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痰活血,养心平肝治眩晕

化痰活血,养心平肝治眩晕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引起眩晕的疾病近百种,按其病变部位不同,大致分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而中枢性眩晕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疾病所引起,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该患者素有高血压病,为肝阳上亢,扰于头目清窍所致,属脑性眩晕。

临床引起眩晕的疾病近百种,按其病变部位不同,大致分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而中枢性眩晕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疾病所引起,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常见于高血压病、低血压症、动脉硬化症、脑瘤、脑血栓、贫血等病症。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步态障碍,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症状。颜老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虽临床中枢性眩晕多见肝阳上亢型,但颜师通过临床对中枢性眩晕症患者的细微观察,发现他们常伴血压升高,心前区欠适等高血压心脏病的部分症状,他认为对这类病人如仅考虑治眩晕,往往难收佳效,必须考虑患者有无心系基本症状。如有则每每配入治心之药,尤其是活血化瘀、行气开痹之品,终使疗效大增。

案9 王男,43岁。

2007牟2月5日就诊。既往有头晕失眠病史10余年,近1周来头晕加重,伴夜间难以入睡,大便干结,2~3天一行。血压160/120mmHg,服降压药后,血压120/95mmHg。舌苔黄,脉沉弦。证属眩晕(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天麻钩藤饮加减。珍珠母、磁石(先下)、益母草、桑寄生、酸枣仁、夜交藤各30g,钩藤(后下)、赤芍各20g,生地黄、夏枯草、牛膝各15g,泽泻12g。天麻10g,7剂。

评述:现今将眩晕分为脑源性、颈源性、耳源性三类,而前两者和心血管病均有一定的关联。该患者素有高血压病,为肝阳上亢,扰于头目清窍所致,属脑性眩晕。故颜师在主方天麻钩藤饮基础上加用赤芍以活血,“通顺血脉……散恶血”(《别录》)“除血痹”(《本经》),可助他药扩血管以降压,对该症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亦有极好的防护作用。

案10 张某,女,51岁。

2007年2月15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近2日头晕明显,伴心悸、胸闷,夜间难以入睡,大便干结,2~3日一行,血压150/90mmHg,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眩晕(肝肾阴虚),治宜补益肝肾,理气活血。丹参、珍珠母(先下)各30g,制首乌18g,合欢皮、酸枣仁、枸杞子各15g,潼白蒺藜、郁金各12g,香附、天麻、菊花各10g,降香6g。7剂。

评述:张女头晕心悸,因于气血不足,且年过半百,伴心悸、胸闷,肝肾阴虚致虚阳飞越(此乃虚眩)。故颜老用天麻平肝息风,加菊花、潼白蒺藜以增平肝定眩之功,配枸杞子、制首乌养心血,益肝肾,但颜师认为对伴心悸、胸闷、高血压的眩晕患者,既不可纯用补血滋阴,亦不可仅投镇静平肝,而应时时考虑用药必须照顾到心系的症状。故方中又重用丹参、赤芍、郁金、降香活血通络,有利平悸、畅胸,并用珍珠母、炒酸枣仁、合欢皮,镇心、养心安神。诸药相伍,共奏平肝息风、养心安神之效。

(董胡兴 马继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