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解法证治

和解法证治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条系太阳而合有少阳之证治,非转属少阳之证治。近人有讥叔和编次之误,应移入少阳篇中者。据经验之事实,以推其病理,舍淋巴系统外,无可说明。此条以伤寒中风并称,可见仲师风寒一体之旨。况脉涩为血虚,血虚证不仅腹中急痛也。乃据脉之涩及弦,而直断之曰法当腹中急痛,一若弦涩之脉,只当腹中急痛者也。

论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论太阳伤寒或中风,得病五六日后,即见少阳证候之治法也。此条系太阳而合有少阳之证治,非转属少阳之证治。近人有讥叔和编次之误,应移入少阳篇中者。不知少阳以口苦、咽干、目眩之三证状为界说,此证未具其一,不可以少阳目之也。但太阳之病势,显露于肌表,纯属表证;而五六日后,病势渐变,趋于膈膜附近,躯壳之内,脏器之外。昔日之恶寒发热,一变而为往来寒热;前之病在官能者,今且病及实质矣,因肝、脾、膵三脏之肿大,故呈胸胁苦满之证状,影响所及,胃亦变其常态,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矣。至于七或然证候,则属兼见之证,盖人类体格不齐,老少亦异,且受环境支配,则其兼见之证,当有或然若此者。

以太阳官能之病,而累及实质,既非在表,又不在里,则疗治方法当不能以病在肌表之汗法为治,以其病在半表里之间,故用和解之方法,小柴胡汤是也。

小柴胡汤方

(1)药品: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洗 甘草生姜切 大枣擘

(2)药量: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3)煎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4)服法:温服一升,日三服。

(5)加减法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2)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东瀛汤本氏云:小柴胡汤以胸胁苦满为主证,诊察之法,令病人仰卧,以指头从其肋骨弓下,沿前胸壁里面,向胸腔按压,触知一种抵抗物,而病人觉压痛,是即小柴胡汤之腹证。然则胸胁苦满云者,当是肝、脾、膵三脏之肿胀硬结矣。然肝、脾、膵三脏并无异状,而肋骨弓下仍有抵抗物触知者,临床上所见甚多,是必有他种关系,以理推之,殆该部淋巴腺之肿胀硬结也。何则?凡以肋骨弓下抵抗物为主证,而用小柴胡汤,治脑病、五官器病、咽喉病、肋膜病、心脏病、胃肠病,以及肝、脾、膵、肾、子宫等病,其病渐愈,则抵抗物亦从而消缩。据经验之事实,以推其病理,舍淋巴系统外,无可说明。盖因上述诸脏器中,一脏乃至数脏之原发病变,其病毒由淋巴及淋巴管之媒介,达于膈膜上下,惹起该部淋巴腺之续发病变,使之肿胀硬结也。仲师创立小柴胡汤,使原发续发诸病同时俱治,而以续发的胸胁苦满为主证者,取其易于触知故也。

据汤本氏之经验,则凡胸胁苦满者,皆可以用小柴胡汤治之。盖本汤以柴胡治胸胁苦满,黄芩清膈膜附近脏器之热,人参补胃,半夏降逆,分之则如有所主,合之则主少阳一经之病。是以本汤虽为少阳病之主要方剂,而太阳病影响于胸胁附近之脏器者,亦得用之,本条所以用之为主治方剂也。

论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文义,必非仲景旧文,而其义则前条已尽矣。其劈头语即曰血弱气尽,夫人所恃以生存者血气耳,倘血弱气尽,其尚能生耶?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数句,即前条胸胁苦满之注文。往来寒热句下,增多休作有时,即往来寒热之注文。自脏腑相连以下,文义且费解矣,此必后人所记,当删。

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此条以伤寒中风并称,可见仲师风寒一体之旨。其曰伤寒,其曰中风,不过有轻寒重寒之差别而已。倘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而后为柴胡证也。刘栋云:凡柴胡汤正证中,往来寒热,一证也;胸胁苦满一证也;默默不欲饮食,一证也;心烦喜呕,一证也。病人于此四证中,但见一证者,当服柴胡汤也,不必须其他悉具也。山田氏亦主张刘栋之说,并谓成无己、钱潢诸人,皆以所兼之客证言之。胸中烦而不呕,为一证;渴为一证;腹中痛为一证;胁下痞硬为一证;心下悸,小便不利为一证;不渴身有微热为一证;咳为一证,非也。程应旄于少阳篇首口苦咽干目眩中求焉,亦非也。

总之所谓柴胡证,当指柴胡汤之正证言,其或然证状,非柴胡证所必具者,决不能以柴胡证之证状目之。刘栋之说,似较诸家为当也。

论曰: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此条赵刻本与前条连属为一,陈修园从之,但成本则分析之为二。柯韵伯从之,今因解说之便,且前条在当删之列,故从成本。少阳喜呕,前既述之,服柴胡汤已之已字,当指少阳之呕服柴胡汤后已经停止言。呕止而反渴者,是热入胃府之征,当属阳明胃病矣,仍用柴胡加减,非其治也,应以阳明治渴之方,求其全证而治之为当也。

