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凝物质及其作用

抗凝物质及其作用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生理状况下,凝血系统具有低水平活性,依靠细胞和体液的抗凝机制两者处于低水平动态平衡,故血液不会凝固。抗凝主要物质及其功能见表16-7。肝素这种抗凝作用可被鱼精蛋白、甲苯胺蓝中和。病理性抗凝物质主要包括肝素及类肝素物质、狼疮抗凝物、凝血因子抑制物等。分别见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及体外循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患者反复输血等。

正常生理状况下,凝血系统具有低水平活性,依靠细胞和体液的抗凝机制两者处于低水平动态平衡,故血液不会凝固。细胞抗凝主要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肝和血管内皮细胞,它们参与合成和释放某些凝血抑制物,灭活或消除某些活化的凝血因子。内皮细胞抗凝成分主要有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和α2-巨球蛋白。体液参与抗凝的因子除了上述因子外,还包括蛋白Z(protein Z,P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α1-抗胰蛋白酶(antitrypsin,α1-AT)等。抗凝主要物质及其功能见表16-7。

表16-7 细胞抗凝主要物质及其功能

(一)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AT-Ⅲ抑制酶作用非常广泛,AT-Ⅲ中的精氨基酸残基与有丝氨酸蛋白酶的凝血因子(FⅡa、FⅦa、FⅨa、FXa、FⅪa、FⅫa)中丝氨基酸残基结合,“封闭”了这些酶的活性中心而使它们失活。肝素与AT-Ⅲ中赖氨酸残基结合,使AT-Ⅲ构型发生改变,有利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大大增强AT-Ⅲ抗凝功能;当AT-Ⅲ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后,肝素可从复合物中重新解离释放,再与其他游离的AT-Ⅲ结合,继续发挥其抗凝功能。肝素还可以激活肝素辅助因子Ⅱ(heparincofactorⅡ,HCⅡ),特异性地结合并灭活凝血酶。肝素这种抗凝作用可被鱼精蛋白、甲苯胺蓝中和。

(二)蛋白C系统

包括蛋白C(proteinC,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蛋白S(proteinS,PS)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蛋白C因首次被发现于牛血浆蛋白层析沉淀在第三峰,故称蛋白C。蛋白S因在美国Seattle分离成功而命名。蛋白C和蛋白S均是丝氨酸蛋白酶,其合成依赖维生素K。蛋白C与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结合,被TM-Ⅱa复合物中的凝血酶激活,形成活化的蛋白C(APC),蛋白S作为辅因子能加速蛋白C的活化;APC主要作用是:①灭活FVa和Ⅷa;②限制FXa与血小板结合,使FXa激活凝血酶原的作用大大减弱;③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激活纤溶系统;④增加AT-Ⅲ与凝血酶结合。

活化蛋白C可被α2-纤溶抑制酶、α2-抗胰蛋白酶、αl-巨球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3等灭活。

(三)蛋白Z抗凝系统

蛋白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糖蛋白,蛋白Z与FXa结合,并使其失活;在有磷脂和Ca2+的参与下,可以加大这种作用。ZPI在PZ的协助下,形成Xa-ZPI-PZ复合物,加快灭活Xa速度,在1min内使其失去95%的活性。

(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TFPI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FⅦa很稳定,即使肝素存在,AT灭活Ⅶa的速度很缓慢。TFPI与Xa按1:1结合,形成TFPI-Xa复合物而灭活Xa;同时,在Ca2+的参与下,TFPI-Xa复合物和TF-Ⅶa结合成四聚体复合物,从而抑制TF-Ⅶa的活性。

(五) 其他抗凝物质

αl-纤溶抑制酶(αl-macroglobulin,αl-AP),主要对Xa的灭活作用,对KK和纤溶酶有抑制作用。α2-巨球蛋白可与多种蛋白酶结合,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凝血酶、KK。C1-抑制物,灭活激活的补体及内源性凝血因子Ⅺa、Ⅻ、KK,是KK的主要抑制物。

病理性抗凝物质主要包括肝素及类肝素物质、狼疮抗凝物(1upus anticoagulation,LAC)、凝血因子抑制物等。分别见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及体外循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患者反复输血等。

链接 抗凝血酶Ⅲ还具有灭活APC、纤溶酶、KK、t-PA、u-PA等作用;实验证明还可以灭活TF/Ⅶa,这一作用能被FⅩa、FⅪa增强。TM还具有纤溶抑制作用,使凝血酶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的活性增强。蛋白C抑制物有抑制APC的作用,其实质就是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3(PAI-3),具有广谱的蛋白酶抑制物特性,参与纤溶和纤溶抑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