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与老花眼的区别是什么?上年纪的人视物不清,可能是老花眼,但也可能是远视,远视眼和老花眼完全是两回事。老花眼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属于人体功能老化的一种表现。而远视属于屈光不正所致,与老花眼的形成机制上完全不同。下面我们来从形成机制上进一步区分。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年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硬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于是看近物困难。而远视眼是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短,或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及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小等引起。因此,老花眼和远视眼完全不同。但在戴用凸透镜矫正视力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此外,老花眼出现症状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工作性质有关。一般在40-50岁时发生老花眼,但如果有远视眼未矫正,老花的出现要比正视眼者为早。
远视眼是眼病中常见的屈光不正,它是因眼球在无调节情况下外界景物的成像聚焦于视网膜后,不能看清物体。远视眼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看近物和远物都不受影响:多见于青少年轻度远视患者,它可以通过眼球的睫状肌及富有弹性的晶状体进行自身调节看清物体。
(2)看近物不清楚,看远处物体较清楚:这些患者远视度数一般较深,或因年龄增大,调节能力减弱而显示出来。
(3)远近物体均不能看清楚:这是较严重的远视,远视眼在儿童时期多属于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用镜片矫正,视力可通过眼球调节达到正常。但若成年后仍有明显远视,则是眼球发育不完善的结果。这里特别提出的是远视眼并不是人们想象中能看清远处物体,实际上它看远看近都不清楚,需要眼球进行调节来看清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45岁左右,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和晶状体的弹性开始生理性衰退,看近时特别是阅读小字感到力不从心,需将阅读物放在眼前远一些的地方才能看清。之后看东西时间稍长些可出现眼酸、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这些都是因老视而带来的一系列视疲劳的症状,这时需配用一副合适的眼镜来补偿眼睛调节能力的减退,所以远视眼与老花眼并不是一回事。老花眼可通过眼科医生对视力的检查确定所需要配戴眼镜的度数,一般按30cm视物清楚为标准。40岁可戴100度的老花镜,45岁可戴150度,以后依此类推,每隔5岁可增加50度,60岁需戴300度,以后就不必增加了,因为读书距离为33cm需要300度的调节。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区别远视眼与老花眼呢?
有些人在年老后出现远视,可能是晶状体屈光力减弱导致的屈光性远视。此外,这种远视也可能是年轻时的隐性远视,随着年老后眼球调节功能的退化,慢慢转变成了显性远视。
其实,老花眼和远视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有远视的人,看远物和近物都存在看不清楚的情况;而老花眼发生则一般表现为近物看不清,看远物不受影响。所以老年人在眼神变差时,应该仔细区分其表现,并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