柯韵伯云:柴胡汤有参芩甘枣,皆生津之品,服之反渴者,必胃家已实,津液不足以和胃也,当行白虎承气等法,仍用柴胡加减,非其治矣。此少阳将转属阳明之证。

汤本氏云:此等证,宜小柴胡加石膏汤,或大柴胡加石膏汤者,甚多。后世医派,用小柴胡白虎合方,名柴白汤,不如小柴胡加石膏之简捷矣。柯、汤二氏所主张之方剂均可用,但吾人临证,应求其全证,而后选用方药可也。所谓以法治之者,如是而已。

论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言伤寒已过四五日,则非初得病时之纯属太阳证可知也。身热、恶风、颈项强,仍是太阳证候。胁下满而渴,则为柴胡汤之见证,热与温同为体温之增加,不过热较温则加盛矣。此言手足温者,即手足之热度,比身之热度略低,同属按之而得,非病人之自觉证,此所以异于太阳之发热恶寒及于全体者也。若手足自温之自觉证,是系在太阴,而非三阳之证候矣,就本证审其未经误下,里气未虚,仍当以小柴胡汤主之,所谓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也。

汤本氏云:此条暗示本方与葛根汤之鉴别法,不可不知。余之实验,柴胡证之颈项强,乃从肩胛关节部,沿锁骨上窝之上缘,向颞颥骨乳嘴突起部,此一带肌肉挛急之谓,以此与葛根汤之项背强区别,是临床上吃紧之点,不可忽略。汤氏此说,亦足为吾人临床时打诊之一助,故特述之。

论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文义,实为叔和家谈脉之弊,必非仲景旧文也。山田氏云,阳脉以下八字,叔和所搀。何者,脉分阴阳,非仲景氏所拘。“法当”二字,亦是叔和家言,仲景氏之所不言,是也。况脉涩为血虚,血虚证不仅腹中急痛也。弦为少阳之脉,亦主肝气、水饮、疟及厥冷等,不止主腹中急痛已也。乃据脉之涩及弦,而直断之曰法当腹中急痛,一若弦涩之脉,只当腹中急痛者也。此等凭脉以推证,仲景氏所不取也。先字虽云有试意,权用之义,但小建中汤为温剂,小柴胡汤为清剂,一温一清,如冰炭之不相投,而谓仲景氏乃少互用乎哉?总观本条文义,以为腹中拘急而痛,多属虚寒,故先以温剂之小建中汤试之,不差者,则此腹痛必系少阳经留邪所致,乃以小柴汤主之。先温不愈,又从而清之,如此矛盾之方法,当删。

论曰: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前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为本论应用柴胡汤之法则也。然有时亦不可过于拘泥,故仲师特举本条以为例,示学者以变通之方法也。胸胁苦满为柴胡汤主证,本条之胁下满痛,容易误认为柴胡证之一证,而遽投柴胡也。但本证之脉象为迟浮弱,其脉浮弱,恶风寒,似桂枝证,然手足温而身不热,其脉迟为寒,为在脏,是表里虚寒,法当温散,解表亦所当禁,奈何二三下之,故胃阳大伤,则不能食也。且病及于肠,是以呈胁下满痛之状,胁下者肠胃所在部位也,胃病则化消机能衰减,故饮水而呕,食谷而哕;肠病则吸收机能障碍,故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而下重也。总观本证,初因表里虚寒而误下,继则肠胃俱病,而显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等证状,并非半表里之柴胡证,故柴胡汤不中与也。慎勿以一证之近似,而断为柴胡证,漫投柴胡汤可矣。

钱氏云:后谓大便也。下重者,非下体沉重,即大便后重也。钱氏此说,颇合病情,从之可也。

论曰: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前条实非柴胡证,误认为柴胡证,且数下之,以致变证迭出。因其究非柴胡证,故柴胡不中与也。本条实为柴胡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因误下而变,仍具柴胡之证状者,当复与柴胡汤,与“服桂枝汤后,其气上冲者,仍与桂枝汤如前法”同例也。但服汤而病解时,多有瞑眩之状态,故曰必蒸蒸而振,却复热汗出而解也。蒸蒸者蓬蓬勃勃之貌,形容发寒战时之情状也。钱氏谓蒸蒸者,热气从内达外,如蒸烦之状。山田氏谓蒸蒸内热貌,蒸蒸而振者,其内如蒸,而外则振寒也。钱氏、山田氏均以热字释蒸蒸,不知寒战时,当内外皆觉寒冷,由内而战出外,一片寒冷,安有热貌之可言,吾故释如前说。

