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用枣仁显奇功

善用枣仁显奇功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老治神经衰弱,每每短期即见良好效果,除辨证允当外,善用酸枣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方中酸枣仁为安神要药,用量较大,为刘老治疗神经衰弱的必用之品。近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无论在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药物引起的兴奋状态下,均能表现上述作用。故刘老指出酸枣仁生熟之差异,在于能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不同作用;生熟并使,拮抗协调,能获较好疗效。后酸枣仁减为50g,未再出现此情况。

刘老治神经衰弱,每每短期即见良好效果,除辨证允当外,善用酸枣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酸枣仁的镇静安神作用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是临床治疗血虚肝热不寐之主方。自张仲景以来虽众多医家均喜用其治疗虚烦不眠,但刘老在加减变化及药物剂量上均与常医有颇多不同之处,故获效能更胜一筹。

案3 盖男,55岁。

1975年1月18日初诊。头痛、头晕、失眠已多年,劳累后加重,伴有心烦、急躁、耳鸣。时有腰痛,食欲欠佳,偶有胃痛,大便稍干。身体较瘦,舌苔微黄、稍厚,脉虚弱。辨证:心肾两虚,脾胃不和,痰火内阻。治法:滋肾养心,健脾调胃,清热豁痰。处方:酸枣仁(生熟各半)37g,天麻、白术各18g,菟丝子、枸杞子、黄精豆豉、天冬、生鸡内金、柏子仁各l2g,橘络9g,厚朴、砂仁、山栀皮各6g,天竺黄5g。人参1.5g,马宝0.6g,共研细粉,分2次冲服。

2月18日二诊:服药20余剂,饮食、睡眠均有好转,舌脉已正常。原方继服以巩固之。

评述:酸枣仁汤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方中酸枣仁为安神要药,用量较大,为刘老治疗神经衰弱的必用之品。《本草逢源》曰:“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刘老生熟并用,阴阳同调,深得《内经》平阴秘阳之精髓。另在本案中刘老取菟丝子、枸杞子、黄精、天冬滋肾养心,白术、生鸡内金、厚朴、砂仁健脾调胃,淡豆豉、山栀皮、天麻、天竺黄、橘络清热豁痰。纵观全方,澄本清源,扶正祛邪,平调阴阳,无需重镇安神之品而神气亦可自安,睡眠迅速好转。近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无论在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药物引起的兴奋状态下,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刘老治神经衰弱,每案必用之,确属高见。在用量方面,综观刘老以前古今医者,单味使用本药极少有超过30g者,更有人提出,本药一次用量超过50粒即有发生昏睡、丧失知觉、使人中毒的危险。刘老根据《名医别录》言酸枣仁“主烦不得眠……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本草汇言》云其能“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本草再新》谓酸枣仁能“益志定呵,聪耳明目”等论述,并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该药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能滋补强壮,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有百益而无一害,用至50粒即能中毒一说不足为凭。故对一般成人他一次剂量多用30g以上,甚有多达75~90g者,用量五六倍于他人,突破了古今本草方书对本药用量的记载。且刘老还常喜生熟并用,《本草纲目》云:“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生用疗胆热好眠。”《本草纲目拾遗》云:“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故刘老指出酸枣仁生熟之差异,在于能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不同作用;生熟并使,拮抗协调,能获较好疗效。正如本案按语中所说:“刘老医生之善用酸枣仁,犹如张锡纯之善用生石膏。”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治神经衰弱不寐者,凡心肝血虚、情志不遂所致失眠,多用酸枣仁汤,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他认为,如酌加炒防风8g,可提高条达肝气之功,改善睡眠质量。《本经》谓防风“主头眩痛……烦满。”《日华子本草》曰其“补中益神……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均说明防风有疏调安养之功。其用药配伍之奥秘,值得后学细细体味。

关于酸枣仁的应用,笔者在临床上常与柏子仁同投,常规用量酸枣仁30g,柏子仁15g,对顽固重症者可渐加用量。曾治蒋女,41岁,因儿子不肯学习而烦恼急躁,常年失眠已2年,厌噪声,常仅能睡2~3个小时,舌红苔薄,脉细小弦,经中西药物叠治乏效,遂由朋友介绍前来就诊。此乃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心神失宁。治予清泄肝火,镇心安神。酸枣仁60g、合欢皮、淮小麦、夜交藤、灵磁石各30g,朱茯神20g,炒赤白芍各15g,炒栀子、淡豆豉、夏枯草、炒柴胡各10g,炙甘草6g。服上药7剂后烦躁明显减轻,夜能寐,惟醒2~3次,但醒后能复寐。二诊去夏枯草,加川雅连5g,7剂后效佳。后因春节期间停服中药,不寐又作,只能睡2~3个小时,仍用上方加白蒺藜15g。隔日病人打电话述,服上药后,白天、晚上均要睡,无法控制。嘱改为晚上服药,后白天瞌睡即消除。后酸枣仁减为50g,未再出现此情况。故学习刘老的经验也不是机械刻板地认为酸枣仁用量越大越好,尤其在药价过涨的今天,既要治疗有效,也要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关键还是要辨证精准,配伍允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