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圣的药方为医方之祖

医圣的药方为医方之祖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圣对中国医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中医有一种说法,经方为“医方之祖”,意思是说,经方是中医最早的方剂,是后世众多方剂的渊源,是后世众多方剂的基础;后世的方剂,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希波克拉底,西方人尊他为“医学之父”;法国生物学家,巴氏消毒法的创始人巴斯德,人们称他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丹麦免疫学家耶纳,人们称他为“现代免疫学之父”。

医圣对中国医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国医学的重要源头,后世医学的相当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在两本书基础上产生的知识称为“张仲景医学”。作为张仲景医学的“流”,后世不仅由对《伤寒论》的研究形成了并延续着一个伤寒学派,伤寒学派可以说是中国医学最大的一个学术流派,历代各类《伤寒论》研究著作多达两三千部;而且,后世也由伤寒学派衍生和分化出另一个十分壮大的学术流派——温病学派。此外,由对《金匮要略》的继承、研究和发展,张仲景的医学思想、观念、辨证论治方法渗透到中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诊断、本草、方剂,以及内科、妇科、儿科和外科等临床各科。历代医家似乎都受到张仲景医学的影响。张仲景医学的源头是神农本草汤液医学,明确可寻;张仲景医学在后世的流派则纵横奔泻,灌溉九州,浸润了广袤的原野。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中医都是岐黄子孙,而在东汉以后,历代医家的学术肌体里流淌的都是医圣张仲景的血液。

中医有一种说法,经方为“医方之祖”,意思是说,经方是中医最早的方剂,是后世众多方剂的渊源,是后世众多方剂的基础;后世的方剂,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笔者把经方称为“母方”,把后世方称为“子方”,把母方和由母方产生出来的一个个子方所形成的方剂系列称为“方族”,它们是一个个方剂家族。

由“医方之祖”的说法,笔者想到一个问题:对于奠基者、开创者,为什么西方人习惯用“之母”和“之父”的叫法,而中国人则习惯用“之祖”的叫法呢?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希波克拉底,西方人尊他为“医学之父”;法国生物学家,巴氏消毒法的创始人巴斯德,人们称他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丹麦免疫学家耶纳,人们称他为“现代免疫学之父”。中国人本来是没有“之父”这种叫法的,但是后来也学会了这种叫法,比如我们称呼袁隆平教授为“杂交水稻之父”,称呼钱三强教授为“中国原子之父”,称呼钱学森教授为“中国导弹之父”等。

中国人原来没有“之父”这种叫法,那原来中国人怎么叫呢?中国人习惯的叫法是“之祖”,比如我们称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为“道教之祖”,称呼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为“外科之祖”,称呼宋代的儿科大师钱乙为“儿科之祖”。“之父”与“之祖”两种表达有什么区别呢?“父”在中文里指上一代人的长辈,“祖”所指的人物在年代上是久远的,辈分更高,因而更为尊者。如果仅仅只是上一代的人物,即使他有某项创造,成就很大,中国人暂时还不会给他历史定论性质的名誉称号。等到过了好几代人,他已经变成祖师级的人物,又不再适合用“之父”相称,就应该用“之祖”相称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若要给某人一个历史定论性质的名誉称号,那么这个人的功绩一定不是某一桩事情,而一定是对某一个世代延续不断的事业的贡献。现在所谓“欧元之父”“微信之父”的叫法,由于不知这欧元、微信能有多长寿命,可能根本不能延续百年,所以按照中国古人的做法,是不会给他们历史定论性的名誉称号的。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习惯用“之祖”,西方人习惯用“之父”两种不同叫法的道理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