论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太阳病至十余日,其病程当遇经脉之来,表证已罢,而渐入于少阳或阳明间。若有少阳之柴胡证,仍未可下,以少阳在半表里间故也。不察而二三下之,是于病情未洽,未应下而下,故谓之反也。再过四五日,不愈,则病当更进,乃柴胡证仍在,不因误下而变,当先与小柴胡汤,以和其半表半里之邪,盖用药当以见证为主,不可以日数拘束也。呕本小柴胡证所当有,既服小柴胡后,其呕应止,今不止,而增加心下急,郁郁微烦之新证状,则知非小柴胡所能愈矣。应从心下急郁郁微烦之证状,深加注意。心下即横膈膜所在,横膈膜之下,则为肝胆及胃之位置。就心下急一点观察,知为横膈膜痉挛,该部之血管必收缩。郁郁微烦本属七情之轻证,是以肝胆胃三脏器受热迫扰,神经不安,多现微烦之证之状,故本证注意点,即在心下横膈膜之挛急。影响及于肝胆胃,所以又呕不止郁郁微烦也。疗治之法,仍当以小柴胡汤为治膈膜病之主方,去参草之滋液,加芍药以弛膈膜之血管,加枳实以利膈膜之结气,则膈膜之痉挛可愈,而肝胆胃三部之迫扰可除。其呕及微烦,岂有不相因而愈者耶。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诸证状,伤寒病当中,在所恒有,并非误下而始见也。读此条论文者,宜注意及之。

大柴胡汤方

(1)药品: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洗 生姜切 枳实炙 大枣擘

(2)药量: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3)煎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4)服法:温服一升,日三服。

(5)加减: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陈修园云:此方原有两法,长沙辨而均用之。

按陈修园氏之说,极合经旨,长沙之用大柴胡汤,加大黄与否,当视其见证如何而定。学者不察,以为长沙之用大柴胡汤必加大黄二两,如此则与阳明篇所载之论文曰“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一条互相矛盾矣,盖以本条有呕不止之文,而用大柴胡汤也,佥以千金翼等书改呕不止心下急六字为呕止小安为然也。其实不然,长沙之用此汤,若呕不止者,必照原方配制,而不加用大黄,因本汤为治膈膜病之主方,非以下为目的也。所云下之则愈者,以枳实能通肠下气耳,学者可参看下列条文,自明白也。

论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本条言伤寒发热,汗出不解者,即汗后恶寒已罢,而发热未解之谓也。发热未解,而新见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之证状,此为热邪内攻,横膈膜痉挛,故心下痞硬,压迫肝胃,气结而呕吐作矣。胆汁分泌过多,障碍肠部之吸收机能,而下利又作矣。总观本证之主因,皆由热气结聚于横膈膜间,以致横膈膜痉挛故尔,是以亦主之以大柴胡汤也。虽然,大柴胡汤亦有应加大黄之机会者,如下利之肠证,显热实之象征息时(如腹硬满拒按,脐下热,小便赤,屎色焦黄热臭,或下稀薄水中有小结块,或下清水而色纯青,均属阳证证状),用本汤加大黄以涤荡之,亦无不可,但非确认有热实之存在,仍不可遽加大黄以下之也。

论曰: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本条文字稍晦,未易清楚,故诸说纷纷,莫衷一是。近人竟有以本条文不雅驯,且多费解为说者。余以为不然,请释之如次。

伤寒十三日不解者,十三日即两星期(来复日)之约辞也。不解者,非伤寒病完全不解,只其病之一部分未解也,即与前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同义。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者,与前条“发热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同义。“已而”者,犹言不欠也。日晡所者,犹言傍晚,指定发热之时间也,所者犹许也,汉人所许二字可通用。前条之“发热”整日皆然,本条之发热在申时许,如潮汐之有定时,则其发热之有间歇性,无待言矣。亦犹小柴胡证之来往寒热,而有休止时也。所异者,彼则寒热间发,此则单热无寒,其休止一也。本条之证状既与前条大致相同,则其治法当无以异,故曰“此本柴胡证”至于“下之以不得利”者,“以”因也。本证之所以用大柴胡下之者,因其“微利”而不畅快也,用大柴胡以疏通横膈膜,且下肠胃之热气,则诸证状当可消除,而“微利”亦当止矣。今则反是,下后而利不止,推其致弊之由,所用以下之者,必非大柴胡,而为剧烈泻水之温泻丸药如巴豆等丸是也。如此则药不对证,非其治也。然既误下矣,其救治之法若何,亦应从间歇性的发热深加注意。本证乃单热的间歇性发热,则其热之盛实,非寒热往来者比也,故曰“潮热者实也”。小柴胡汤乃治间歇性发热之主方,故曰“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外之云者,指形诸外之热言也。但盛实之热,又非和解剂之小柴胡汤所能了事,应于服小柴胡汤后,再于小柴胡汤之主方中,加入芒硝以泻其盛实,故曰“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本汤即小柴胡汤三分之一加芒硝也。

柴胡加芒硝汤方

(1)药品: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 半夏洗 大枣擘 芒硝

(2)药量:柴胡二两十三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洗,二十铢大枣擘,四枚 芒硝二两

(3)煎法: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