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取与分离

提取与分离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据此可将两类成分分离。

1.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及原理

(1)溶剂萃取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的目的。

(2)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酸性,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3)炭粉吸附法:主要适于苷类的精制工作。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滤过,收集吸苷炭末,依次用沸水、沸甲醇、7%酚/水、15%酚/醇溶液进行洗脱。

2.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分离方法

(1)柱色谱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此外,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①硅胶柱色谱: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醚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

②聚酰胺柱色谱: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大体有下述规律(2012年):a.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b.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即相应减慢。当分子中羟基数目相同时,羟基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具有邻位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c.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d.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el)柱色谱: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hadex-G型及Sephadex-LH20型。

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制: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

(2)pH梯度萃取法:根据黄酮类苷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的性质,可以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后,依次用5%NaHCO3、5%Na2CO3、0.2%NaOH及4%NaOH溶液萃取,来达到分离的目的。一般规律大致如下:

酸性: 7,4'-OH > 7-或4'-OH > 一般OH > 5-OH

(3)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在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中,具有邻二酚羟基成分与无此结构的成分,可用铅盐法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据此可将两类成分分离。与黄酮类成分混存的其他杂质的分子中如有羧基(如树胶、黏液、果胶、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或邻二酚羟基(如鞣质等)时,也可被醋酸铅沉淀达到去杂质的目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铅盐生成的沉淀,滤集后按常法悬浮在乙醇中,通入H2S进行复分解,滤除硫化铅沉淀,滤液中可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