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上同仁堂

三上同仁堂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同仁堂药店会客厅内,张奇文与经理、老药师以及刚进店的年轻人一起座谈。对此,张奇文钦佩地说:“同仁堂是中药界的一面旗帜,一举一动能对全国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张奇文对同仁堂发展的高度概括。参观结束了,张奇文向同仁堂全体职工表示感谢,就此告辞,没想到陪同经理却提出一个要求。同时,张奇文从同仁堂推崇的企业文化得到借鉴,很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对患者的熏陶。

三上同仁堂

1993年末,张奇文出任山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已近一年,同事张建国随他进京到红十字总会汇报工作,工作之余,他们来到了北京同仁堂。

为什么要来同仁堂?张奇文解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始终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用传统技术和企业文化打造中国中药界第一品牌,以爱心和责任回报社会。到这里学艺,能学到真东西。

刚进店门,该店的职工纷纷与张奇文打招呼,看起来很熟。这让首次到同仁堂的张建国一头雾水。“您怎么和他们都认识啊?”“哦,已经来过两次了,这是第三次了。”张奇文回答。

在同仁堂药店会客厅内,张奇文与经理、老药师以及刚进店的年轻人一起座谈。经理介绍了同仁堂的历史渊源、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发展状况,介绍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强调“诚实守信”宗旨奠定了企业的职业道德基础,企业信誉是商业行为的金字招牌。之所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因为全体职工明白“要想做好药,必须先从做人开始”的内涵,立志把生产中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回报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一系列的介绍,张奇文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不时点头表示赞许,或若有所思。

郑世珍老药师谈到,同仁堂最近兴办了四个药厂,在生产毒性饮片、普通饮片、精优饮片等多种饮片时,同仁堂真正做到“一百个工序,一百个放心”。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还相继开发了参茸高档补品、靓汤养生产品、花茶以及即食补品等系列产品,并确保产品安全可靠,质量上乘。对此,张奇文钦佩地说:“同仁堂是中药界的一面旗帜,一举一动能对全国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参观药厂生产车间时,技术人员告诉他们,同仁堂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开展了技术创新,如提高机械化生产程度,推出精致小包装饮片,开展中药饮片研究等,努力打造同仁堂品牌饮片。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生物渗透剂,能加大、加速皮肤对中药吸收和渗透的强度,避免口服中药的诸多不便。

他们在药店门市部看到,抓药者人来人往,售药者忙忙碌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条幅,不仅是挂在店里,还深深铭刻在职工的心里。年轻女职工抓药一丝不苟的举动,正是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佐证。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这是张奇文对同仁堂发展的高度概括。“同仁堂之所以跨越三个世纪仍保持青春,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只有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

img55

向同仁堂职工求教(左为张奇文)

参观结束了,张奇文向同仁堂全体职工表示感谢,就此告辞,没想到陪同经理却提出一个要求。他说:“通过几次交往,我们知道您对中医药有很深的造诣,出版的中医药专著就有一千多万字,其中我也拜读了一部分,真是受益匪浅。”又说:“您多次来同仁堂,足见您对祖国医学的热爱,希望您提一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帮助我们提高素质和水平。”

张奇文感到有点为难,想了想还是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说:“同仁堂的‘仁’字应该取自孔子的‘仁爱’之说,我们红十字会奉行的‘人道主义’也是从孔子的‘仁’演化而来的。我希望同仁堂能紧跟时代步伐,在红十字会工作方面有所作为,去影响全国。”接着他又说:“中药剂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同仁堂保持数百年的中药退秤和分包装的售药方式,为中药界树立了很好榜样,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个优良传统。”

当张奇文说出这条意见时,一位双鬓白发老药工的眼睛流出了热泪。张建国回忆,虽然不知道老药工当时流泪的缘由,但他感到,在继承祖国传统医药学遗产过程中,一些中药工作者所经受的困难和考验。

可以说,张奇文后来办本草阁、慈幼堂、百寿堂,同仁堂的理念和模式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学习同仁堂药店众多但服务标准只有一个的做法,就是让顾客满意最大化。“上万元大单要做好,一分钱的买卖也一视同仁。”就是患者没有钱需要帮助,也要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同时,张奇文从同仁堂推崇的企业文化得到借鉴,很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对患者的熏陶。在百寿堂,他除了用领导题词、名人字画、名医书法、经典警句装点之外,还亲自撰写自律12条约束自己,撰写“百寿堂寄语”告诉学生,要“待病人如亲人,为病人服务,给病人温暖”。让员工知道,“你所从事的每件事,都系着病人的安危。一定要严字当头,千万马虎不得。”

他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学问,不可浅尝辄止,更不能自以为是,要有甘当一辈子小学生的精神。”其实,活到老,学到老,向名老中医学,向民间中医学,向晚辈学,向所有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的人学习,是张奇文一辈子的想法和做法。治学务实、虚心求教、不图名利是张奇文终生目标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