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师蒯仰山

拜师蒯仰山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下半年,祖传三代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蒯仰山向昌潍地委书记魏坚毅提出,借调张奇文到中医院帮助其整理蒯氏儿科临床经验。对小儿口腔疾病的治疗,张奇文逐渐掌握了蒯氏三代经验方。这场浩劫迫使张奇文离开了领导岗位。“文革”结束后,张奇文调入济南,担任山东省儿科分会会长。在张奇文一生中,拜师学医何止郄秋浦和蒯仰山?

拜师蒯仰山

“这是我的老师。”在潍坊市百寿堂的大厅里,有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意。像框里的老人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目光深邃,笑意微微,似乎看着学生在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奇文的恩师、山东省著名儿科专家、原潍坊市中医院副院长蒯仰山。

张奇文谈起这位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img18

蒯仰山先生在工作

1957年,张奇文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昌潍医士医校(潍坊医学院前身),并留校工作。担任老师后,他多次带领学生到济南、德州等地的医院实习,有机会拜访省内著名老中医,如饥似渴地向他们求教索知。在马路上,凡遇到墙上、树上、电线杆上有中医广告或验方,他都一一记录下来,比较分析,吸取或摒弃,学中医几乎到了痴迷程度。

随后,他调入昌潍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跟师郄秋浦。先跟曹同文老师治乙型脑炎,后师郄秋浦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妇诸科。郄老为晚清秀才,品格高雅,医术高超,对张奇文要求十分严格。他教导学生读书要“宁涩勿滑”,“要从无字处看出有字来”,平时还时不时地进行一番考察询问。

“‘疹宜发表透为先’的‘透’是什么意思?”郄秋浦问。张奇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麻疹治疗应该发表透毒为先。”

“如何知道麻疹已透发无余?”郄秋浦又问。一时张奇文语塞,不知如何回答。郄秋浦这才扳着手指说,这句话的要害就在“透”字上,一是用药物来透发,二是怎么知道疹子已经透了。他随口说了八个字:“稀则匀稀,密则匀密。”意为整体稀密是为透,局部稀密不均为不透。一席话,说得张奇文连连说是,茅塞顿开。

从此,张奇文学习更加刻苦,治学更加谨慎,对老师也格外敬重。郄秋浦活到94岁,张奇文曾与其同吃同住、侍诊左右达3年。给他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尽弟子之礼,郄秋浦也把一生行医经验之精华传授给了张奇文。

3年中,张奇文先后在《山东医刊》上发表《房劳伤》、《试论内因七情》、《中药耳底散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中药治疗肺结核咯血》等十多篇论文。后两篇还被翻译为俄文,在前苏联医学刊物上转载。

1960年,因出色表现和业绩,张奇文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张奇文的大幅照片被悬挂在当时潍坊市工人俱乐部(今工人文化宫)广场的巨型方柱上,成为全市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1961年下半年,祖传三代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蒯仰山向昌潍地委书记魏坚毅提出,借调张奇文到中医院帮助其整理蒯氏儿科临床经验。

蒯仰山的曾祖和祖父均为潍城儿科名医。蒯仰山19岁悬壶行医,专治婴幼儿疾病,对婴幼儿麻、痘、惊、疳四大症有独到见解和较高造诣。因蒯仰山医有专长,疗效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曾就任市中医院副院长,被聘为山东省立医院儿科顾问

张奇文景仰蒯仰山的医术,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他白天跟师侍诊抄方,晚上整理病案,同时查阅大量相关的医学书籍。为使老师的临床经验系统化并且富有条理性,他常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经过不懈努力,张奇文将蒯仰山的临床经验整理为11篇文章,先后发表在《山东医刊》上。由于成绩突出,1962年昌潍地委批准张奇文为蒯仰山高徒,蒯仰山为名师,报省卫生厅备案,成为公布全省的师徒对子。

“老师,教科书上都说‘新生儿不乳须看马牙’,但究竟怎么看啊?”张奇文问。“首先判断有否‘马牙’,小儿出现‘马牙’后吸乳口松,甚至不吸乳,啼哭不止。再看‘马牙’发生的部位和颜色。”

“那怎么治疗呢?”“先将‘马牙’部位消毒,用特制银针浅刺后,用针柄横向压挤,挤出一点白色如粉刺样的东西即可。扎针动作需稳、准、轻、快,刺后小儿立即吮乳,不再哭闹,可说奇效如神。”“哦,原来是这样。”

对小儿口腔疾病的治疗,张奇文逐渐掌握了蒯氏三代经验方。如青梅散可治鹅口疮,加减赛金化毒丹治疗阿弗他口炎及溃疡性口炎,同时配合服用加味导赤散(川木通不能不用)。这篇总结论文,后来发表于《江苏中医》杂志。

蒯仰山在山东省中医儿科界很有名望,张奇文得以跟师经常到外地交流学习,从而认识了一大批山东省名老中医,包括山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刘惠民,极大地开阔了他的医学视野。

1966年,张奇文出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仅仅半年,“文革”开始了。于是,师徒俩一同被推上批判台,一是“走资派”,一是“反动学术权威”,但张奇文始终站在老师一边,和老师一起蹲牛棚,并且不间断地请教学习。这场浩劫迫使张奇文离开了领导岗位。后来在昌潍医士学校学生的帮助下,他来到该校教授中医课,暂时避开了“文革”的迫害。当一些人忙于“造反”、争权夺利的时候,张奇文却边教学、边临床、边总结,潜心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的知识海洋之中。

蒯仰山一生精于医术,品德高尚,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于1968年自杀。张奇文得知消息后万分悲痛,他为老师的晚年遭遇鸣不平,对昌潍地区失去这样一位名老中医而感到非常惋惜。虽然张奇文跟师学习只有5年,但是他全面继承了老师的儿科诊治经验。他不仅学习了蒯仰山的精湛艺术,而且继承了老师的高尚医德。

“文革”结束后,张奇文调入济南,担任山东省儿科分会会长。为了整理山东省中医儿科各流派的临床经验,他在《蒯氏儿科》的基础上编写了《幼科条辨》。此书的出版对老师是最好的纪念。

在张奇文一生中,拜师学医何止郄秋浦和蒯仰山?他遵照“转益多师为吾师”的古训,向当地名老中医以及全国的名老中医学习内科、妇科和儿科,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终于成为一代大家。他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达18年,被国医大师朱良春称之为“南江、北王、中张”儿科三巨擘之一。

img19

蒯仰山先生处方遗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