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死亡教育概述

死亡教育概述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学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中心。我国死亡教育发展应从医学阶段、行为阶段和社会环境阶段认识。死亡教育是死亡观确立的重要影响因素。死亡教育应把建立新的生命观放在重要地位。

一、健康教育学

(一)定义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中心,借助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向人们揭示人-自然界-社会体系中健康本质的交叉学科。

(二)含义

健康教育学不仅仅涉及医学领域,还涉及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及其相关的学科领域。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学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中心。

二、死亡教育的概念

(一)定义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祝世纳在《医学伦理学辞典》中解释:所谓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对人进行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人都不可回避的生死问题。首先是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生死,同时正确认识他人的生死。

(二)含义

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对人进行的教育,是将有关死亡、濒死及其与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育过程,是一种预防教育。

死亡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全过程,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接受的基本教育,核心是确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同时也包括与生死有关的医学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社会的等教育,形成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和对待死亡的观点和态度。

三、死亡教育学定义

死亡教育学是研究死亡教育的定义、死亡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死亡教育的实施策略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

四、我国死亡教育发展历史和特点

(一)发展历史

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初为死亡教育的序幕,90年代为死亡教育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初为探索阶段。我国死亡教育发展应从医学阶段、行为阶段和社会环境阶段认识。

(二)主要特点

1.规范化设立死亡教育专业机构 机构教育是死亡教育规范性开展的有力保障。其渠道:①成立官方性质的死亡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机构,制定死亡教育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并建立死亡教育相关网站,确保死亡教育组织的规范化操作与专业人员的准入质量;②鼓励非官方性质的死亡教育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2.学科化深入开展专业性死亡教育 医护人员是临终关怀的主要提供者,对医护人员实施死亡教育是医学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医疗护理学死亡教育课程体系,制订详细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编写专业教材,将死亡教育纳入医学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科目中,消除高等医疗护理专业的教育盲区,使未来的医疗护理专业队伍在临终关怀中承担起教育者、指导者、工作者的角色。

3.专业化培养死亡教育师资 死亡教育的科学、系统开展,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注重对专业死亡教育师资的培养,探索适合国情的死亡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育人员素质,使其一方面致力于死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动死亡教育在医学院校的深入开展,提高患者的临终质量;另一方面组建死亡教育咨询机构,来更好地推动死亡知识和生命意义的宣传。

4.全民化运用大众媒体普及死亡教育 利用舆论的力量,在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死亡教育,普及基本知识,引导人们认识和思考生死问题,正确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濒死、哀伤与丧恸,更加珍惜生命。

五、死亡教育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

(1)其主旨在于使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人人都不可回避的生死问题。

(2)死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

(3)引导人们科学地、艺术地认识死亡,从而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有知的境界。

(4)提高人们临终及死亡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需要。

(5)提供人们为临终患者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提高人们生命及人际关系的品质。

(6)降低无效医疗费用,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主要目的是探索生与死的意义,自觉做好自己及所爱的人的死亡心理准备。

最终目的是改善、维护和提高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死亡。

(二)目标

1.主要目标

(1)死亡教育知识客观的分享和获得。

(2)形成临终和死亡自我意识,死亡价值澄清。

(3)助人,解决问题的技能,调试行为。

(4)具有同情心,在临终关怀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死亡教育。

(5)教育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和体验生命价值与意义,达到准备死亡及坦然迎接死亡。

2.最终目标 是从普及临终关怀和死亡知识延伸到建立体验生命意义和迎接死亡的健康行为上来,是一种干预措施。

3.台湾赵可式博士的死亡教育目标

(1)具有同情心,使患者不至于感觉孤独苦闷,陪伴他,爱他,你才可以教育他,这种死亡教育并不是说教式的,而是在显著关怀过程中潜移默化。

(2)对患者开展死亡教育的前提是缓解其症状,使患者不至于痛苦。如果身体有痛苦,或整天呕吐、疼痛,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死亡教育,准备死亡。

(3)死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现和体验生命的意义,唯有活得丰盈,体会生命意义时,才能坦然迎接死亡。

(4)认知生命的终极意义与出路。对于一个宗教信徒来说,健康、正确的信仰,可以使他获得平静和安宁。

六、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死亡教育的宣传薄弱,有关死亡教育的理论不健全,中国社会需要死亡教育。

(2)面对死亡,社会较多采取不接受态度。

(3)晚期患者对死亡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4)自杀现象增加。

以上的现实说明实施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七、死亡教育意义和作用

(一)死亡教育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生死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生观的树立具有重要影响。死亡教育是死亡观确立的重要影响因素。死亡教育表面上是谈论生死,但实质上是在探讨人生,阐述生命的意义。死亡教育应把建立新的生命观放在重要地位。不仅强调生命神圣论,也提出了生命的质量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生命观,这才是正确的生命观。

2.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死亡文明具有3个环节:①文明终——临终关怀的尊严和生命质量提升;②文明死——平静安详地接受死亡现实;③文明葬——丧葬文明化改革。死亡教育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提高整个社会质量,必然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有利于人们珍惜生活 死亡教育的实施,可使人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最终以自己一生的光辉成绩迎接死亡的到来。

4.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可以更新人们的观念,促进医学教育和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死者对人间作出的最后贡献,也是其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

5.有利于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1)死亡教育帮助临终患者逐步形成对死亡的正确认识,理解死亡。

(2)帮助临终患者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正视亲人的死亡。

(3)临终关怀工作者特别是医护人员在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死亡教育的同时,本身也在接受死亡教育,有利于临终关怀工作者与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形成一个在死亡和濒死态度上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死亡教育作用

(1)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使人们对待“优死”像对待“优生”、“优活”一样,给予同样重视。

(2)在全社会普及死亡教育,可以打破死亡话题的社会禁忌,促进科学、文明、进步和提高人口素质。

(3)通过接受死亡教育,使老年人和临终患者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并做好死亡前的准备,让生命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和价值。

(4)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自杀。

(5)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首要任务,是贯穿临终关怀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三)医护人员在死亡教育中作用和职责

1.医护人员在死亡教育中的作用

(1)为临终患者的家属提供临终及死亡的信息。

(2)帮助临终患者及家人认识影响终末期疾病的因素。

(3)帮助临终患者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指导服务对象采纳临终关怀行为。

(5)开展临终医学和死亡学研究。

2.医护人员开展死亡教育的重要职责 通过死亡教育帮助服务对象达到缓解躯体、心理、精神和心灵的困扰,预防和缓解患者身心灵的痛苦,并进行哀伤辅导。

(1)医护职业是接受死亡的职业。

(2)医护人员是特殊的死亡教育者。

(3)医护工作者必须首先接受死亡教育,成为死亡教育者、指导者和工作者。

八、死亡教育原则和任务

(一)死亡教育5项原则

(1)尊重患者的权利。

(2)设身处地思考的原则。

(3)诚实的态度。

(4)不勉强与患者谈“死”。

(5)对患者不同的死亡观念及言行不妄加评断。

(二)死亡教育任务

(1)接受与死亡有关的概念、理论与信息。

(2)发展处理与面对死亡相关事件的能力与技术。

(3)树立与培养个体科学的生死观、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