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助腹腔穿刺抽液

协助腹腔穿刺抽液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评估过程中,视诊可观察腹部膨出、肚脐凸出及测量腹围,听诊呈正常肠鸣音,叩诊可测移动性浊音,触诊呈液体波动。1.低血容量、休克 一般腹腔放液后,会补充清蛋白或新鲜血浆及利尿药,增加血液容积,排出第三腔隙的水分。双套管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适应证】 凡因疾病导致腹水的患者,如肝硬化、右心衰竭、癌症及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

【原理】 腹水是因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激素分泌失调,引起门脉静脉系统内的液体静压升高的现象,液体滞留于第三腔隙。

身体评估过程中,视诊可观察腹部膨出、肚脐凸出及测量腹围,听诊呈正常肠鸣音,叩诊可测移动性浊音,触诊呈液体波动。

【用物简介】

1.无菌棉球数个。

2.75%乙醇及安尔碘各1瓶。

3.2%利多卡因1支。

4.无菌手套1副。

5.无菌洞巾1条。

6.一次性注射器2ml、20ml或50ml各1支。

7.16号或18号留置针1副。

8.普通静脉输液套(需大量放液时,可采用输血输液套)1套。

9.真空引流瓶(500ml)依医嘱准备数瓶。

10.无菌纱布3cm×3cm 1包。

11.无菌试管(贴上患者标签)数管。

12.胶布1卷。

13.治疗巾及橡胶单各1条。

14.弯盘1个。

15.毛毯1条。

【步骤与要点】 见表5-4。

表5-4 协助腹腔穿刺的步骤及要点

(续 表)

(续 表)

图5-7 腹腔穿刺

A.腹腔穿刺抽液;B.穿刺后接真空引流瓶;C.穿刺后腹带包扎

【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放液的并发症如下。

1.低血容量、休克 一般腹腔放液后,会补充清蛋白或新鲜血浆及利尿药,增加血液容积,排出第三腔隙的水分。

2.腹膜炎 腹腔放液过程及伤口护理未遵守无菌原则,造成感染来源。

附:留置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要点

1.告知患者/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双套管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3.保持有效引流,维持一定负压。保持引流通畅,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维持负压在2~4kPa,负压不能过大,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双套管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

4.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患者全身症状、有无低钾、低钠、腹部体征等。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并发症预防如下。

(1)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渗液浸润皮肤发炎,取半坐卧位,利于引流,防止腹腔感染。

(2)引流不畅时,先离心方向挤捏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效时可用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冲洗,仍无法疏通可在无菌条件下换内套管。

(3)观察有无血性液流出,负压不可>4kPa。

6.腹腔双套管灌洗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注意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

7.拔管后要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变化,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可涂凡士林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