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橘类入药的来历

橘类入药的来历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才领悟橘类皆可入药的道理,于是顺手捋了一把橘花交给差役,并嘱咐按原来的药方一同煮煎。400年后,明代医药家李时珍作为橘类入药的重要论据写入《本草纲目》而传世于今。橘花,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花卉。橘子,又名橘、橘实、黄橘,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苏母按其所述方法救治,竞治愈了很多患者,从此,橘叶可入药疗疾便流传开来。其他药物多以新鲜为珍贵,唯有橘皮以陈年者为佳。

(1)橘花:相传,韩彦直任温州知府时,在淳熙四年(1177年),对温州府城的环城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募工疏浚。他不仅亲临现场督导,而且还直接参与劳动。由于劳累过度,又外感风寒,于是发热乏力,咳嗽痰涎。服了几剂药后,发热消退,但咳嗽痰涎,却成了“久治难愈”之症。他虽懂岐黄之术,但毕竟没有坐堂问医的实践,对自己的病症,也不敢贸然下药,还是请府城名医会诊为好。而医生深知知府通晓药理,怕惹祸丢名,都不敢有所发挥,只做“稳妥”文章,从张仲景《伤寒论》里选择较温和的汤头,加以增减。平安方子,药性缓慢,一时难以见好,以致延误时日。

一天,差役端来的汤药,他只顾趁热喝了,虽觉得有点异味,一时也说不上什么?当时又正陪伴客人说话,既未顾及,也未思考,送客以后,又忘了查问。次日,韩彦直觉得咳嗽好多了,才想起了汤药的异味,于是将差役叫来查问。而差役以为用了“脏水”而“东窗事发”,战战兢兢,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名堂来。他看问不出什么结果,只得查看药渣,不料竟多出了一味“药”,一朵朵小花,虽似曾相识,却一时说不出是什么,更没有往橘花上去想。此时,差役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下去了,只好坦白交代:原来正要煎药时,却遇上雷电交加,急风骤雨。差役因偷懒、贪图方便,煎药用的水,是从庭院橘树旁边金鱼缸里舀的。韩彦直听了差役的用水经过,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有点鱼腥气?同时,意识到是橘花发挥了作用。他细心地查勘了现场,观察了金鱼缸里的水,上面还飘浮着不少橘花,证实了药渣里的小花确是橘花。此时,才领悟橘类皆可入药的道理,于是顺手捋了一把橘花交给差役,并嘱咐按原来的药方一同煮煎。一帖服下,终于咳止而痰清,药到病除。

韩知府病愈的消息,在府城医界不胫而走,特别是曾为他看过病的一些名医感到惶恐不安。打听到韩知府添加了橘花,把原来的方子演变成橘花为君的“橘花汤头”,又感到十分高兴。为此,几位名医特地编了一首药性歌括“橘花辛温,顺气宽膈,和胃去胀,止咳化痰”的歌词送到府衙时,韩彦直正在伏案修改《橘录》,认为橘花的结晶是“橘实”(橘子,中药称橘实),包括橘花和橘叶、橘皮(红、白)、橘络、橘核在内皆可入药,虽疗效略有“分工”,却十分相似或近似而已,于是在《橘录》上加了一段:“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为橘红,青橘则青皮,皆药之所须者。”400年后,明代医药家李时珍作为橘类入药的重要论据写入《本草纲目》而传世于今。

橘花,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花卉。橘花味辛,性温,入脾、肺经,有顺气宽膈、和胃去胀、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咳嗽痰多、呃逆等。

橘子,又名橘、橘实、黄橘,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橘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之效,适用于脾胃气滞、胸腹满闷、呕逆食少、口中干渴或消渴及咳嗽痰多等症。《日华子本草》言其“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饮膳正要》言其“止呕下气,利水道”。

(2)橘叶:相传汉文帝时,荆州桂阳郡有位高土,名叫苏耽,他有一手精妙绝伦的医术,远近闻名。他为人治病不收报酬,故人们称他为“苏仙公”。

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要3年才能回来。他将诸事交代完毕,驱车上路时,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送行,送到了长亭,仍不肯离去。苏耽深作一揖后说道:“古人云: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诸位父老兄弟的盛馈美意,我已铭心刻骨,天色不早,还是各自回去吧!”乡亲们依依不舍,有的甚至流下泪来,其中一位开口道:“苏君在此,我等赖为保障,如今远出,一旦发生疫病,则贫者、重症只得坐以待毙了。”言下不胜伤感。苏耽淡然一笑:“吉人自有天相,请勿多虑。”复作一揖,就此离别。

