合后加强功能锻炼,每日定时活动烧伤处的关节,如做伸弯腰、屈伸腿、肘、腕和踝部等活动,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用压力疗法时注意不要影响患儿发育,佩戴大小合适的压力衣或弹力套。瘢痕挛缩畸形影响生长发育或功能者,可于伤后3~6个月尽早行矫形手术。

(九)婴幼儿烧伤的预防

家长24h照看,暖水瓶应放置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饮水机要用防护装置门,定期检查各类家电的安全性,不要在家里留下可以燃烧的火源。吃饭时不要将刚从锅里盛出来的热汤放在孩子能够到的地方。家庭使用的电炉、电暖器,要安装防护罩。电热毯取暖使用过后要关掉开关,以防家里失火。孩子洗澡时,先放凉水,再适度加热水,避免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时掉入开水盆中。教育孩子不要去接触电插头、电开关等危险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