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大多发生于颅后窝血肿或占位病变,直接引起幕下颅腔压力严重增高,使小脑扁桃体受挤压,向下疝出;另外,多见于小脑幕切迹疝的中晚期,此时幕上压力增高传到小脑幕下,因而最后也将并发枕骨大孔疝。颅后窝容积小,故其缓冲体积也很小,较小的血肿或肿瘤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使靠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下疝入颈椎管上端,形成枕骨大孔疝。

一、基本概念

脑疝:是指颅内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引起脑体积增大和颅内压增高,使一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并通过一些解剖上裂隙被挤入至压力较低部位中去,即为脑疝。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所共有的征象,由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体积的增大,如脑积水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的变小,如颅底凹陷等。

库欣(Cushing)反应:当颅内压急剧增高时,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这种变化即称为库欣反应。

颅内压的正常值:成年人正常的颅内压为70~200mmH2O,儿童正常的颅内压为50~100mmH2O。

二、小脑幕裂孔疝

(一)发病原因

1.外伤所致颅内幕上血肿,如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

2.感染,如颅内脓肿。

3.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

4.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的占位病变增长不断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侧大脑半球内压力高于其他部位,可使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和沟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中脑急性受压,发生变形、水肿、缺血,甚至出血,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侧大脑脚(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受压,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体征;大脑后动脉受压狭窄,其供血区域发生梗死,加重脑水肿,且疝出的脑组织如不能及早获得还纳,可因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充血、水肿以致引起嵌顿、出血、水肿和坏死,更严重压迫脑干;中脑导水管部分或完全受压,产生急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脑疝演变更加严重。

(三)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状如下。

1.早期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患者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表现。

(2)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失代偿以后,患者意识进行性加重,安静转为烦躁不安,进而转为嗜睡、意识朦胧或浅昏迷。

(3)瞳孔变化:瞳孔两侧不等大,患侧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4)锥体束征,一般表现为轻度的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等。

(5)生命体征改变,轻微的脉搏,呼吸减慢。

2.中期临床表现 出现颞叶沟回疝的典型症状。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嗜睡转入半昏迷状态,眼球内斜,对呼唤已无反应,但强刺激尚有反应。

(2)瞳孔改变:脑疝同侧的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此时对侧瞳孔大小仍可正常,但对光反射多已减弱,眼球尚能左右摆动。

(3)生命体征出现库欣反应:呼吸深而慢,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体温稍上升。(4)锥体束征:由于同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包括中枢性面瘫、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有时由于脑干被推挤向对侧移位,致使对侧大脑脚与对侧小脑幕游离缘相挤,造成脑疝同侧的偏瘫。

3.晚期临床表现 晚期又称中枢衰竭期,症状如下。

(1)意识呈深昏迷,对一切刺激尚有均无。

(2)双侧瞳孔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多呈去脑强直状态。

(3)生命中枢开始衰竭,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脉搏频而微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先停止。此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使之复搏,辅助呼吸和给予升压药物,则心搏血压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四)治疗

在诊断脑疝的同时应快速静脉输注高张性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尽快去除病因,如清除血肿或切除肿瘤等。如难以确诊或确诊而病因暂不能去除时,可行以下姑息性手术。

1.侧脑室外引流术 可经侧脑室额角、枕角、体部等处穿刺置引流管,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适用于严重脑积水或脑室内有积血或血块者,是颅脑手术前常用的辅助性抢救措施。

2.脑脊液分流术 对不能彻底根治原发病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枕大池分流术等手术。

3.减压术 可采用颞肌下减压术,重度脑损伤伴颅内压增高可用去骨瓣减压术,对术中严重脑肿胀可切除部分非功能区脑组织以达到内减压的目的。

(五)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2.迅速开放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选择血管粗大易固定部位进行穿刺,以保证甘露醇快速输入,一般每250ml在15~30min输完。

3.开放静脉同时立即报告医师。

4.病因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及时安置口咽通气道,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6.糖皮质素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

7.症状护理。

三、枕骨大孔疝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大多发生于颅后窝血肿或占位病变,直接引起幕下颅腔压力严重增高,使小脑扁桃体受挤压,向下疝出;另外,多见于小脑幕切迹疝的中晚期,此时幕上压力增高传到小脑幕下,因而最后也将并发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有急性疝出和慢性疝出两种。

(一)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颅后窝容积小,故其缓冲体积也很小,较小的血肿或肿瘤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使靠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下疝入颈椎管上端,形成枕骨大孔疝。①延髓受压,急性延髓受压常很快引起生命中枢衰竭,威胁患者生命;②第四脑室中孔为疝出的扁桃体所阻塞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增高,脑疝程度加重;③疝出的小脑扁桃体发生充血、出血和水肿,致使延髓和颈髓上段受压加重;④慢性疝出多可以发生粘连,脑疝不易复位。

(二)临床表现

1.枕下疼痛、颈强直或强迫头位 疝出组织压迫颈上部神经根,或因枕骨大孔区脑膜或血管壁的敏感神经末梢受牵拉,可引起枕下疼痛。为避免延髓受压加重,机体发生保护性或反射性颈肌痉挛,患者头部维持在适当位置。

2.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慢性脑疝患者多有视盘水肿。

3.后组脑神经受累 由于脑干下移,后组脑神经受牵拉或因脑干受压,出现眩晕、听力减退等症状。

4.生命体征改变 慢性疝出者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急性疝出者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迅速发生呼吸和循环障碍,先呼吸减慢,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很快出现潮式呼吸和呼吸停止,如不采取措施,不久心搏也停止。

(三)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2.迅速开放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选择血管粗大易固定部位进行穿刺,以保证甘露醇快速输入,一般每250ml在15~30min输完。

3.开放静脉同时立即报告医师。

4.如出现呼吸停止,即刻给予人工呼吸,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接通呼吸机。

5.解除病因。

6.如出现心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心内注射。

7.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8.症状护理。

脑疝的护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