第二年夏天,果然疫病流行。患者多恶寒发热、胸膈痞满,当地庸医及巫婆乘机向病人勒索,但不久就没有人相信那些庸医和巫婆了。原来苏耽离家时,对其母说:“儿据五运六气之说,推知明年将有伤寒流行,家中后院的橘树及井水可以救急。患者如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者,可用井水一升,橘叶三片煎服,愈后勿收钱物。”苏母按其所述方法救治,竞治愈了很多患者,从此,橘叶可入药疗疾便流传开来。这也是“橘井”“橘井泉香”的由来。

橘叶,又名橘子叶,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叶。全年可采,以12月至翌年2月间采者为佳,采后阴干或晒干。本品味苦、辛,性平,入肝、肺经,有疏肝行气、化痰消肿之功,适用于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等。

(3)橘红:相传在明朝初年,有一北方人到化州任县太爷,他长年累月罹患喘咳痰多的病,每晚都要衙役煎药服。有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初春夜晚,衙役懒得到外面取水,便在庭院内金鱼池里取水煎药给县太爷饮,县太爷服后顿觉心胸舒坦,喘平气顺,痰消寝安。翌晨,县太爷便一再追问原委,衙差推搪不过,便将真情禀告。县太爷感到蹊跷,便亲临该池,见水池周围有几棵橘红树,橘红花盛开,香气馥郁扑鼻,池水中漂浮着许多橘红花。县太爷料想必定是橘红之功效,于是,便将原来的药方配加橘红数片煎服,连服数日后,不料喘咳病竟全好了。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青光橘红”。本品味辛、苦,性温,入肺、脾经,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之功,适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据《化州县志》载:化州镇赖家园所产的橘红,称为正品化州橘红,药效特别好,主要原因是该地蕴藏着礞石(礞石具有化痰止咳作用),土层深厚,橘红生长吸收了土壤里礞石所致。古方成药“橘红丸”,适用于肺胃湿热、咳嗽痰盛、呼吸气促、口舌咽干、胸中痞满、饮食无味等症。

(4)橘皮:《泊宅编》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其他药物多以新鲜为珍贵,唯有橘皮以陈年者为佳。

莫强中做江西半城县令时,突然得了消化系统的病症,凡食毕,便立即感到胸闷,十分难受,用方百余帖,病情依旧。偶得一同族的偏方,称“橘红汤”,煎来早晚饮服,数帖之后,吃饭有了味道。一日莫强中坐堂视事,操笔批阅文件,顿觉有一物坠入腹中。感觉十分明显。莫强中大惊,汗如雨下,小吏扶其归后宅休养。须臾间,腹痛便急,解下数块坚硬如铁弹丸的东西,腥臭不可闻。从此,莫强中胸部渐渐宽舒。原来他解下的是脾胃冷积之物。其外甥说:“……阿舅,你病有十多年了,药饵吃下百余帖;论品类也有数百种,而治疗胸闷之症,橘皮有特效,那是今古籍中记载过的。”

陈皮,为芸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生用,又名橘皮。陈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也称贵老,且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质最好,处方名广陈皮、新会皮。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及湿阻中焦所致的纳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等症。《本草纲目》言其“疗吐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疗,解鱼腥毒”。“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青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树的未成熟果实或青色果皮。陈皮、青皮源于一物,均能行气,用于气滞证,然陈皮性温和而不峻,行气力缓,长于理脾气,故脾胃气滞者常用,且质清上浮,兼入肺经而燥湿化痰,故又可用于湿痰咳嗽;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长于破气而疏肝经郁滞,主治肝郁诸症,并有散结消滞之功,用于食积气滞症,本品破气散积化滞之力较强,但健脾作用不及陈皮。青皮味苦、辛,性温,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珍珠囊药性赋》言其“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胁肝经积气”。药理研究表明,青皮所含的挥发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胃肠积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