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之始,本岐黄

医之始,本岐黄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普及学堂里的学生们正在齐声朗诵着《医学三字经》。临床乃中医之生命线,仁心仁术乃中医之魂。俗话说,木有本,水有源,饮水思源,巩固根本,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医学的开始是在古老的黄帝时期,中医之术在古代属于帝王术之一。他们之间的问答,把中医之道阐发出来。所以后世也将中医学称为岐黄之术。所以说,中医表面上是从岐伯与黄帝问对之中开始的,是根于《黄帝内经》,而实质上却是根于尊师重道的传统道统。

《医学三字经》曰,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疾病却越来越复杂。为什么科技的发展,不能让疾病减少,相反,各种疾病却层出不穷呢?

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疾病不是别人传染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如果层层地剖析,你会发现很多病都是源自于人的内心欲望。

有句话讲,现在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

是源源不断的欲望,让整个身体的精气神都不够用。

我们想要解决当今时代无穷无尽的疑难杂病,需要回归到古圣先贤的智慧中去。

大家看,那些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的人,都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住在高档别墅里的人,更不是官居高位、权势盖天的人,相反,是那些回归自然,同时又能学习传统文化、圣贤经典的人。

所以说,人之所以不健康了,是因为我们离自然、离传统经典越来越远了。亲近自然,让我们身体安详,回归传统经典,让我们心灵平衡。身心协调,何病之有?

清晨,阳光明媚。中医普及学堂里的学生们正在齐声朗诵着《医学三字经》。语调和缓,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是读古代经典的三个要点。朗朗的读书声,非常悦耳。

我发现这些学生在读经后,气质都有些不同,清纯秀丽,一腔正气。他们都是中医爱好者,想学习中医。

俗话说,业余学,身家用,闲时学,忙时用。

现在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和家人身心疾病的逼迫,加上对健康的渴望。

我在想,既然要普及中医,就要从最根本的抓起,就像建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

那么中医的地基在哪里?中医的根本何在?

有位国医大师讲过,四大经典为根,各家学说为本。临床乃中医之生命线,仁心仁术乃中医之魂。也就是说,我们中医传播者、普及者,必须时刻抓住四大经典、各家学说,以及临床实践,还有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仁慈之心。

我就想通过让大家修习《医学三字经》,边讲解边临床,同时配合学习传统国学,熏陶学生们的仁心仁德,运用这种方式来传播中国真正的古医学。

学生们非常精进,很快就将《医学三字经》背完了。

修学一部经典,分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层层递进,步步高升,缺一不可。第一,是读一百遍;第二,是背一百遍;第三,是默写一百遍;第四,是能够讲解经典的大意;第五,能够联系临床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学生们问,医之始,本岐黄,是什么意思呢?

俗话说,木有本,水有源,饮水思源,巩固根本,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医学的开始是在古老的黄帝时期,中医之术在古代属于帝王术之一。

古代黄帝为了让人们健康,经常跟丞相探讨医理。这些宝贵的经验智慧就记载在《黄帝内经》里。岐黄就是岐伯和黄帝,他们一位是帝王,一位是帝王的老师。他们之间的问答,把中医之道阐发出来。所以后世也将中医学称为岐黄之术。

大家想想,为什么叫岐黄之术,而不叫黄岐之术呢?黄帝不是最大的吗?怎么岐伯还比他大,在他前面呢?

原来黄帝称岐伯为天师,天子之师啊!即使贵为天子,他也有老师,也要恭敬求教老师,这是尊师重道的精神啊!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孝亲尊师。有这精神,中华文化代代相承,这精神缺失了,就很难传承。

所以说,中医表面上是从岐伯与黄帝问对之中开始的,是根于《黄帝内经》,而实质上却是根于尊师重道的传统道统。没有尊重师道,医学不会代代昌明。

黄帝对岐伯是非常恭敬、非常至诚的。他贵为天子都这样尊重老师,何况是我们平常之人。

所以说中医学的鼻祖是岐伯、黄帝,但中医学的真正基础却是尊师重道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