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疾病检查相关说明

精神疾病检查相关说明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脑影像研究有一定的不足和限制,但足以证明精神疾病存在脑结构的改变,将来可能是诊断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指标之一。由此可见,精神疾病脑电生理的检查将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判断是一个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此外,对精神疾病脑电生理的常规检查也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带来的精神病性症状。

(一)精神疾病安全风险评估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角色及情绪的改变,常会出现一些冲动的行为,如自伤、自杀、冲动攻击等,对患者自身、他人和物品造成伤害或威胁。研究显示,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中,自伤、冲动等行为的发生率为18%~21%;而在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多处于疾病的急性期,症状丰富,有的患者正是因为发生了自伤、冲动等行为才被发现并送入院的,因此,院内患者自伤、冲动行为高达45%,为此,90%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在执业生涯中至少受到过1次攻击。而且,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自伤、冲动等行为的突出特点是少数患者反复发生(即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且发现这些患者在一般资料、精神状态、诊断分型、历史因素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自伤、攻击等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准确的评估,可以提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及时消除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是历来精神科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定期安全风险评估,也是精神疾病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室、脑电生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性系列 近年,性激素水平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研究发现,男性内源性抑郁患者血浆睾丸酮水平,促卵泡成熟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较正常人低,其睾丸酮水平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躁狂状态的患者E2值无论是平均值还是绝对值均明显低于抑郁状态患者,但t值则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曾涛等测定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丸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性腺轴存在功能失调,而且还发现,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也改善了伴随的性功能障碍。但是精神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性功能障碍,影响到35%~60%服药人群。因此为了预防精神疾病症状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服药依从性和减少精神症状的复发,治疗精神障碍的患者时应该考虑到是否需要治疗性功能障碍及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对性功能的影响。同时,精神疾病药物对泌乳素等激素分泌影响较大,临床上会出现闭经、泌乳,故应用药物前、后定期复查。

2.甲状腺系列 很久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甲状腺功能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精神异常,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精神障碍患者也常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据统计,精神障碍患者中伴有严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占1%~4%,而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则占4%~40%。据统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1%~69%,抑郁症患者抗甲状腺抗体滴度增高者发生率可达20%,而普通人群只有5%~10%;同时,抑郁症患者体内甲状腺结合抑制性免疫球蛋白也高于正常,提示存在针对甲状腺的自身免疫过程。因此,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提出,在每一个抑郁症患者中必须排除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在其他精神障碍中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证据结论不一致,但是甲状腺功能和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抑郁的患者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是必要的。

3.头颅影像学检查 近几年对于精神疾病病因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假说参差不齐,但相对较一致的观点是精神疾病神经发育障碍的假说,由此,大量研究报道了相关的脑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如抑郁障碍的脑影响学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额叶体积减少、海马体积减少,杏仁核体积增大,基底核体积改变等,精神分裂症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组织的丧失导致其出现脑体积减小、脑室扩大、脑萎缩等异常。尽管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脑影像研究有一定的不足和限制,但足以证明精神疾病存在脑结构的改变,将来可能是诊断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指标之一。除此之外,一些脑器质性隐匿病变也会导致精神病性症状,甚至以精神病性症状首发,在精神科常规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一方面可以排查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脑影像结果指导诊断及治疗。

4.脑电生理检查 在精神科临床上,目前诊断精神障碍的途径仍然主要是基于对症状的观察,迄今还没有公认的提示该障碍的特征性的生物学指标。但是在既往的研究中发现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存在一些脑电生理的异常。如: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常规EEG检查的主要发现有:在α活动的数量及频率方面,躁狂症与抑郁症无差异或前者稍快,抑郁症平均频率较正常人低,α指数也较低,重性抑郁较非重性抑郁a指数低等情况。在睡眠脑电研究方面,大家公认抑郁症患者有睡眠脑电的改变,,比较一致的发现是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增多及早醒,深睡眠减少;在诱发电位检查中:研究最初曾发现精神病性抑郁对于任何固定强度刺激的反应,其初始成分的平均振幅都较高,明显不同于神经症性抑郁、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正常人。由此可见,精神疾病脑电生理的检查将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判断是一个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此外,对精神疾病脑电生理的常规检查也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带来的精神病性症状。

5.其他 研究证实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重症抑郁及自杀风险的高患病率。由于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情感不稳,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由于一些社会、个人因素,多数患者会隐瞒病史,再则感染性疾病本身也可以导致精神疾病,因此,入院常规感染性疾病的筛查是必要的。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认知功能缺陷和血糖代谢调节紊乱,其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为普通人群的2~4倍,预示着两者间可能存在潜在相关性。

(三)心理测查及评估

目前,评定量表已经在心理卫生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在心理卫生评估工作中继续占有重要地位。评定量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均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参考价值,是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及精神科等领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应用是20世纪60年代精神医学的一大进展,其促进了精神医学科研及诊疗效果的可比性及科学性,同时依据评估结果诊疗,避免诊疗的随意性,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在研究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中,必须有标准化及量化工具,才能评定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程度、内容及范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相应在精神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因此,评定量表及相关心理测查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亦是必不可少的测试工具。其评定量表的频率根据量表的性质及患者的病情决定,其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